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歌案”中剖析人性

2017-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沐槿晨曦

文/沐槿晨曦

从“江歌案”中剖析人性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

      昨天上午,万众瞩目的“江歌案”在日本东京开庭审理,本次审判引起社会高度聚焦,中日媒体广泛关注,因为这已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刑事案件审判,它更涉及到关于道德批判与道德拯救的问题。

      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案情,案中,江歌与刘鑫同在日本留学且是室友,两个身在异乡的人相互帮助,渐渐成为闺蜜。刘鑫有一男朋友名叫陈世峰,两人分手了,陈世峰不同意,对其进行威胁恐吓并且多次骚扰她。

      刘鑫很害怕男友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这时候,身为闺蜜的江歌收留了她,而正是这种护友心切的善良让江歌的青春定格在了24周岁。不久,陈世峰找上门,要求和刘鑫谈判,江歌为了保护刘鑫,让刘鑫躲起来,自己去见刘鑫男友。

      这时的陈世峰已经变得疯狂,居然带着一把刀,争执中捅了江歌十几刀,江歌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  这期间,江歌大声呼救,而躲着的刘鑫,却一直没有出来。最终江歌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案发后,在江歌母亲要求刘鑫站出来澄清事实时,刘鑫选择逃避不予理睬,甚至连闺蜜的葬礼都没出现。

      以上就是案情基本回顾,了解案情后我们的心里肯定五味杂陈。站在法律的层面,我们希望严惩凶手,还受害人一个公道。站在道德的层面,我们会同情江歌的仗义行为,会痛恨陈世峰的冷血无情,更会谴责刘鑫的胆小,怯懦和不负责任。

      透过案情我们可以捕捉到涉案人员在危机时刻处理问题时所折射出的真实人性。人性只有在危机时才会显露无疑,平时,束缚于道德和法律,人们会伪装自己。案中三人,集中体现了三种人性,我们逐一分析。

    先说陈世峰,有人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可渣男玩完了也就放手了,可陈呢,不仅不放手更要夺走对方的生命。毫无疑问,陈是一个极端的男人,这种男人是很可怕的,他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你如果顺他,那还好,你如果不顺他,他就会采取威胁,恐吓等极端方式方式对付你。与这种人相处就像在刀尖上行走,一不留神,就有生命危险。陈世峰这种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在远离这种人的同时,更希望通过这次血的案件,这种人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遇事时冷静处理,避免此类案件再次发生。

      再谈刘鑫,她的懦弱和逃避责任,间接导致了江歌的死亡,胆小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理解,可是在陈走后,刘鑫没有第一时间开门,甚至事后连澄清事实的勇气都没有,这点就不能取得大众的谅解。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责任心,一个连最起码的责任心都没有的人,你还能奢望他能做成什么事情。刘鑫道德缺失毋庸置疑,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人性的软弱性,即使圣人也不能保证在他人受到危险时能够挺身而出。江歌已逝刘鑫难辞其咎,希望刘鑫能勇敢面对舆论和自我,站出来道出案情原委、细节,从而让案情早日侦破,也让江歌的献血不会白流,让江歌得到最后一丝慰藉。

    最后分析一下江歌,江歌的行为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因为她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义。的确,江歌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举得到了舆论的普遍支持,也符合中国传统美德。但是,看问题要用辩证的思维,对江歌的行为也要辩证的分析,江歌的义举固然值得称赞,可她却明显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别人的私事我们不要轻易介入,而且还是男女爱情,对于这种事朋友只需以局外人的身份建言献策即可,没有必要置身其中,更有没必要反客为主比当事人都主动。无论如何,逝去的生命都不会再回来。只希望江歌母亲早日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更多人能以此案为例,慎重交友,分清主次。

    江歌已逝,至于陈世峰,自有法律裁决,愿法院以事情为依据公正判决,愿刘鑫走出阴影早日呈堂证供,愿世人以此为戒,不走极端,慎重择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