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之感想
2016-07-07 本文已影响157人
慧娜
一部描写三代北京回族的生活奋斗,情感纠葛,我还是没有明白,为何书名不叫《动荡年代的穆斯林》,或者《穆斯林的半个世纪》,哪怕是《俩个穆斯林的燕园爱情》也好啊!
虽然我在意淫,不可否认,我的哪个题目都没有霍达原题的庄重,让人敬畏,字眼里呈现出来的悲壮。
《穆斯林的葬礼》一书,明写的葬礼就是梁亦清,韩新月。暗写的有梁君璧,韩子奇,韩子奇的巴巴——那个去麦加的朝圣者。
死是所有人的宿命,葬礼是生命终结别人给你的仪式,这个仪式会给你带来什么呢?书中所有人的死,都是自然的走向终结,而我特别触动的是那个朝圣者和新月。
朝圣者心中的圣地是麦加,新月心中的圣地是北大。而那个兵荒马乱的年纪,不知道朝圣者有没有走到麦加。虽然利玛窦,郎世宁走了更远来到了中国,我想一定有很多个杰克,约翰,倒在了走到中国的路上!也许那个朝圣者,走到了麦加,看过自己的圣地方,他想起来他是个注重“落叶归根”的中国人,是不是他永远回不了他的家了?
这个朝圣者很可能倒在了一个地方,一个好心的非穆斯林把他埋葬了,不是用穆斯林圣洁的庄重的仪式……这是不是对他生命特别大的遗憾?反过来讲,他有一颗朝圣的虔诚的心,我想他的灵魂会找到哭墙。
新月的身上没有穆斯林的太显著的影子,她的梦想是北大,去了北大的梦想是做个优秀的英文翻译,她也深深的爱她的楚老师。而新月拥有了太多,也失去了所有。
出生在英国的伦敦,天然有一口纯正的英腔,学习完爆班级里各种大神,独有的莎翁女主莪菲莉娅气质,还赢得了楚老师谦谦君子的爱情。
而她又是悲剧了,因为妈妈割舍不了对她爸爸的爱,把她留在了没有没有母爱的家。她生活里的妈妈对她很生疏,在她生命快要终结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生母的存在,没有时间恨她为何弃她而去,紧紧的握着十几年前妈妈留下的信,好像在感受妈妈的温度。
新月的妈妈因为战火,因为爱情受伤,离开了燕京大学。冥冥中宿命的止引,女儿也考进了北京大学。母女俩代,都没有在那个美丽的园子读书四年。母女的爱情也是残缺的,母亲因为遇人不淑离开燕京大学,女儿的爱情是美的,可是生命终结了,爱情就只有怀念了么?
死去的新月,不知道她是否感受的到楚老师火一样的吻。
新月走的时候,她的校徽装进了胸前的口袋。多么美的生命,她的梦想,她的爱情,她的妈妈,她感受不到了,用穆斯林圣洁的仪式告别这个依恋的世间。
多年后,一个风姿颇在的妇人,一个中年小提琴手,在墓园相遇了,他们谁也不认识谁,却都在爱着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