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近中年,MBA到底该不该读?
记一位80后学员的考研复试路
人近不惑之年,难免会遇见各种各样的焦虑:疫情轰轰烈烈、社会越来越卷、压力越来越大、学习越来越吃力···在做考研辅导的几年时间里,尤其是MBA辅导的这几年,我见过太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选择了考研的这条路,而MBA似乎对于绝大多数在职者都是一种好的选择:①学习难度最低,没有之一;②复试考职场经验,个人最拿手,没有之一;③MBA也是研究生的一种,有认可度。
我姑且称呼我的这位朋友为老K。老K的职业背景可以说在一个内陆省份的省会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在制造业领域有着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前后供职的三家公司也都是中国500强,但是打工人在外地安家落户总是少数的幸运者。老K还算幸运的一点是,在2年前疫情爆发的时候,回到了老家,但是到现在疫情的波及范围还是冲击到了他个人:①制造业“互联网+”的升级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已经不太够用;②老K这个纯纯的技术男,在内陆省份的人情交际中明显有点水土不服;③公司想要提拔,但是却苦于老K的管理意识而犹豫不决。
因此,我和老A有了一个机会在2022年的3月份遇见,我们围绕着他的复试目标院校和调剂备选方案中开始了一个小时的探讨,我们重点从三个维度所展开的:
①读MBA的目标在哪里?
②MBA的院校价值在哪里?
③读MBA过程中面临的性价比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在背景中大概已经描述过了。老K的目标无非就是三个:①完善知识体系:现代的项目管理和工业管理知识的升级;管理学知识体系的系统了解;②拓宽本土人脉:老K急于建立属于在本地的人脉圈子,包括不同行业领域的精英骨干。只有这样,老K才能够保证自己事业的顺风顺水,也能够顾住家庭的相关开支。
第二个问题,老K的一志愿在之前大致沟通的时候就确定在了本省最好的双一流院校--Z大学,而且老K在本省没有第二个可调剂的双一流院校。先说Z大学,号称MBA的卷王之王,以高性价比闻名于MBA圈子内部。那么Z大学与老A的匹配度如下:①Z大学的非全日制有一种是集中上课,每个月上课4天,刚好匹配老K集中加班、集中调休的工作模式;②Z大学作为本省仅有的两所双一流之一,其在省会的影响力绝对的带头大哥,可以帮老K筛选掉不合适的人群;③Z大学的上课管理比起来很多同类院校还算严格,老师的水准都是教授级别,承担有企业的课程,所以不需要担心教学质量的问题。
最后,就是性价比的问题。性价比涉及时间和金钱两个方面。首先就是金钱,面对国内动辄10+的学费,Z大学3年不到8W的学费堪为业界良心,对于还有房贷的老K来说,非全日制的MBA还在接受范围之内;时间上,集中班的授课模式也比较吻合老K的上班安排。
为了以防万一,我还给老K规划了两个院校以供调剂:一个是在本省有授课点的外省211,一个是本省的一本院校。但是感谢老K的努力,我的复试辅导还算有作用,老K复试逆袭了13个排名,最终上岸Z大学MBA。
因此,对于中年的职业经理人,MBA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呢?我只能说因人而异,但是底层逻辑就是三个问题:①目标是什么?②MBA能不能带给你这些东西?③性价比如何?
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民营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何去何从,老K算是我的前辈,因此也给了我很多的感触,让我提前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不能说老K的未来一定万丈光明,但是至少我们曾经共同为了一个光明的前途去努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