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梦文摘

我的掏粪工姐姐

2018-08-25  本文已影响10人  星梦文摘

【作者简介】

王世辉,笔名春风秋水,河南滑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习诗多年,诗作散见于《诗潮》《诗歌月刊》《中国诗歌报》等各地纸刊与多家微刊,诗作入编过《中国现代诗发展与研究年鉴》等10余种选集,在各种文学赛事中获奖数十次,出版诗集《乡土滋味》与散文诗集《八面晞风》(合著)。

文/王世辉

30年前,姐姐与姐夫结了婚。两个人同样出身于苦寒农家,婚后的日子自然清贫,但他们恩恩爱爱,一年后在那间破陋不堪的土坯屋里生下了女儿小玲。

女儿的降临虽然给夫妻俩带来了喜悦,但面对困窘的家境,更多的时候他们却是为衣食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姐姐想起舅父在郑州工作,她撇下姐夫和女儿小玲,独自到了几百里外的郑州,想谋求一份临时工作或者得到一些帮助。怎奈舅父有这份心却无这份力,姐姐盘桓了几日,垂头丧气地返回了家里。没过多久,通过熟人介绍,她开始到当地的建筑工地打小工,每天能挣1元3角7分钱,贴补家用。但“好景”不长,工程完工后,她也就自然而然地失去了这个挣钱的机会。有一天,她忽然想起在郑州街头见到的一幕:一位扎着双辫儿的大姑娘,赶着一辆拉大粪的毛驴车,旁若无人地在大街上走。“人家能干,我也能干!”姐姐坚定地对自己说。就这样,姐姐揽起了给生产队掏大粪的活儿。掏大粪又脏又累,但可以多挣“工分”多分到粮食。这样,姐姐基本解决了养家糊口这一“难题”。

姐姐这人,无论干啥活儿,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她每天走家串户掏大粪,总是把各家各户的厕所收拾得干干净净,口碑很好,名声越来越高。姐姐家距县城不远,大大小小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有100多家,许多单位找上门来请她帮助清扫厕所,而她总是“有求必应”,从不索要报酬。掏出一颗真心,换来一片真诚。在姐姐义务服务的许多单位,人们看到她的家庭实在困难,常常想方设法接济她,隔三岔五地,有的给她些粮票,有的给她些生活用品,有的给她些木材让她做几件家具……有一次,一家单位的领导对她说:“你真太苦了,太不容易了,给你买辆人力车吧。”从那以后,姐姐掏大粪,车拉代替了肩挑。接受了这些资助,姐姐感到诚惶诚恐,她不知道该怎样回报人家,于是清扫厕所就更加用心了。

国家实行土地联产承包以后,姐姐依然没有丢弃这份“工作”,家里的几亩责任田获得了充足的“给养”,种植的农作物长势好,产量也高,粮囤子尖了起来。掏来的大粪责任田里用不完,她就晒干后储存起来,留待追加施用。有些种植蔬菜的农户看中这上好的肥料,主动上门商谈购买之事,姐姐只是象征性地收些钱,以极低的价格卖给菜农。

姐姐既掏大粪又卖大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苦心经营,终于摆脱了贫困。当年的土坯屋也已拆除,盖起了几间新瓦房。

姐姐的故事并不复杂,按说到这里就可以完篇了,但我不想止笔,还想接着讲下去,讲一讲她和女儿小玲的故事。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小玲就没享受过被父母“手捧嘴含”的幸福。为了养家糊口填饱肚子,我的姐夫常年在外奔波,而姐姐整天走东串西掏大粪。没人看管照料,小玲就被丢在家里围躺在床上,周围的同龄孩子已经会下地走路了,小玲还整天被围躺在床上,语言能力也较别的孩子相差许多,以致街坊邻居的婶子大娘们都说这孩子憨傻,直说得姐姐和姐夫心里没了底儿。

姐姐是个文盲,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她知道将来的社会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因此,一门心思让小玲读书识字。小玲长到6岁那年,就被姐姐送到了学校。论穿戴打扮,小玲和别的孩子站不到一块儿,但经受了短时间的教育启蒙后,超出一般孩子的智商便被开发出来,学习成绩特别优异,当年期末考试便拿了个全年级第一,捧回了“三好学生”奖状。姐姐和姐夫高兴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了,街坊邻居们也惊诧得对小玲刮目相看。

