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诗歌吗 ——读《推销员》有感
偶尔读到一篇文章,《推销员》,朱山坡的,故事也不复杂,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年轻推销员的悲剧。
一个来自乡下的年轻人到荷尔德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谋一份差事。年轻人的父亲可能撑不到春节了,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给父亲一个交代着想,他都急需这份工作。
公司的老板还是一位诗人,对新员工入职有一个离奇的要求,推销老板的诗集。年轻人需要让祥瑞楼的所有住户买一本老板的诗集。
虽然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年轻人终于差不多完成了,只剩下“我”的对门——一个臃肿的中年女人。 中年女人不屑年轻人推销的“生活需要诗歌”说教,更是多次拒绝年轻人推销诗集的请求,直接堵死了年轻人入职的希望。
在人们欢度春节的时候,年轻人离开了这个世界,走在了他的父亲前面。
文章的结尾,当中年女人从年轻人母亲嘴里得知这一消息时,扑通跪了下来:“我不是故意的,我……我错了!”
是呀,当知道年轻人的命运决定于自己手中的一本诗集时,谁能承受这不可承受之重呢?不就是一本诗集吗,怎么会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呢!如果知道,一本诗集可以决定年轻人的命运,哪怕十本,谁又会拒绝呢?问题是,一个年轻人的命运,怎么会决定于一本诗集呢?
生活就是这么荒谬。一个生活在一团糟糕情绪中的中年女人和一个刚入职的年轻人,素昧平生,竟然以这种方式联系起来,并且,一个人掌握了另一个人的命运。
荷尔德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老板隋正义,这位在中年女人嘴里“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端正的混蛋”,不光“把楼卖得那么贵”,而且还喜欢诗歌,并且还出版了诗集。他用推销诗集的方式衡量入职人员的推销能力,并且是“祥瑞楼的所有用户都买一本诗集”这样苛刻的标准。
祥瑞楼48户中的47户,面对笑呵呵的年轻人诚恳的态度,“生活需要诗歌”的宣传,甚至是“只签一个名字证明自己买过”的请求,善良地配合了年轻人。
是呀,一本诗集,不到20块钱,决定一个人的工作,谁忍心拒绝呢? 没有人去想,这本花了20块钱的诗集,谁会看呢?生活需要诗歌,但祥瑞楼的48户业主,都需要诗歌吗?他们勒紧裤腰带买楼是刚需,他们有义务为年轻人的入职花费尽管不多但是毫无收益的20元钱吗?谁绑架了47户人家的善良,包括钱包?
似乎没有道理谴责任何人,包括公司老板隋正义。公司录用新人,有权制定录用的条件。无论多么苛刻,只要不是诈骗,不违背法律。年轻人通过考察就入职,通不过就被淘汰,这是最普通不过的事。
年轻人工作能力的高低,就这样掌握在了那个臃肿的整天不出门的中年女人手里。
当我忍不住对女人说“年轻人不容易,能帮就帮个忙……”时,中年女人拒绝了“我”的劝告,因为“我不能凭你一句话就签名——我并不认识你”。 对呀,轻信别人签名上当受骗的事还少吗?中年女人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谁也没有强迫别人承担风险的权利是不是?邻居没有,素不相识的年轻人更没有。
但是,没有出场的荷尔德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老板隋正义却有权利要求年轻人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否则,就不录用。
此时此境,隋正义通过制定录用职员条件的方式,将年轻人的命运交到了不可知的祥瑞楼48户居民手中。年轻人的工作机会,就这样寄托在了一个叫“运气”的家伙身上,偏他的运气这么不好,遇到了一个拒绝“生活需要诗歌”的中年妇女,求职梦就此破裂。
而年轻人的父亲病入膏肓。求职不成的年轻人万念俱灰,走在了父亲的前面。
可以想象的是,很快,还会有年轻人抱着诗集,在另一栋楼上,或者就还在祥瑞楼上,兜卖老板的新诗集。因为,老板的生活需要诗歌,老板有权制定录用职员的条件。运气这个家伙不会总是这么坏,偶尔的走运也是有的。
只要荷尔德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需要录用新人,公司门外还有大量的求职人员,这一幕就会经常上演。 其实,不只是荷尔德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还有更多的哈尼德林、合利德林公司,不都是这样的吗?
当我们看到最后,年轻人的母亲离开祥瑞楼时,我提醒她“可以乘电梯走”,村妇平静的拒绝了:“我不能白白坐你们的电梯。”
是什么东西,让电梯也有了归属?让小区成为人群与人群的壁垒?让我们的脚,踏在了不属于我们的路上?让城市远离乡村、让工作远离需要养家的人们?
幸亏生活还有希望。毕竟,48户中47户已经买了,虽然,他们的生活不一定需要诗歌,尤其是,不一定需要老板隋正义的诗歌。但是,生活需要善良,需要关心理解和包容。在年轻人短暂的生命中,毕竟还有美好和温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