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怀孕,我失去了吃饭自由……
文字 | 独舞
编辑 | 独舞
先给大家科普一项检查,怀孕后的24-28周,孕妈妈需要进行糖耐检查,也就是OGTT试验。在检查当天,需要抽三次血,先空腹抽一管血,然后将75g的葡萄糖粉融入300ml的水里,一口气干下后,一个小时后抽一次血,两个小时后再抽一次。
空腹血糖的标准是5.1mmol/L,餐后1小时10.0mmol/L,餐后2小时8.5mmol/L,只要有一项超过上述标准就诊断妊娠期糖尿病。 很不幸,我的餐后1小时指标是10.96mmol/L,超标了一点点。 于是,我就被医生直接判定为妊娠期糖尿病……那一刻,我是难以置信的,毕竟,我也没多爱吃甜食啊,奶茶也很少喝,咖啡从来都是不加糖的,怎么就得糖尿病了。医生让我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半个月后复查餐后2小时血糖,就没再搭理我了,留我一个人在风中凌乱。于是,我从孕中期,就失去了吃饭自由,走上了漫长的控糖之旅。
香喷喷的白米饭,全部换成了杂粮饭,每顿的饭量要过电子秤。早晨的白米粥、烧麦、肉包子也全部换成了蒸紫薯、蒸鸡蛋、蒸玉米、无糖全麦面包……天知道,重口味的我,每天早餐吃得有多煎熬。做菜时,再也不放糖来提味了;连酸奶全部都换成了O糖O脂的;以前每顿饭后会有一瓶养乐多,现在全部都送给狗灿了,而我只配喝无糖的孕妇奶粉。
孕期上火熬绿豆汤,我全部喝无糖版,没有糖的绿豆汤硬是被我喝出了甜味。
哦,最可怜的是,刚刚上市的“妃子笑”,肉多核小,香甜多汁,冰镇后,简直就是这个夏天的快乐源泉,可是,我每天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狗灿吃,而我只能吃小番茄、桃子、李子、菜瓜……这个夏天的荔枝、西瓜、榴莲,注定只能看别人吃了。
控糖之路,无疑是一场自控力的考验,每天不仅要吃低糖低脂的食物,而且还不能吃得太多,生怕因为自己的高血糖,会导致胎宝宝变成巨大儿。我连减肥的时候,都没这么努力过、也没吃得这么科学过……可是,一旦危及到宝宝,就再也不敢掉以轻心。
控糖了一个月后,再去产检,餐后2小时的血糖已经控制到了5.46mmol/L,体重一斤没长,宝宝一切都正常,符合实际孕周大小,也从之前的臀位自动转成了头位。 可即使是这样,我的控糖之旅依旧要继续,医生还是没放过我,让我一定要去挂营养科,然后在家继续监控血糖,就算是产后,也不能放肆吃甜品、喝奶茶,还是得继续控糖。▲营养科给开的食谱
自从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后,就失去了好多快乐啊,连吃饭这件事,都失去了自由。偶尔放肆一把,喝杯不加糖的奶茶,都会内疚好久;连续吃2顿白米饭,就开始心慌慌,自动调整成杂粮饭;放在冷冻室的冰淇淋,每天都看一遍但就是不敢吃……
每次婆婆看到我如此小心翼翼地控糖时,都极力安慰到:其实你的血糖真的不算高(婆婆常年照顾患了糖尿病的外公,所以对血糖管理很有经验),可以适当放宽点,宝宝现在也在长身体,也还是要吃,营养得跟上。
但控糖后的我,开始调整成多蛋白、少碳水的饮食结构后,其实会发现:血糖降下来了,体重也控制得很好,便于后期顺产,也能让生产后的减肥事业轻松点。毕竟,孕期多长的每一斤肉,以后还是得靠自己挥汗去减掉,我可不想,因为生育,就完全对命运妥协,变成一个身材走形的大妈。
其实,一开始被医生诊断成妊娠期糖尿病后,我还是蛮丧的,毕竟这代表了自己在这一项产检中是不过关的。但回想起如今控糖一个月的历程和结果来看,又焉知非福呢?
就在同期孕妈检查出胎儿头大超两周、被医生告知要控制体重时,我的宝宝一切都很正常,用我的吃饭不自由换宝宝的健康正常,也算值得了。而当别的孕妈因为孕期没注意控制饮食,疯长几十斤、一肚子妊娠纹时,至少我整体的体重增幅正常、至今也没见有妊娠纹,所以,还是幸运的。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有个观点一直让我印象深刻:孕期最好的食谱就是减肥餐,高蛋白、低碳水、少吃多餐,长胎不长肉。如今看来,真心是对的。
目前,怀孕31周,比第一次产检登记的体重重了12斤左右。虽然,整个孕期的体重增长还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不得不说,因怀孕带来的那种肥胖感,已然让我失去了少女时的那份轻盈,腰线完全丧失了、背部也厚了一圈、胸部也变大了好多……很多时候,看着镜子中胖乎乎的自己,说真的,我丝毫感觉不到所谓的孕期美,只觉得自己很胖很丑……怀孕后的很多时刻,我其实还是很失落的,因为丧失掉了我原本拥有的好多“自由”与“可能性”。从饮食自由、穿衣自由、运动自由到出行自由、社交自由……这些,都是成为一个母亲所要牺牲的部分自我。
那些以前觉得很稀松平常的事,比如在炎热的午后,可以肆无忌惮地喝着冰美式、吃着甜品;在安静的晚上,可以一边读书写字、一边喝杯自调的鸡尾酒……可如今看来,这些需要期待的美好了。
此刻,我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而娃却在肚子里疯狂地踢着我,像是在对我发号施令:不要熬夜了,快滚去休息……
哎,那就写到这吧,身为母亲,连最后的熬夜自由也终将会丧失。
-END-
作者简介
独舞:自由撰稿人,澳洲打工度假者,成长中的品牌人,专注于个人成长、阅读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