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随笔散文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2019-03-20  本文已影响8人  影翩翩

       苏轼与秦观的相遇相知是一段佳话,更是一曲传奇。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冬。当时苏轼与秦观会面,而后在秦淮河上临别对饮。苏轼作《虞美人》

                                                   虞美人

                                                      苏轼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公元元丰二年(1079年),东坡自徐州徙知湖州,与秦观偕行,过无锡,游惠山,唱和甚乐;复会于松江,至吴兴,泊西观音院,遍游诸寺。词云“竹溪花浦曾同醉”,当指此时情事。是年端午后,秦观别东坡,赴会稽。七月,东坡因乌台诗案下诏狱,秦观闻讯,急渡江至吴兴询问消息。以后几年间,苏轼居黄州贬所,与秦观不复相见。秦少游“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东坡与少游,是老师与学生,是诗友也是知己。大概也是受这位婉约派词宗的影响,苏子的这篇《虞美人》也透漏着泪水浸泡过的痕迹,凄恻婉转令人心碎。

       两人未相识时,苏轼已是名满天下,彼时的秦观也只是一群壮志凌云的普通少年之中的一份子。当秦观得知仰慕已久的苏轼要途径扬州时,便在一山寺中模仿苏轼的笔迹和文风题诗一首。苏轼大吃一惊,竟也辨不出和“真迹”有何区别。一段佳话自此悄然展开,一个才致高蹈,一个年少风流,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苏子与少游是幸运的。

      在诗文中的神交总是容易令人流连,然现实永远艰难苦涩,同醉于竹溪花蒲的日子少的可怜,多的却是“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的感触。昔日的“苏门四学士”风一吹便散了。苏轼感叹道“我今老矣,不知能否与他们再相见”。

     也许是上天的垂爱,苏轼与秦观终于还是相见了一场,那夜很黑,乌云遮掩了繁星,俶尔雷雨交加,雨滴拍在地上噼里啪啦。苏轼作词《雨夜宿净行院》诗云:

                         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淼茫。

                         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

在政治上折腾了大半辈子,两人都累了,也都看淡了,此时此刻窗外的雨声对这一双坎坷的才子已没有太大影响了。

       秦观,是苏轼的得意门生,也是挚友、知己。两位命途多舛的才子又互相成为彼此生命中最耀眼的那颗星。苏轼长秦观十二岁,但秦观却死在了苏轼的前面,东坡“两日为之食不下”,叹息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正如苏子曾说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当朋友来时,满怀欣喜;去时,怅然若失;当一去万里不复返时,你又无可奈何。唯记得“竹溪花蒲曾同醉”,也未曾忘“静无灯火照凄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