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跟子女“缘尽”,会给出这几个暗示,走到红尘尽头

2023-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舒山有鹿

佛说,缘起缘落,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缘分降临到我们的身边,那我们就跟命中的有缘人相遇。缘分远离我们,那我们就会跟身边人告别。有聚有散,本就是一阴一阳的天道。

跟外人相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终究需要跟外人告别。哪怕是跟家中的亲人相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们终究需要跟亲人告别。

就拿父母和孩子来说,父母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一辈子。父母,终究有归去的那一天。孩子,终究需要学会自力更生,独立地活下去。

缘分,为什么会走到尽头呢?因为人之寿命是有限的。没有人可以活到两百岁,也没有人可以长生不死。

父母跟子女缘尽,会提前给出这几个暗示,也许父母将走到红尘的尽头。

一、父母会跟孩子说朴素的真话。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中记载,汉昭烈帝刘备在临终之前,跟刘禅说了一番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不要因为较小的恶事就去做,也不要因为较小的善事就不做。唯有德行深厚,才能够收获人心,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父亲我德行不够,你就不要模仿了。

一代雄主刘备,竟然说出了如此“善良有德”的话,这说明了什么?就一句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父母临终之前,只会跟孩子说,要做一个好人,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还要对得起良心。如此,就不枉此生了。

还未缘尽,父母也许会教育孩子,要不择手段做事,不择手段去赚钱,比较势利。可到了缘尽的那一刻,人之心态变了,说的话自然也变了。

人,从复杂变得简单,从恶意变得善良,这就是老子谈到的“返璞归真”。

二、父母会叮嘱孩子,吩咐后事。

有一个案例。某天夜里,老父亲一反常态,将孩子叫到房间里面促膝长谈。孩子很疑惑,父亲不是多话的人,为什么今天会如此健谈呢?

在交流的过程中,老父亲给孩子说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归去后的安排。孩子虽然不解,可还是把父亲的话听进去了。

一大早起来,孩子发现,老父亲在睡梦中离去了,特别安详。这一刻,孩子才明白,父亲昨晚跟自己促膝长谈,是因为父亲觉得自己“油尽灯枯”了。

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预知时至”。所谓的“预知时至”,是佛家用语,大致意思是,人们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什么时候走到终点。

就像清代后期的名臣曾国藩,临走前的几个小时,还让孩子扶着他到园子里面散步。说完该说的话了,曾国藩就端坐在椅子上离开了。

父母跟孩子缘尽之前,会跟孩子吩咐自己的后事,叮嘱完就走了。

三、父母的气数,去到孩子的身上。

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所有老旧的东西,都会逐渐消失。而新生的事物,永远都会代替老旧的事物。父母离去后,孩子就会代替父母。孩子的孩子,也会代替他们。

谈到“代替”,就不得不提到这么一个词,气数。一个人气数将尽,另外一个人绝对气数旺盛。这一弱一强,就形成了人世间的循环。

如果不好理解,我们可以看一看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大致意思是,天道,会减损多余的,而补全不足的。

父母经历过气数的巅峰,孩子还未经历过,那天道就会让父母走下坡路,而让孩子走上坡路。这,就是所谓的“枯荣兴衰”。

正如古人所言,枯荣兴衰皆前定,浮生劳碌空自忙。

四、父母使命完成,一代新人换旧人。

古人有诗云:“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为什么非要换旧人,而不让旧人一直存活下去呢?首先,历史需要发展。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

就拿秦朝的发展来说,秦始皇嬴政的太爷爷,秦昭襄王嬴稷,在位五十多年,弱六国,灭东周,让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第一强国。

嬴稷临终前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无法统一天下。虽然说嬴稷的儿子、孙子,都走得早,但嬴稷的曾孙子嬴政,完成了秦国历代君王的心愿。

嬴稷打怕了六国,而嬴政征服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每个人都在历史的过程中,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无论是父母跟子女缘尽,还是长辈跟后辈缘尽,都是“一代新人换旧人”的体现,我们不必悲伤,只需接受现实,顺其自然就好。

文/舒山有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