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学问》读书笔记

2023-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吐字画心

中国有句格言对人生作了这样的断言:“人生以六十为界有两次长征,只要矢志不渝,第二次长征可能比第一次长征成就更大。”

这短短的一句却是黄飞山老先生真实的人生写照。

黄飞山,原名黄逢盛,曾用学名黄启辉,晚年自号老人凡夫、苍龙摩星、大夫山人。广东省大埔县枫朗镇溪北村人,生于1925年2月。黄老集“三家”为一身,在离休之后的短短20多平年里,迅速地走进到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的天地里,成功地实现了他的人生梦!

人生之道——四道

在谈人生之道时,黄老总结出“四道”,概括了他的人生经历,而且还是他著书做学问之道。

读书之道﹣﹣研究社会、阐析社会

治学之道﹣﹣精学活用、注重真理

写作之道﹣﹣靠的哲学靠的生活

处世之道﹣﹣为天下忧为天下乐

谈教育观

黄老曾经也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在总结自己的实践中,关于教育有两篇启人心智的文章。

1.“余之教育观”

“教育之核心,乃在一个‘仁’字上。无‘仁’者,则难以成为育人者;无‘仁’而纵育之,欲成其材耶,难。

教育之含义,在于处理好爱已与爱人之关系而无他。爱人,先要爱己。由己及人,人则感之正之,育之效也。爱人与爱己,应以爱人为先为重,育之责也。育人先育己,育之法也。育人者,若非行诸上述要领为己任,应自遣勿充人师耳。"

黄老的教育观,是完全符合他所提出的孔子"忠恕之道"人性学的观点的。

2."人类要成为教育家"

"人类什么最重要?造心。要造好心,就要人类都做教育家。教育家,是以好言行去影响别人、去做好事的。教育家有一副好心肠,绝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先成为教育家,方会有好诸子、好百姓、好千家、好万民、好人心。人心好了,世界就好了。"

这两文实际上也是在总结他自己一生的言和行!此种教育思想,同样符合于中国儒文化中"大学之道"的教育思想。

谈写作观

文中通过几篇小散文表达了他的写作观,对于写作初学者来说,也是值得借鉴的。

《写作》:"我在写世界,在写生活。我在世界中生活,几十年人生,可写的太多太多。写感觉,写感想,写感受,写感悟;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感情。我想写作,除了写真实,还能什么?当然,真实之中,也包含着理想、憧憬和追求。”

《写作经验》:"我的写作经验只有一条﹣-写熟悉的。什么是熟悉的?即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感情。写熟悉的,能事半功倍。写不熟悉的,则徒劳无功。写熟悉的易产;写不熟悉的,难成。恕我笨拙,除了这些,我已谈不出别的。"

《写作的源泉》:"写作离不开人生的经历、人生的情爱、人生的体验、人生的感情。人生的经历越丰富,可写的东西也越丰富,两者为正比关系。我的体会,人生,乃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作品》:"有了那样多眼睛和耳朵的经历,只要动动脑动动情,就会发现那是很有意义的作品。"

《精神乐园》:"人生难得的是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追求是它的建筑师。精神乐园,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生最美好的归宿处。"

他认为只有写熟悉的,才能事半功倍。在晚年较短的时间里,能写出二千多首诗、一千多篇散文、二百多篇小说、二百多章哲论。这也完全印证了那句格言。

人生很短,上寿不过百年,完全可用手脑做事的时候,也不过几十年。黄老在晚年依然有如此成就,更何况年轻的我们呢!

有人说,人生是梦,是很短的梦。人生固然不过一梦,但一生只有这一场做梦的机会,岂可不努力做一个轰轰烈烈像个样子的梦?岂可糊糊涂涂懵懵懂懂混过这几十年?

当下的我们有时一不小心就变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了,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勇敢做梦,成为你自己!

榕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