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川传统手工技艺腐竹制作
胡赛标/文 胡育赐/图
2018年7月,广西研究生西里现场采录“中川传统手工技艺腐竹制作”,在腾讯新闻直播,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有1.2万人在线观看直播,不少观众纷纷留言、提问,要求快递购买这种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健康绿色食品。有的要求购买湿的腐竹,但遭到做腐竹师傅胡育赐的婉拒,因为这种纯天然的湿腐竹快递是无法保质的,只有干腐竹才可快递。
胡育赐师傅直播过程中,有的观众询问:腐竹作坊现在是什么味道?采录人西里笑着说:“整个作坊弥漫着豆浆的味道。”西里还说:以前我以为腐竹是竹子做的,因为从未见过腐竹制作,这个是土楼客家地区的一种独特菜品…… “腐竹”,以形命名,是外形像腐脆“竹子”的一种客家菜品,有的地方叫“豆腐皮”。它与豆腐一样,同属于大豆制品,是植物高蛋白的菜品,营养丰富,美味宜人,或炒或煮,众人喜爱。
腐竹坊设在福建龙岩市永定区下洋镇中川古村落,即世界万金油大王胡文虎故里来到中川古村落的南片,圆楼荣盛楼对面,可以看见一座毗田傍溪的红砖小作坊。进入“腐竹坊”,面前是二排14口大铁锅与不绣钢锅,两边长长的红砖墙上开了六个大窗户,以利通风透气;铁锅上空是二溜竹杆架,用来悬挂湿腐竹。角落里还摆放着一架大电风扇吹风……
做腐竹的师傅是年轻的胡育赐、谢秀林夫妻。胡育赐是隔壁永盛楼人,长得俊朗精干,口齿伶俐,性格活泼开朗;谢秀林是广东大埔人,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静秀雅,温婉似水。永盛楼是中川名楼,据《胡曰皆家谱汇集》记载,民国时期一楼曾出过四位“百万富翁”:胡椒大王胡泰兴、锡矿大王胡重益、胡曰皆、胡裕益。另外,胡文虎国内的全权代表、民国中央参政员胡桃皆(兆祥),也是此楼人,可惜现已经崩塌大半。
制作工序之一:拈豆皮胡育赐是80后,高中毕业后,外地打过工。结婚后,跟随大埔茶阳古村的姨父曾佑昌,学习腐竹制作技术。由于市场上出售的腐竹,是批量生产机器制作,往往含有添加剂成分,有些炒起来还有难闻的怪味,所以胡育赐的纯手工天然腐竹颇受顾客欢迎,虽然价格比别家高三倍,仍然供不应求,节假日还要预订。
据说,中川村腐竹制作起源于清代,具体年代与人物未考。胡育赐介绍说,中川村以前有几家专做腐竹的作坊,比如三堂屋的胡华清,但因为手工制作太辛苦了,现在都消失了,整个永定区也只有他一家纯手工作坊了。他的腐竹坊是烧木柴的,也不用蒸汽制作,原料也只是优质黄豆与水,健康生态。他担心:等他不做了,可能纯手工制作腐竹坊就消失了,制作技术也会失传。如果有人愿意学,他愿意倾囊相授。
晾晒腐竹胡育赐2012年开始做腐竹,已经六年了,产品销往永定、广东、北京、江苏、云南、甘肃、东南亚、美国华侨等。他每天从凌晨三点起床,一直要忙到下午二点结束,要在作坊里站11个小时。
制作的主要工序是:选用优质东北黄豆,磨豆浆(40分钟),滤豆渣(1个多小时),煮豆浆(半个小时,水与豆按8:1配好),割豆皮(用刀片),拈豆皮,加热水(约2小时1次,总加3次),晾烤(或晒)豆皮,制成腐竹,包装保存。
他从早晨5点开始烧火,要重复拈豆皮的动作成千上万次,夏天作坊内的温度达四十多度,常常累得满头大汗。因为锅烧开后,要控制豆浆的温度在85度左右,工作不能停顿,夫妻俩只能轮流吃饭(早饭6点多,午饭10点半)。冬天,作坊外面要穿棉衣,作坊内蒸汽弥漫,穿一件长衬衫就可以了。最难受的是阴雨天,作坊内湿气大,很闷热。 他现在夏天一周做4天,冬天一月做25天。忙不过来,14口锅只做10口锅。他刚学做腐竹时,没有经验,第一次4口锅才做出6斤腐竹。他笑道:那时,脾气暴躁,制作过程很不顺利,夫妻俩不时拌嘴。一年后才走上正轨。现在技艺熟练了,我的脾气变好了,夫妻几年都没口角过,不容易呀,哈哈。做豆腐还改变了性格!
