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语言艺术学习发展特点 - 草稿

2022-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菊梓花香

一、幼儿情绪与适应能力发展特点:

1、3-4岁:(1)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2)有较强烈的情绪反应,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下来。(3)换新环境时,情绪能较快稳定睡眠,饮食基本正常,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

2、4-5岁:(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2)有较强烈情绪反应,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渐平静下来。(3)愿意与亲近的人分享情绪,并求得安慰。(4)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发生的变化,例如换新老师等。

3、5-6岁:(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2)不会乱发脾气,会适度用多种方式表达情绪。 (3)能随场景或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4)能较快融入集体并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例如转学,搬家等

咨询遇见的问题:(1)孩子无法独立上课,分离焦虑(3)情绪低落慢热,难融入课堂。

家长误区:(1)家长只关注学习,不重视孩子的集体生活,忽略孩子的感受,在家较少沟通交流。常见于专制型父母。(2)父母对孩子过分照顾和保护,使孩子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容易表现出缺乏独立个性,不适应集体生活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常见于溺爱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

教育策略:

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与信赖感。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去影响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接受他们的个体差异。发现幼儿做错事情要冷静处理,不力声呵斥,更不能打骂。

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的表达和调控情绪发现幼儿不开心时,要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的情绪。与幼儿一起谈论高兴或生气的事情,鼓励幼儿语言分享情绪,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以适当引导,不硬性去压制。

3、教师可运用系统脱敏法帮助幼儿建立对环境的信任,慢慢形成对老师的依恋。让孩子在团体活动中体验到成功,树立信心。

4、与家长进行沟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纠正家长错误的家庭教育观。

二、幼儿手部动作灵活协调能力的发展特点。

1、3~4岁:能用笔涂涂画画,熟练地运用勺子吃饭,能用剪刀沿直线剪开边线基本吻合。

2、4~5岁:能沿边线较直的画出简单图形或能沿边线基本对齐折纸,会使用筷子吃饭,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

3、5~6岁: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能熟练使用筷子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咨询常见问题:孩子动手能力不太好,不会使用剪刀等简单工具?在家里乱涂乱画,没有规则?

家长误区:隔代教养。父母或爷爷奶奶包办代办,教养观念不一致,缺乏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意识。常见于权威型父母和溺爱型父母。

教养策略:1、根据幼儿的特点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设计教学活动。让幼儿认识一些日常工具,并学习使用这些工具。例如剪纸,为娃娃做衣服,用废旧的材料制作小汽车小玩具等。2、提供合适丰富的美术材料,激发儿童动手的欲望。教师要注意操作内容的多样性,以便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点。3、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对一件事情兴趣保持的时间往往不长,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在困难面前退缩。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初期,要有意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孩子敢于操作,乐于操作。还要对操作难度进行分层引导,鼓励幼儿不断突破更大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幼儿倾听与表达的发展特点

1、3~4岁:(1)别人对自己说话能注意听并作出回应,能听懂日常会话。(2)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并能大方的与人打招呼。基本会说本民族的方言。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能口齿清楚地说出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3)与别人讲话时知道眼睛要看着对方,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能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2、4~5岁:(1)在群体中能有意识地注意到与自己有关的信息,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的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在方言区长大的幼儿能基本听懂普通话。(2)喜欢与他人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讲述比较连贯。(3)能及时回应别人,并根据场合调节说话声音大小,主动运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

3、5~6岁,(1)能集中注意力倾听老师或他人的讲话,有听不懂或疑问时,能主动提问,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2)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会说方言和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能有序连贯清楚的讲述一件事情,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

咨询遇见的问题:

孩子咬字不清晰,不太会说普通话?孩子内向不爱表达?孩子说话语无伦次,没有逻辑,没有重点?孩子爱说脏话?

家长误区:(1)幼儿注意力分散,自制力差,缺乏耐心,在听的过程中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性格活泼的幼儿表现欲特别强,在集体活动中,常因记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别人的发言。家长平时因为工作忙,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话,没有帮助孩子建立倾听的习惯。常见于专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

(2)家长随口指责孩子,也有些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交流,只关心学习情况。导致孩子误以为父母和老师不欣赏自己,也无法用正确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常见于专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

(3)当孩子有过错的时候,家长会习惯性的把一切过失和困难全部归结到儿童身上,认为自己毫无责任。孩子会模仿家长说脏话,做一些不文明的举止。

教养策略:(1)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例如经常与幼儿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或一起看图书讲故事。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懂的语言,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并鼓励他主动提问。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幼儿理解。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对待幼儿不合理要求时,要用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人物的喜怒哀乐用不同的语气一定要表现出来,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的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关系的句子。