生长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小玲小小年纪就长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放学后,她常常拿着绳子到街上去接母亲,把绳子拴在拉粪车上给母亲“帮绳”。拉车的是一位过早苍老的农妇,“帮绳”的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每每这种时候,街上的行人都会送来“关注”的一瞥。有一天刚下过雨,路上很滑,小玲放学后又去接母亲,老远就看见母亲拉着车爬坡时摔倒了,大粪撒到了地上,溅到了身上,刺鼻的臭味迅速弥漫了周围的空间,一些过往行人不问二三,骂骂咧咧地说一些不三不四的难听话。小玲赶忙跑过去,一边帮母亲收拾,一边听着路人的难听话,眼眶里噙满了泪水。回到家里,母女俩抱头痛哭。

姐姐掏大粪、卖大粪没有时晌,耽误做饭、吃饭是常有的事,小玲便学着母亲干起了和年龄并不相称的烧火做饭的活儿。一个几岁的孩子,自然不能把饭做到好上,有时煮不熟,有时火大熬糊了。有一次,火从灶膛蔓延出来,点着了灶门前的柴禾,小玲身上的棉衣也燃起了火苗。小玲吓得嗷嗷直哭,幸亏邻居前去串门,才及时将火扑灭。

尽管姐姐掏大粪、卖大粪不敢停闲,但由于小玲上学了,又多出一笔开支,贫困的阴影仍然笼罩着这个家庭。为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8岁那年的夏天,小玲利用假期到县汽车站卖冰糕,下了这辆车又爬上那辆车,和大人们“抢生意”。小玲卖冰糕,肩上却挎着个盛满凉水的水壶,渴了就喝点凉水,一块冰糕也舍不得吃,但几乎每天都要剩下一块留给母亲。她把赚来的一分一毛钱都积攒起来,开学时作为学费交给了老师。

小学毕业后,小玲以优异成绩顺利考上了县重点初中,3年中一直是老师们看好的“尖子”。老师们知道她家里的困难情况,时不时把她叫到家里改善一下生活,补充点营养,还经常把家里的旧衣服拿给她穿。初中毕业时,老师们认定小玲十拿九稳能考上县第一高中的保送生,谁料就在保送生考试的前一天下午,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母亲遭人殴打,作为女儿,小玲上前想帮母亲,结果也同样被打。小玲心情坏到了极点,情绪很不稳定,导致了参加保送生考试的失败。她躲在家里蒙头大哭,我的姐姐在一旁自责连累了女儿,老师们前来做她的思想工作,鼓励她振作起来,迎接中招考试。小玲果然没辜负母亲和老师们的期望,以高出录取分数线20分的成绩考上了县第一高中。3年的高中生活转眼间就过去了,小玲也满怀信心地做好参加高考的准备,命运似乎有意捉弄她,不幸的事情再次巧合似的发生了:7日要上考场,6日晚上,家中突然发生变故,小玲为此事一夜没合眼,一直张罗到第二天上午8点多,等她赶到考场参加第一科语文的考试时,已经迟到了10多分钟。就是在这种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小玲坚持考完了最后一科,结果以绝对优势的高分被省师范大学电子计算机系录取——仅以6分之差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

小玲到了大学后,仍然很刻苦勤奋,无论学业还是参加各项竞技比赛,都堪称众多学子中的“一枝独秀”,成绩都非常优秀。她没有忘记自己是在一个怎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常常毫不隐瞒地向同学们谈起她的母亲,她说:“我母亲是个掏粪工,我这个大学生是母亲一勺一勺‘舀’出来的,我如果不趁现在多学本领,将来没什么建树,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更愧对我的母亲。”她还经常说母亲是她心中神圣的英雄。由于她表现非常出色,入学一年后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小玲所在的大学距家乡仅有70多公里,但她一年到头难得回家几次,平时忙着学业,假期就到社会上办的补习班代课,挣些钱贴补上学的费用。想念母亲的时候,她就打个电话,从不写信,因为她知道,母亲是个文盲,看不懂她写的信。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平台编辑(微信:xingmengwz)授权。

分享|阅读|生活|电影|鸡汤

《星梦文摘》旨在收集发布精品美文,品读原创佳作,提升生活品质,陶冶心灵情操,分享人生喜悦,陪读者共读好书。诚挚欢迎全国各省、市知名作家、文学爱好者授权转载发布原创佳作! 

1、投稿信箱:xingmengwz@163.com

2、投稿QQ:3211721296

3、投稿微信:xingmengwz

4、来稿请用文本格式或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片。

5、稿件须为原创作品,切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