现在,他每天用七、八十斤黄豆,制成腐竹约45斤,成本约200多元(大豆1斤3元),柴火的成本与黄豆类似(湿柴火1斤0.25元)。生产出来的腐竹分三个等级,标价为50元(产量只有2斤)、35元(6斤)、22元,一年约生产1.5万斤腐竹。他的烤房可以烤50斤的腐竹。烘干的腐竹保质期可达二个月。
他诚恳地说:人家的腐竹,采用机器生产,拼的是数量;我是手工生产,拼的是质量。我的腐竹不只是健康绿色食品,还带有木柴的清香呢,所以产品供不应求。广东潮州有个老板春节时要三、四千斤的腐竹,每年九月份就要提前预订。他还打趣地告诉我们:他二岁多的女儿养了只宠物小白兔,也很爱吃我家的腐竹呢。
腐竹坊开有好几个大窗户问他为什么不用煤或电来做?他说:不行,煤气有有害气体,人受不了,腐竹也不好吃;用电成本太高,1度要5毛,用不起。如果能用电控制,不用烧火,那就清闲多了。胡育赐介绍说,制作腐竹的技艺主要有以下几点:
1、锅灶要散火均匀:这个要靠建炉师傅的水平,火力不能集中一点,让锅受火均匀。不然,豆浆容易烧糊。 2、木柴要易燃耐烧:一般选用本地的圆子树、豪树、杜树做燃料,不耐烧的树会加大成本。
3、配比要适度:大豆与水的比例要恰当。豆浆太稀,很难结皮;太浓,结皮快,但容易烧糊。所以,要适时加热水降低豆浆浓度。
4、拈皮要及时:时间长了,豆皮结得太厚,口感变硬,也易滚开烧锅。
5、火候要控制:这是最关键的技术。全凭经验把握。火太大了,温度太高,锅里的豆浆一直滚开,就会溢锅烧糊。
对于火候的控制,还发生不少故事。胡育赐初学时,缺乏经验,烧火太烈,豆浆煮开了,四口锅几乎同时溢锅,烧糊,胡育赐手忙脚乱。等将火灭了,锅又凉了,又要重新烧火……弄得心里很烦躁。起初灭火,用灶灰埋,重新起火很麻烦;有时泼冷水进灶里,水太多了,流出一滩水灰来……整个做腐竹的过程,变成一种费时费神的折磨。后来,他发现浇花的“喷水瓶”,用来灭火很管用,就创造出洒水灭火的方法,连他的师傅都借鉴了这个工具。
经过多年摸索,胡育赐师傅已经验老道,炼就了一副“火眼金睛”。这不,他看见一口锅表面忽然冒起一个“水泡”,知道灶火烧大了,赶紧推开灶口铁皮封门,洒水浇熄了一点火势。
每一个细节,都是他观察判断的信号,是技术稔熟精湛的征候,也是保证腐竹质量上乘的节点。他一般不将一、二等的腐竹拿去阳光下晒,因为晒的腐竹颜色会黯淡,失去光泽,品相降低,虽然烘烤的腐竹增加了柴火成本。“就是灶里放柴火(小树筒)的位置,都有技术。”他望我们一眼,说,“推太进去了,柴火烧得旺,锅内的温度就可能太高,影响腐竹的质量,还费柴。这就是经验。豆浆温度最好就是控制在恒温。”
燃料是圆子树,腐竹无任何添加剂,绿色原生态他说了一件趣事:一位游客没有看过制作腐竹,觉得很有趣,想体验一下。没想到他没仔细观察,手指抓到豆皮下,结果被豆浆烫了一下,叫起来,慌忙扔掉豆皮。其实,豆皮是温的,豆浆才是烫的,轻轻拈豆皮起来是不会烫着手的。现在,有游客到中川古村落来参观腐竹坊,要体验的,我都要提醒他们拈的方法,游客都觉得很有意思。或许,这个以后可以开发一项旅游体验项目。
问他会不会一直做下去?他沉吟道:可能不会吧,太辛苦了!以后,柴火能不能还有供应,也难说。
腐竹是客家地区有特色的传统菜品,腐竹制作也是一门传统手工技艺。它承载了我们世世代代积淀的生活经验,是我们的文化记忆,是家乡的乡愁与味道。所以,我希望腐竹制作能够永远传承下去,保卫家乡的味道!
(附记:本文在采写过程中,得到胡育赐师傅夫妇以及西里的帮助,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