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发育于必然
生命发育于必然
——心理的形成
一个小生命的诞生,从受精卵形成开始。
我们可以在高倍镜下看到人类受精卵形成,惊心动魄的一刻。精子像是是一条龙,用头部穿破卵子的外壁,留下了创口。精子进入,而后这个创口自动愈合。
可以说,生命是从创伤开始的,他在母体里,靠着母体的滋养,经历280多天,成长为一个新生儿。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也是一个个体心理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
让我们来看看,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新生儿期,孩子们用哭声向世界宣布他们的诞生。这时的个体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一个拥有大脑和行为潜能的完整的有机体。孩子一开始就不是消极地接受外界的刺激。当肚子饿了或者尿湿了时候,就会哭叫,而吃饱了或者换洗干净了,他就会安然入睡。
新生儿躯体运动发展的顺序是:抬头、翻身、坐、爬、站、走,全过程一般在三个月到一岁左右完成。随着身体自主能力的提高,逐步表现出:喜悦、厌恶、愤怒、惊骇、烦躁等情绪反应。通过对外界各种事物的接触,孩子的知觉能力迅速发展,学着有一些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饭,玩耍玩具,并开始呀咿学语,还有一些间接行为的智慧动作,如两岁多的儿童在拿不到毯子上的皮球时,会用手拉毯子,以达到拾球的目的。
三岁是孩子学语活动的繁忙的季节。除了自己象小麻雀一样“咿咿呀呀”地说个没完,还喜欢听故事,亲近大人。语言活动主要体现在他们自己的“创作”中,例如:用汤匙喂洋娃娃吃饭,用木棍当枪使等,如果把玩具拿走,游戏也停止了。
上了儿童这一年龄(6-7岁),游戏成为孩子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教育学习影响下,游戏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他们学着扮演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例如:扮演警察、医生、工人、农民等,在游戏中体验成年人的劳动、生活、道德观念,学着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用语言有秩序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心理活动还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抽象概括性仅仅是萌芽状态。
6-12岁的儿童,除了生理蓬勃发育,心理发育步骤也加速。他们在具体形象思维的支点,探索着向抽象思维进行运算。学语文,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课文结构和中心思想;学算术,可以运用数理逻辑进行运算。尤其在个性特征的发展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责任心、纪律性、义务感等,都在可喜地成长着。他们都能够意识到个人与集体的一定的关系,并且可以用道德原则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进行评价,还爱把自己的理想与英雄任务或者自己崇拜的人物神奇地联系在一起。
而少年时代,是一座季节长桥,从萌动的春季跨越葱茏的夏季,架到金黄的秋季。10-15岁有着半童年半成年人的心理,这个时期身体逐渐强健,精力更加充沛,他们在观察外界的同时,开始注意自身的成长,关注自己的体型,但是往往带有片面的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和外界的力量,容易形成叛逆心理,这是教育和心理疏导的重要年龄时期。
青年时期,是把成熟的欢乐与青春的活力交融在一起的时期,也是孩子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他们有着自身的成熟感,对成年人的管束开始感到多余,甚至反感,这是一次革命,一次生理成熟促成心理独立的革命,这样可以形成适应于社会的个体。
受精卵的产生,意味着一个可爱小孩子的诞生;而一个生命的成熟,意味着一个崭新父母的出现。这是生命的循环,这也是心理运动的循环。而且,少年儿童的心理经验和发展,是成年人心理活动的最早雏形,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保证了成年人的健康心理。
姐弟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