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故事】相识于琅勃拉邦的立陶宛少年
2.14西方情人节那天,我到了琅勃拉邦。
到了旅舍才知道,是混住(男女都在一间房里睡)。
那是个六人间,三个上下床铺,房间里有单独卫生间。但要进入这个房间还得先经过一个混住的八人间。
等逛了夜市吃了晚饭后回到旅舍,我才知道,六人间就住了我和他。
他是我到老挝后认识的第三个外国人,前两个是旅店的工作人员。
我们认识的开场白很尴尬,因为我的英语实在太烂。好在这个世上除了语言还有很多方式可以用来交流,比如肢体动作、比如眼神、比如微笑。
晚上睡觉其实还比较害怕,因为那是第一次住混住,还是和一个外国男人。好在半夜,一个女工作人员来房间睡觉,我才安心的睡去。
第二天,白天在古城里闲逛,晚上比较早回了旅舍,正好他也在,我们就在房间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
他说话比较慢,以便我能更好的理解。我也试着把会的单词凑成句子,不明白的赶紧用手机翻译,两个人聊了很久。
他叫Svajunas Plunge来自立陶宛。
近几年开始行走,去了很多国家,每次的旅行时间都比较长。这次的旅行时间是半年,已经去了越南、泰国、尼泊尔,老挝待够了下一站就是中国。
他随身带着一本书,讲的是越南的一位将军。
我问他为什么想去中国,他说看过一本写中国的书,那是他比较喜欢的一位作家写的,里面讲了我们的开国元勋毛泽东。他在网上搜索了很久,给我看了那位作家以及那本书。那是位华裔外籍女作家,祖籍在四川,不记得书名了,只记得书的封面是标准的中国红。
他的国家,我了解的不多。
他很热情,给我看他们国家的宣传片,高山湖泊森林海洋,确实很美,虽然面积真的很小。
两天后,我搬去南康河边住。他也离开了旅舍,作为背包客,一切以节约为主,他提出和我拼房,有了之前的沟通了解也算是有些信任了,我同意了他的建议。
之后两天,我们也是各自按自己的节奏在古城闲逛。下午累了就回到住处,看看书聊聊天,然后一起去湄公河边看日落。
下午五点,沿着湄公河岸走,一直走到码头。那里早已经聚集了大批看日落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
我们坐在河边的沙地上,看着西边,一轮红日正在下沉,湄公河上是来往忙碌的船只。所有看落日的人都不言语,默默的看着红光一点点的消逝。有人喝着啤酒,有人拍照,有人相互依靠着微笑。
等到再也看不到夕阳,我们就沿着河岸往回走。他带我去小巷吃黑暗料理,我们和遇到的泰国姑娘聊天,一起逗猫。
和他聊天,我知道,他的父母几年前去世了,他一个人住,自己修整房子,打理小小的农场,即便是背包旅途中也一直在工作。他有一群好朋友,还养了一只很可爱的狗。
两天后他先走了,乘船,在湄公河上漂两天。
他离开的那天早上,我们道别。我告诉他,来中国的话一定要来成都看看,我就在那里。
第二天,我也离开了琅勃拉邦。
半个多月后,我回到了成都。
一个多月后,正在上班的我收到了一封邮件。
他来成都了。
他问我还记不记得他。
绕道来成都,他把这次的旅行延长了一个月。
停留在成都的两天,我带他去逛市井小巷,去看大熊猫。只是很遗憾我依然没能用熟练的英语给他讲解成都的独特文化。
他要离开成都了,在去车站的路上,他给我看照片,是他离开琅勃拉邦后去的那些地方的风景,还有他养的那只狗狗的视频。
之后,他又踏上了旅途。
我依旧没记住他养的那只白色狗狗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