心流
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写道,他采访了数以千计、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的人,请他们说出他们认为的“生命中最优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结果非常的出人意料,大部分人的答案几乎雷同,那就是“在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不能动摇他们的决心时的状态,是生命中最优的状态。”
米哈里博士将其称之为心流的体验。
所谓心流,就是一个人完全沉侵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忘记时间,忘记周围的一切。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45974/00f0a9fc1550e62a.jpg)
曾经有一位朋友从50岁开始跑马拉松,打算在5年内跑完百站马拉松比赛。当被人问及,为什么对马拉松如此上瘾时,他说:“在跑马拉松的时候,身体虽然很辛苦,但那种毫无杂念的全情投入仿佛能让我有战胜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感觉自己有了主宰生命的能力,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感是无可取代的。”
毫无疑问,他的这种感受,就是文章一开头大部分人所描述的“最优的生命状态”,也就是极致的心流体验。
进入心流状态的人,可以全情投入,提高效率,寻找到生活的乐趣,将生命发挥到极致。
那作为平常人,要如何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创建这种心流体验呢?
第一,确立明确的目标。
首先要目标明确,才能会为了目标而全身心投入,不然则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生活也没有方向,更无言可谈奋斗。我们要调动内心深处强大的精神力量,不被任何外界的因素所影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45974/87c3d1ebc1cf2c43.jpg)
第二,全神贯注。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今天打算读书,桌子擦干净、双手洗白白、书本放整齐,可一会回个微信,一会看个小视频,一会接个电话,半个小时过去了,这一页也没翻过去,而这就没有全身贯注。
没有全身贯注,总是被各种繁杂事所叨扰,心就静不下来,自然也就无法进入到心流状态,所以,务必要使自己全身贯注。
第三,避免过于自我。
20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罗素在寻找自己的人生幸福时,曾说:“我渐渐学会对自己和自己的缺点漠不关心,我渐渐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置在外界事物上,例如,世界的状况、各式各样的知识和我喜欢的人。”
现实中就是有太多的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他们会过分关注自己做的好不好,表现的优秀不优秀。但实际上,这大可不必,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成了,不然只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不如趁早将自己融入到这个世界中,避免过于自我,也唯有如此,才能与自我保持一个合理、恰当的距离。
第四,从当前体验中寻求乐趣。
其实各种心灵鸡汤都在告诉我们,不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不论是在吃山珍海味,还是在啃馒头咸菜,不论是身居高位,还是藏身于山野,都挡不住我们发现美、寻找乐趣的眼睛。
因为,幸福感和满足感往往来自于天边最后的一抹晚霞,夏日里的一缕凉风,还有广场上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如此微小、平凡,却又如此真实,都在提醒着你,世界原来如此美妙!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45974/be426763230a0bf7.jpg)
而你要做的,就是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以上四点,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可能未必轻松。
但刻意练习的理论,以及一万小时定律都在耳边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坚持,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所以呢,如果你想让自己曾经订立的目标不再渺小,让挑战自己的过程不再痛苦,让生命之花开得更炫烂,不妨一试!
真的不妨一试!
(本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