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专业自觉从哪里来?
今天文质老师走进了王叶萍老师的课堂,听了一节童话题材的语文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缘由张老师在写作培训班看到王叶萍的一篇文章,被其曼妙、灵性的文字打动,很想走进叶萍的课堂看看。此次来深正好满足心愿。
听完叶子的这节课整个人感觉欢欣舒畅。美妙神奇的童话故事贯穿全课,相机顺势的启迪想象水到渠成,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一气呵成。整节课结构合理,设计巧妙,遵循童心,具体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情投入,亮闪闪的眼神里透出智慧的光芒。“我要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来给同学拔牙,这样就不会那么疼了”,“我要用胡箩卜先生的长胡子做红领巾”……孩子们的想象离奇古怪,让人忍俊不禁。真是一节“有趣有情有思”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课后,文质老师和全体语文老师对 话交流。提出三个观点:
1.我们不要太在意这一节课怎么教,需要在意的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他说教学是一条河流,不是在一节课里完成的。在教学的这条河流里每日流经的风景每日灌注的河水都是逐渐丰富这条河流的过程。这条河流的源泉其实是教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意“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实则是在意教师的整个生命状态。教师需要不断为这条河流注入水源,避免河流枯竭。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如何按照自己期许的样子去成长?张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语文教师的专业自觉从哪里开始”,但是,他用这样一个“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追问启迪每个教师自己来思考。我不禁想,我对自己成长的样子有着怎样的期许?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在知识上能让学生折服、在道德上能被学生肯定、在情感上被学生依恋、在精神上值得学生景仰的人。
当我们对“自我”有一个很清晰的期许时,生命是否就开始觉醒?然后循着既定的方向热诚地成长。如此,生命自觉带动专业自觉。因此,语文教师的专业自觉首先是否应该从生命自觉开始?
2、研究文本比研究怎么教更重要。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决定着你将学生带向何方。语文教师的文学性决定了语文课堂的质量。叶萍老师优雅的姿态, 优美的语言,悦耳的声线,舒服的音量,这些教师个人的质素都成为课程资源滋养学生的生命。而这些教师个人的质素和她个人的文学性相关。也就是熟话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她的课有深度,广阔的人文视野使她的课有宽度,文史哲的综合阅读使她的课有高度。显然,这节课的背后的支撑是教师日常阅读、生活的积累。教师的文学性在课堂上充盈着学生的生命。
由此,我思考,语文教师的专业自觉是否应该从文学阅读开始?让文学来浸润我们的生活。“文学不能当饭吃,没有文学,人就住在洞穴里”。有了文学,才有了远方。
3、在儿童的浪漫期不要过于强调规范化。
王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预测童话,启迪学生创想童话的过程中,希望能够有明确方法指导学生按照既定的路线和法则去编写童话,有效训练阅读和写作中思维的缜密和逻辑性。
文质老师强调,每个孩童的生命成长都有自己内在的秩序,那些天马行空和荒诞无稽的想象正是儿童时期的特征,也是儿童的浪漫情怀,是来自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独特之处,要保护和尊重这种神奇性。孩子们生命起初都是充满了好奇心的,可是在我 们的教育中却一点点丧失。
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儿童的纯真,和儿童的天性合作?语文老师的专业自觉是否应该从“发现儿童”开始。只有充分地了解儿童,遵循儿童的身心规律,按照他本然的成长节律,顺势引导,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在张老师看似不经意的散漫交谈中,我隐隐领悟到语文教师的专业自觉可以从自我期许开始,从文学阅读开始,从发现儿童开始。感谢文质老师的点拨,感谢叶子带来的好课启迪了我们的专业自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