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26人  啊蛋萱

《沉默的大多数》看了差不多一半了。

说一下今天看完后的想法。

看到不少评论,有几位对于小波先生大肆赞扬国外先进科学,批判国内传统文学十分不满。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也有相似的想法。

但是越看越觉得,这本书不能当成一本简单的文学书来阅读,更多的是像一本历史书。

我们要在当时的环境下理解这本书。

90年代初,文革刚结束不久,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并不高,也没有太多可以激烈碰撞的思想。

小波先生批判国学的原因是什么?是为了不让将来的我们再犯这些错误。

如果他不说,沉默的大多数会说吗?

不缺少发现国学弊端的人,但更不缺少扣上道德帽子的键盘侠。

“你居然不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学?你这是不爱国!民族虚无主义!”

还是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吧。感谢小波先生。

在提到传统国学的时候,有一点我也颇有想法。

我们太功利了。

学习任何东西都在“讲求其用”。

环境所致。

现在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学习某某技能,下意识就会想,这对以后的学习工作会不会有帮助?

并没有说“讲求其用”不好,而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东方文化有些本末倒置,因为这个东西有用,才会去动脑筋思考它。

国外恰恰相反,因为感兴趣,想知道这个东西为什么是这样,因而自然而然发现了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

认识自己的无知才是最大的智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