(2)每天要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表达水平如何都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鼓励与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分享图书等。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要用清楚、简洁的语言。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提醒他不要着急,慢慢说,同时要耐心倾听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他理清思路,并清晰的说出来。

(3)成人要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讲话,不讲脏话粗话,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把话说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结合情境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提醒幼儿公共场所的文明用语,不大声喧哗。

四、幼儿阅读与书写准备发展特点

1、3~4岁: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书,喜欢读韵律感强的儿歌、童谣,爱护图书,不乱撕,乱扔。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会看图画,根据图画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能理解图书上文字是和画面相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喜欢用涂涂画画来表达一定的意思。

2、4~5岁:会反复观看自己喜欢的图书,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识符号感兴趣,知道它们代表一定的意义。能大体讲出所听故事的主要内容,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在成人提醒下,写写画画时姿势正确。

3、5~6岁:能专注的阅读图书。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代表一定的意义。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能初步感受到文学语言的美。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写画时姿势正确。

咨询遇见的问题:孩子不爱阅读,不认识字?孩子注意力分散,没有办法专心去读书?

家长误区:(1)不跟孩子商量,强硬的把知识塞给孩子,强迫孩子接受。例如:这本书必须看完,因为别的孩子都看过了。今天不把这首古诗背下来就不准睡觉……常见于专制型父母。

(2)太重视文学知识和技能,忽略体验和感受。把掌握文学知识技能当成目标和任务,将故事情节和画面内容之杰,把阅读活动变成了单调的文学知识传授和训练。例如:“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呀?”“仔细看看这一页你认识几个字?”

(3)家长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孩子,盲目比较。例如:“这个别人都会了,怎么就你不会?”

教养策略:(1)在家中设立幼儿阅读区域有可供挑选的丰富的图书资源,让孩子随时随手都能拿到自己想看的图书,使阅读成为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家长应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通过阅读促进家长与幼儿的交流,增强阅读兴趣。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例如: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常用的标识,让他知道标识可以代表具体的事物,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如买来新玩具时,把说明书上的文字念给幼儿听,了解玩具的玩法。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引导他有条理的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在给幼儿读书或讲故事时,可先不告诉名字,让幼儿听完后自己命名,并说出这样命名的理由,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与想法。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鼓励幼儿支持幼儿自编故事,并为自编的故事配上图画,制成图画书。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给幼儿读书时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会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利用各种途径满足幼儿自由涂画的需要。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把幼儿讲过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念给他听,使幼儿知道说的话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从中体会到文字的用途。

引导幼儿通过虚线画出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提醒幼儿写画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五、幼儿在科学探究方面发展的特点。

1、3~4岁: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的摆弄各种物品。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并发现其明显的特征,能用多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能感知和发现物体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能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4~5岁: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能用图形或者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和用途。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的对人和动植物的影响。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联系指导,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

3、5~6岁: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与满足。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能用一定的方法检验自己的猜测,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能运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能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咨询常见的问题:孩子除了手机电脑对啥都不感兴趣?孩子表达能力弱,语言贫乏?

家长误区:(1)家长过于强调输赢,“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激发了家长的危机感,也好胜心。养成单一标准,单一路径,单一目标的培养观念。过于注重学科教育。常见于专制型,权威型家长

(2)为了避免麻烦家长和老师给孩子过多限制,兼顾了孩子智力发展,削弱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不知不觉中束缚了孩子的个性。“不许碰剪刀,不要拿锤子危险!”“乖孩子要听妈妈的话”……常见于专制型,溺爱型家长。

(3)家长和老师不顾幼儿尝试与探究的权利,缺少游戏精神,培养出来的是顺从死记硬背的孩子。“不要再看蜘蛛织网了,今天的课堂是观察春天的花儿”“听老师讲课,不要乱插嘴”等,为了便于管理,便于知识灌输,教师常常急于将幼儿引到一些设计好的内容上来。

教养策略:(1)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拍照和画图的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可以和幼儿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容忍幼儿因为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过后要收拾整理,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2)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习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的能力。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自己动手或动脑去寻找答案。支持与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与记录并与人交流分享。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么做等。

(3)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引导5岁以上的幼儿关注和思考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意义。如兔子的长耳朵具有自我保护的作用,植物的种子形状有助于其传播等。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结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引导他们体会人与自然动植物之间的依赖关系。

六、幼儿对数字空间认知发展的特点

1、3~4岁:能感知和发现周围事物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并对不同形状感兴趣,体验和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字。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使用相对的词来表示,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按照数取物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例如:我有4本书。能用语言描述物体比较明显的特征,以及它的位置,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2、4~5岁:在成人的指导下能感知和描绘事物的形状,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方面的特点,并能用词语描述。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会用数词描述事物排列的顺序和位置。感知事物的形体结构,画出或拼搭出该事物的造型,能感知和发现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进行分类,会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3、5~6岁:能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通过实物操作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用常见的几何图形创意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按照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的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会辨别自己的左右。

