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5/7-解码-忙着修仙的小仙女
R:阅读原文
片段6 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解码不等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理解。理解通常只涉及对字面意义的解读,常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也无须做太深入的思考,并且理解应遵从客体本意,不可擅自演化。而解码则是一个更为主动和主观的过程,不同的解读对同一材料的解码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看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意味。
解码的过程和结果因各人视角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也有基本一致的规律可循。为了说明这个基本的规律,我们来想象一只在玩具店里经常能见到的“会说话的小黄鸭”。这只会念儿歌、会讲故事的鸭子在不同人的眼中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1.在孩子眼中,他关心的是“小黄鸭说了什么”,于是他听到的是儿歌、故事。即孩子关心的是最直接的信息。
2.在家长眼中,他们关心的是“小黄鸭是什么”,首先他们会把它定义为一个玩具(而不是一只“鸭子”),然后他们可能会对这只鸭子的娱乐性、教育性、安全性、性价比等做出评判。也就是说,家长关心的是价值和意义。
3.在玩具工程师的眼中,他们关心的是“小黄鸭是怎么做出来的”,他们会思考和设计小黄鸭有哪些功能模块,会想它的电路结构以及声光效果。也就是说,工程师关心的是结构和实现。
事实上,在我们的学习中,也面临着“会说话的小黄鸭”的问题。大多数学习者,可能经常扮演的仅仅是一个“孩子”的角色,他们只关心这本书、这篇文章说了什么,传递了哪些显而易见的知识。
而只有少数人,才会从“家长”的角度,去审视构成这些内容的材料,对它们进行本质和属性上的概括,评价它们的价值和意义。而只有非常少的人,会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去研究,把学习材料作为一个观摩与研究的范本来分析,将其拆开来看个究竟。能坚持去做第三层次解读的人想必是不简单的。
因此,简单地说,解码不外乎下面三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
在参加某次行业内知识培训的时候,中午干饭的时候,有这样三种讨论:
A(刚毕业入行的人):这个老师讲的这些知识点,都好棒啊,对我的实际工作有很多的帮助;
B(入行了几年的人):这个老师讲的这些知识点,确实不错,但是有点过于理想花了,很多事情,根据实际情况,操作起来不太方便啊;
C(入行很久,也经常分享的人):老师这堂课这些讲的蛮好的,他是怎么将这些内容,创作出一堂课的呢?
其实不论是哪种讨论,都是自己主动思考的结果。A是从培训本身想要传授的知识来考量,B是将培训的内容和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C则是跳出培训的内容本身,思考整场培训的构成。ABC三种思考方向都是解码的结果。
why:
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在阅读书籍的时候,都是以一种自动化的方式,对字面意义进行解读,且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内容进行演化。长此以往的话,我们习惯了这样的读书模式,很容易养成一目十行的习惯,对很多内容都是一知半解的。平都还好,等到真正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只是知道,却仍然不会运用。
how:
今天关于解码的方法,主要是为了告诉大家,如何更加主动主观的学习知识,有助于大家更好的掌握知识。
1、从知识本身的内容学习:比如想要学习某种穿搭类型--日杂风,可以先从日杂风一般出现的单品、颜色、发型等方面进行学习;
2、将知识跟实际生活相结合:将学习到的穿搭,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在不断的进行调整;
3、从知识的形成和构成思考:可以从日杂风出现的时期、日杂风兴起的原因等方面来思考日杂风的精髓。
where:
解码,适用于对比较复杂的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使用。
A1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小红书社群,大家的内容发布后,数据都不错,但是我的内容发出后,并没有收到想要的数据量。但是我明明是按照起爆款标题的套路起的标题、公众号头图也是自己根据爆款要素来的。
反思:
1、只是从内容本身,觉得自己做的跟别人的爆款小红书内容很像了
2、爆款的套路知道了,但是跟自己的风格不搭
3、别人的爆款也是日积月累下来的,我只是零星的进行发布
4、内容可能不够垂直,受众还未积累
A2
啊啊啊啊,写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