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拆书与写作

遇事不指责的修养

2019-04-20  本文已影响1人  缘起比尔哥
生活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组成,而90%则由你的反应所决定。

作家卢思浩说:“不到别人生活中指手画脚,是难得的修为。”用一根手指指着别人的时候,三根手指正指着自己。

遇事不指责的修养

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学会用一颗理解的心看待对方的不足,才真正标志着人格的成熟。

遇事不指责,是深到骨子里的教养。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善意的沟通。

杨绛和钱钟书先生的夫妻相处之道,时常让人称羡:

当女儿钱媛媛出生的时候,钱钟书来到病房探望妻子,并且告诉他,自己在家“干了坏事”——把墨水瓶打翻了。

杨绛却笑了笑,温柔地说:“不要紧,我回家洗。”

钱钟书懊恼地说:“墨水呀!房东家的桌布都被染黑了。”

杨绛安抚道:“墨水能洗掉的。”

每当家里坏了什么,杨绛总是说“不要紧”,钱钟书对此深信不疑,并且心怀感激。

很多时候,由于认知不一,每个人的思维都有所差异,沟通方式也各有不同,很多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然而,“沟通”和“指责”是不一样的。

指责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带着敌意和负面情绪去埋怨对方;而沟通则是考虑到双方的立场,出于关心,给予对方善意的提醒。

每个人都有面对不幸的时候,与其将矛头直指对方,不如共同面对,冷静思考。

想想生活中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

孩子生病了,心里焦急万分,却听到:“你怎么做家长的,孩子都不会照顾”;

意外发生后,极力想挽回损失,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骂:“这一点小小的事情都做不好,你有什么用”;

拥挤的公交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不停地道歉,对方却不依不饶:“走路不长眼睛吗!”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组成,而90%则由你的反应所决定。

成熟的人有情绪而能操控情绪,不在情绪的影响下意气用事。高品质的沟通不是情绪的转移,而是从心开始,相互理解。

动辄用指责的语气苛待别人,有时非但没有起到提醒的作用,更容易引起反效果。

不依不饶,最易雪上加霜;

保持客观冷静,才有大格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