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专栏| 开学前家长一定要摆正的心态,这么做自己和孩子都不
暑假余额不足,不少妈妈开始焦虑了:只顾着玩了,拼音啊、写字之类的幼小衔接班,一个都没上,开学会不会跟不上啊。
其实,大家对幼小衔接一直有着很深的误会。
做好幼小衔接,并不是让孩子提前学多少拼音、加减法、识字、书写。真正的核心是:家长怎样帮助孩子面对他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变。
这个转变是,从幼儿园宽松活泼的生活环境,到严谨正规的学习环境。如果孩子没有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入学后很容易疲劳、自卑,甚至厌学。
具体的准备是三方面: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这些才是幼小衔接的核心内容。而幼小衔接班只负责教知识,家庭才是做好这些准备的关键所在。
学习动机
孩子一上小学,对家长来说,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帮他解答:“我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将来对学习的态度。
怎么回答才好呢?最好的回答就是:不回答,直接做给孩子看。
只有你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才是孩子能看到的最好的答案。所以在教育孩子之前,得先努力做到希望他做的事。
就像小天妈最近每天早起跑步,晚饭后又带着孩子竞走至少一公里,还给自己定了 flag,要参加之后举行的马拉松比赛。
比起催孩子早起、健身、坚持,自己先做到每天早起1小时健身。把一件事坚持做成的态度,是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
看到了大人的努力,孩子发现:原来家长也跟小孩一样,每天除了工作还要学习还要锻炼,还要主动地去做很多事。
这样去做学习动机的铺垫,受益的肯定不只是幼小衔接阶段了。
学习状态
上小学后,很多孩子已有的生活习惯都会突然改变,提前做好习惯上的调整就很重要。
比如孩子每天幼儿园接回家,就按一定的程序走:换鞋、洗手、喝水、吃水果,这些事儿可以掐着时间完成。回家休息一会儿,再做阅读、英语听说等等要先完成的事,才能去玩,这是为了给孩子养成优先学习的习惯。
很多妈妈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学习,这些都会替孩子包办;但恰恰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琐事,里面藏着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的学习状态。
从生活规律到学习习惯,这些都是为了能让孩子在三年级以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只有让孩子对时间有强烈认知、把生活形成规律,他才能自己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不用家长监督就能主动学习。
学习能力
有一些研究证明,爸爸参与教育比较多的孩子,学习能力要比班上的其他孩子更强一些。特别在幼小衔接学习能力的部分,最基础又最重要的两个能力是体能和时间秩序观念,爸爸有着天然的优势。
首先,体能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孩子有好的体能才会有好的学习表现。
所以孩子 3 岁以后,多带他到户外活动,对体能和空间意识发展都很有好处。这一点上无论是体力、还是敢于放手的心态,爸爸都要比妈妈好得多。
另一个重要的是时间和秩序观念。
很多孩子上课爱走神,该快的时候磨磨蹭蹭,该安静守秩序的时候又急躁鲁莽,这些都是没有时间和秩序观念的体现。建立时间观念有句很简单的“口诀”——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儿。最基础的就是吃饭的时候不看电视、看书的时候不看手机。
在时间感和秩序感方面,爸爸的优势很明显,尤其体现在陪孩子做作业上。最好由父亲来,效果要比母亲参与好得多。
这是因为爸爸大多数都是结果导向型的,相对更理性,小学阶段由父亲主导孩子的学习,往往会事半功倍。
更重要的是,孩子进入小学阶段,该改变的不仅是孩子的习惯,爸爸妈妈合作和分工的模式也该改改。面对小学学业压力的担子,爸爸要参与进来主动分担,这样不仅对孩子好,对妈妈好,对整个家庭氛围的营造也会更好。
编辑部小天爸有句话说得很走心:
妈妈们平时工作已经够累了,放学后还要操心孩子上哪吃饭,上哪玩。可她们的周末也几乎没有给自己的时间,全部都给了孩子。所以我就主动请缨,表示小学以后孩子的学习我包了。
可以想象,一个身心俱疲的母亲,是无法总给到孩子更好的照顾的。但这个责任并不在于妈妈做得不够好,而在于父亲的撒手不管。
来自爸爸的感悟,是不是也让你有了许多启发?可别忘了那句话: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家庭才是最好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