咨询常见问题:

家长误区:(1)家长强迫孩子接受各种知识训练,再加上内容没有贴近幼儿生活,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孩子压抑的心理,扼杀了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常见于权威型和专制型家长。

(2)家长角色位置不对,站在孩子前面,将本该市孩子积极主动参加的活动,变成成人强家的强迫性活动,孩子处于被动的位置,容易扼杀其创造力,失去体验并发现快乐探索的热情。常见于专制型,权威型,溺爱型家长。

(3)出于种种原因,家长用条条框框来限制孩子,这也不许那也不让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才能。

养育策略:(1)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见到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适当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绘事物。例如看图片时和幼儿一起讨论奥运会场馆的形状,体会为什么有的场馆叫水立方,有的场馆叫鸟巢。和幼儿一起发现并体会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是否整齐有序,提供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有序的图案,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

(2)家长要学会做一个静静的观察者,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他是如何提问的,需要什么?什么时候适合给出建议和帮助?了解孩子独特的想法和成长中的各种能力,及时激发他们的想象。注意倾听意外的声音,捕捉最有价值的信息,赋予幼儿最大的权利,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权,并成为游戏的主人。

(3)家长要少说或者不说,不允许多些欣赏和接纳。允许孩子出现错误。创作丰富的幼儿活动空间,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请幼儿取物体时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位词,如把桌子下面的东西放到阳台上,把花盆放在大树旁边等。带幼儿出来时,注意让幼儿认识回家的路径及家的方向。

七、幼儿关于感受与欣赏能力发展特点

1、3~4岁:喜欢观看花草树木,夜夜星空等大自然的美景,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声,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喜欢听音乐或观看舞蹈戏剧等表演,乐于观看绘画、泥塑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

2、4~5岁:在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好的事物时,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感觉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和艺术作品,模仿和参与的愿望,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

3、5~6岁:喜欢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收藏品,乐以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咨询常见的问题: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只喜欢玩手机?孩子一出去就乱跑,搞得身上脏兮兮的,在家也乱涂乱画?

家长误区:(1)“爸爸妈妈小时候没有你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你还不赶快画画?”“画到现在也没能画出几笔”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让原本充满兴趣的创作活动变得索然无味,兴趣是孩子绘画的内在动力,孩子绘画是出于对自然与生活的展示,是一种游戏,孩子身上承载了过多的期望,便会形成压力,扼杀了创造性。常见于专制型和权威型父母。

(2)“这些图画书,一页没几个字,你不要再看了”“你一个小孩子,能懂得什么是好看?”家长重文字轻图画,重经验轻体验。其实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还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虽然还很幼稚肤浅,但已经有了自己的体验。常见以专制型和权威型父母。

养育策略:(1)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风景和好听的声音,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历史的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交流美的感受。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让幼儿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描述它们美的方面,有颜色形状,形态,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支持幼儿收集喜欢的物品,并和他一起欣赏。

(2)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美化环境,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民俗活动,由皮影戏,剪纸,捏面人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理解和尊重幼儿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手足舞蹈,即兴模仿等行为,当幼儿主动介绍自己喜爱的舞蹈,戏曲绘画和工艺作品时,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八、幼儿关于表现与创造能力发展的特点。

1、3~4岁:经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声调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能模仿学唱短小的歌曲,能随熟悉的音乐做身体动作,能用声音动作姿态模拟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场景,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

2、4~5岁:经常唱唱跳跳,愿意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能用自然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能通过即兴哼唱,即兴表演或给熟悉的歌曲编曲来表现自己的心情,能用拍手脚踏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拍打节奏。能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或联想到的事物。

3、5~6岁、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并积极参加艺术活动。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在艺术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能用律动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自然界的情景,能自编自演故事,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咨询常见的问题:孩子比较内向,不爱公众表达?

家长误区:(1)“这话都乱七八糟的,画的什么呀?”“不要乱画,看看老师怎么画的?”家长没有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尊重幼儿,总以为自己比孩子懂得多,居高临下指手画脚成了习惯。常见于专制型和权威型父母。

(2)“我家孩子上了6个兴趣班,你家的上了几个?”“我们家的孩子喜欢画画,我要让他多上几个画画班,将来当画家”家长陷入了素质教育盲目化的泥潭。在他们看来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什么都学什么都会,所以不惜精力和财力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有些家长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发展可能即趋向,甚至不注意孩子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甚至替孩子做决定,把音乐或绘画当作孩子未来的职业,致使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失去了应有的学习乐趣。

养育策略:(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创作。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不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

(2)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素材。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和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创作和欣赏的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