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和外向的深层原因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22500/daa92581f7bbfaca.jpg)
好的关系,是一种滋养;
不好的关系,是一种损耗。
1
一直以为,内向和外向都是天生的,它如基因一般,存在我们的身体内。
后来才发现,造成内向的大部份原因,是因为一段关系所给我们的能量不同所导致。
如果这段关系带给我们的是精神上的滋养,那我们就会偏向外向的方向发展。
如果这段关系带给我们的是精神上的损耗,那我们就会偏向内向的方向发展。
而这里讲的关系,是我们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
2
在与原生家庭的相处关系中,我们一般会存在两种关系模式:
一是,双向模式:即双方对感受的表达和回应是对等的。
比如说:妈妈向婴儿投以一个微笑,婴儿也回以妈妈一个微笑;孩子向妈妈表达快乐的心情,妈妈能回应和共享孩子此刻的心情;这种能量就会在关系是流动,滋养着双方的关系,那孩子成长的过程是舒服的,快乐的,性格就会相应的活泼开朗,显得更外向一些。
二是,单向模式:即双方对感受的表达和回应是不对等的。或者是以其中一个人需求为中心的单向关系。
就像网上很流行的那句话: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妈妈看不到你的真实需要,而是以自己的标准和需求来回应的一种方式。
作为父母,对待小孩时候很容易进入这个模式中:
比如我们正在玩手机,小孩跑过来让我们陪他一起玩,我们就会不耐烦地说:“自己玩去,妈妈现在没空”。等到我们闲下来的时候,又喜欢去打扰孩子自己的空间,这就是以个人的需求为中心的一种回应方式。
长期在这种不对等回应的关系长大的孩子,会逐渐地把自己的需求压制在心底,慢慢地越来越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另一方面,又会习惯性地捕捉他人的一举一动,学会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来揣测和迎合他人的感受。
这种状态是令人焦虑的,压抑的,双方相处的关系自然就是一种损耗,面对这种损耗性的关系,我们就会尽量地作出回避,避免太多的与人交往。从而形成了内向的性格。
3
内向可以改善吗?
首先,我们要学习表达自己的需要。
当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需要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对方是否能看到和感知到自己的需要然后进行回应。
面对一些怎么都没有办法接收到你的需要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选择减少交往,因为这些人际关系,大部份都是对双方的一种损耗。
然后,我们要学习看到别人的需要。
只要我们能看到别人的需求,才能为对方的需求作为回应,这种同频互振的交流,才是对关系的一种好的滋养,这种关系才值得我们去培养和深交。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22500/227ea673b22572d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