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记忆丨常庙之前后西三常村行

2020-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李根勇

文图/李根勇

作者题记:

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每个人的一生都会走千千万万条路,但魂牵梦绕的只有一条路——回家的路。无论走得多远,心头牵绊的永远是记忆深处的家。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背井离乡多年,才明白,他乡只是征途,故乡才是归宿。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东南约五华里,有一处呈“品“字形的三个自然村。同根共祖的常家,源自常氏祖一本三支派,按长次依序各自立村分居,前常村处于上部,为长支;后常村处于左边为次支;西常村处于右侧,为三支。三个村各自人口约有700人,西常村人口稍微多一些。

这里风景秀丽,民风纯朴,人勤物丰,英才辈出,友好好客,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常庙遗存古老物件

前常村小学,原为常庙祖庭,门口一对抱鼓石,是老庙的仅有遗存古老见证物,近年因常庙小学合并到附近的西陆小学。成为村两委的办公场所,常福义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

在后常村南北中心街上,立有一方卧式《功德碑》,碑文载:

2006年6月6日,后常村道路硬化,由本村村民和地方名人,捐资修路,功在当今,造福后代,功德千古传颂。捐资名单刻碑留名。

少则100元,多至2600元不等,共有36人捐资修路,万古流芳。

西常村是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退伍军人常留顺为村党支部书记。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走过的山水与泥泞,都是风景;尝过的欢愉与遗憾,都是经历。

在西常村东北角,有常氏先莹。碑载:

碑首题“大明“二字,浅雕刻一对瑞兽麒麟。

处士始祖常公讳林字連科德配王、尹氏之墓

上联:本贯山西数百年祖仁宗德

下联:遷居汶上十七代子孝孙贤

大清光绪拾柒年(公元1891)岁次辛卯梅月(农历四月)上浣穀旦

汶邑廪膳生员李玉鸣沐手书

常庙传说。据常氏后人介绍,祖上开过药铺,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积德行善,子嗣兴旺发达,万世永昌。又传,祖茔有金蛇玉蛤蟆一对宝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