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的一点小思考(2022-01-19)

2022-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颗小米粒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了辅助阅读,其中要用到“导读”。导读就是对书的内容进行诠释,进行精简,以帮助读者了解书籍,比如阅读指南、阅读手册之类,在学校里这类书用的比较多,对考试很有益处。但作者认为,读者还是尽量少用。原因:一是这些书并不都靠谱,甚至有些错的很离谱。二是就算他们写对了,可能也不完整,甚至有些重点没有记录,或者自以为是,限制了读者对书籍的理解。

作者建议,在全面阅读一本书之前,一定不要看某个人写的导读之类的书,有可能被误导、曲解书的内容,特别是不能养成依赖导读的习惯。如果已经读过那本书,附带读一读导读,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与之对比,还是有益处的。

每个人读书时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比如读四大名著,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因此市面上才有了各种各样的读本,甚至有作者靠解读一本《红楼梦》吃遍天下。我们不看原作,只看别人的解读,就永远陷在别人的框框里,觉得人家说的真有道理,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想法,人云亦云。都说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尝到的永远是别人的滋味,就是这个道理。

联想到现在网络上盛行的各类听书稿,尽管应该是客观地还原书的内容,从中总结归纳出几个重点进行解读,但由于每个写作者的能力、观点各不相同,实际上质量良莠不齐。写作者是带着自己的主观印象选择和概括原书内容,不可能照顾到书的方方面面。质量差的拆书稿,还可能把人带偏。这也提醒自己在写作这类文章时,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能想当然。

快餐式的阅读可能节省了时间,也让自己扩大了阅读面,但带给自己的知识和感受并不一定正确和完整。因此,从网络回到现实,我现在觉得还是把书或略读、或精读,完完全全读一遍的效果比较好。

兜兜转转、比比较较、挑挑拣拣,从书中学到新的阅读方式,补充到老办法中,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也是用起来最踏实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