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之旅,探索之路
文:ICE蝈蝈
《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也一定不陌生“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人最深处的本质,其实是想成全自己。”张沛超如是说。在成全自己之前,我们对自己又知道多少呢?
作为国内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张沛超,从自我探索心理课,突破关系束缚、卸下防御伪装、修通情绪困扰、找到自我价值等展开讲述,将其思想融入《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
一、人际关系
张沛超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充电型关系和耗电型关系。
充电型关系,顾名思义,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正能量,勇气面对生活,遇事果断且主动探索。
耗电型关系,让人充满负能量,不自信,不信任,情绪波动大,做事无精打采。
《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中张沛超分享了两种关系的原型来自依恋。充电型关系和耗电型关系不是独立存在的,没有完全充电型,也没有完全耗电型。两种关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只是程度不一。
人无完人,大家都不是非常理想化的人。有时候,也可以从孩子身上吸收一些电量。有时候,也不要驾驭在模糊的经验和结论之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的,人际关系也不例外。
二、防御
人的本能会回避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不安,烦恼,紧张等情绪。其实,这是一种防御,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张沛超提到三种重要但无用的防御:战斗、逃跑和石化。仔细想想,我们是否有过战斗、逃跑或石化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表现呢?
战斗:和人产生正面冲突,比如吵架等;
逃跑:逃离使自己不安的场景,可以理解为回避,表现形式有拖延等;
石化:跟石头一样,目光呆滞,无情。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有些甚至是投射、加工、过滤后的。这样会让我们囿于自己的思考,无法理智对待周遭,看不到真实的事物,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启动防御机制。
我们或多或少会拖延,拖延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拖延真正的原因之一不是害怕成功,而是害怕失败。拖延可以维持当前的状态,避免踏出舒适圈,迎接挑战。从另一方面来看,拖延现象也是一个自知机会。在拖延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明确价值观,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化被动为主动。
三、情绪
情绪是我们心理活动的一部分,也是生命活力的体现。如何正确处理情绪,或者应对和转化情绪?唯一且有效的办法——正常宣泄。
很多成年人习惯了隐藏自己的情绪,克制情绪,习惯黑夜里默默舔舐“伤口”。长此以往,情绪的淤积会带来负面情绪。
饿了,哭;困了,闹;乐了,笑……孩子的世界很简单,这些行为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然而,很多成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忘了如何去做。张沛超认为,心理治疗的大多数是在帮助成年人恢复这种功能。
如何更好的宣泄情绪?张沛超在《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中分享了一个小技巧:
怒伤肝,但悲可以胜怒。
思伤脾,怒又可以胜思。
忧伤肺,喜又可以胜忧。
恐伤肾,思又可以胜恐。
比如:胜怒可以克服愤怒,转化愤怒。缺少悲伤能力的人总是特别愤怒。悲伤是一种很有力量的能力。悲伤对愤怒的转化就是一种力量的体现。喜怒哀乐忧思恐是情绪的具体表现形式。情绪之间有着相克相生的复杂关系,只有让其流动起来后自然宣泄,才能达到一种平衡,才会有“痛则不通”的效果。
烦的背后通常是怕,甚至可以说张沛超分享,烦的根本原因是怕,怕无非有两种:必须做而不想做的事情,做不了想做的事情。试想一下,这样的心理分析不无道理,当我们了解这些后,内心就能更平和接受。说到底,怕有部分原因是能力不够,还有部分是认知社会不足。当我们开始接受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时,那是一种成长。
《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是张沛超结合临床医学等信息总结而出。对我们了解内心有一定帮助作用。
……END……
点赞是最好的喜欢,关注是最大的支持。
我是蝈蝈,写写生活小事,书评,个人成长。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欢迎来我的小屋做客,我们一起成长,用文字记录我们走过的岁月,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