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存大志,贫生贵相
——记巴中博士乡研学营之旅
父母对孩子,总会有许多美好的期望。我对孩子的期望是:身体健康、人格健康、经济独立。
其实,教育孩子,孩子的妈妈比我付出得更多。看书、听专家讲座、与其他家长交流、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她不断地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她还经常要求我多陪伴孩子玩耍和学习,并告诫我: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最好的教育,就是做个好榜样。而我则不习惯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教育时更偏向讨论逻辑和规则。
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比较认同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家里一直扮演“严父”的角色。孩子的爷爷经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我觉得,孩子如果不教育,没有敬畏之心,将来他人或社会帮助我们教育的话,就悔之晚矣!所以,我对孩子很严厉,特别是在遵守社会公德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方面,更是对孩子严格要求。在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时,总是威严的呵斥和批评,没有蹲下去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并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所以,孩子的性格有点“软”,有什么事也总是第一时间找妈妈。现在想来,这是我做得不好的地方。
言归正传,谈谈这次活动的感受。
先说说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的——晏阳初博士。80多年前,我国一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是因为教育造成的,要拯救中国必先革新教育,尤其要从社会底层做起,于是提出平民教育理念、开展平民教育实践,史称“平民教育运动”。这其中,晏阳初和陶行知是最为知名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以致有“南陶北晏”之称。晏博士总结出底层民众四大病:愚、贫、弱、私,就是知识贫乏、穷困、体质弱、缺乏公德心。他立志不做官,不发财,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改造底层社会。晏博士的“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的宏愿,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而且现在也仍然有意义。
希望孩子们学习晏博士的行动力,有理想,就要去实现。
“没吃过苦的孩子,将来不会太幸福”。这是我对和平乡博士们的感悟。从和平走出的博士硕士,绝大多数来自普通甚至贫困家庭。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让这里的人坚信“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考大学成为根植在他们血液中的一种信念,是唯一的出路。 当然,与当地 “穷莫丢书”和“尚学重教”的风气十分关键。正所谓“众良家子弟,起于卑微;少存大志,贫生贵相。君亲同望,师友相激,英雄不问出处强”。
希望孩子们心中有目标(博士),学习有动力。
感谢同行的各位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特别是“小田总”、雷婷姐姐、王阳哥哥!
潞爸爸
2018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