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5:用有输入输出的有益活动变现
题目其实取得很臃肿模糊,相信第一眼看到的人都会有点懵。最近这几天,除了调整状态以外,依然回去思考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如何。也就是在刚刚脑海里灵光一现,我又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了。
在此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下,我在迷茫什么都不想做的状态时,都看了些什么慢慢地把状态调整过来。当然可能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些参考和启发。
首先,我相信应该很多人已经经历过了“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的体会了。对我来说,迷茫的时候,听道理是没有用的,尤其是知乎上那种“22岁必须要懂得的道理”之类的答案,可以说真的全是“正确的废话”,这样子的回答固然很好,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人际关系也好财务管理也好个人成长也好。只能说这些都是每一位答主自己对自己生活的总结,那是一个结果,这样的总结是答主自己的人生宪法。不去靠生活把一条条道理实践出来,是没有用的。而实践之后,即使每一条都和别人总结的一样也无所谓,因为那是你的。
而故事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会比看道理好,但本质上帮助也不大。我觉得,故事其实就是细节的完整的立体的道理,它可以和你讲清楚道理的来龙去脉。我觉得故事存在的正向价值在于,在一些人的叙述里,你能通过他的个人起点、成长路径来和自己做对比,相似度越高的故事,越能打破你的迷茫,肯定你不自信的信心。但是依然是需要有着自己去经历才行。
那么,这段时间我都看了些什么呢?东西很杂,但本质上相同,都是让你去了解自己特点的内容。其中以MBTI人格测试结果的相关解读最多。为什么呢?就好像很多营销号会在一篇励志文章开头引用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一样,我们表面上对于外界的迷茫,本质上是对自己的迷茫。看似是一份工作的选择,实际上依然是对自己价值观的拷问。我相信在通讯如此发达的时代,去彻彻底底地了解一份职业绝对不会是一件难事。但我们在意的真的只是薪水的高低、发展的前景、优渥的福利待遇、稳定的环境吗?说到底做决定的依然是自己的价值取向。
迷茫的时候,了解自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好的撤了这么多我们进入正题吧。今天在划简书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篇关于“听书稿”的内容,一下子吸引力我的注意力。“听书稿”也是写作变现的一个内容,相当于是把一本书读完把主要观点和内容复述出来的二次创作。随后我又去B站搜索了相关课程,听了一下当前听书稿的市场情况,感觉很不错。
前段时间自己在看书整理完思维导图时就有过自己的想法。看完一本书,不仅仅是要积极地去整理知识内容和结构框架,更需要把它成功输出出来才能成为自己的内容,这个样子才能正真的吸收消化一本书的内容。由此我又联想到了之前想要做BBC随身英语的精读推送,也是相当于自己学完英语以后把它整理好,通过强制自己输出的方式更好的输入英语内容。再往下引申我想到了其实自己每天发生的形形色色的经历也可以整理好,他们可以是提高办公效率的小技巧,也可以是我租到合适房子后的复盘,或是工作期间的一些感悟。
这些事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不仅可以让我为了输出更好的去输入,使得执行的过程就变得比原本专注,更是因为在一件事情结束以后,我可以通过输出的内容持续地获得价值。而且我相信,我会遇到的问题别人也会遇到,只要是我能写出自己满意的内容,我就一定能够吸引到一部分和我相似的读者。
这种感觉就像是《小狗钱钱》里说的那样,想要赚钱你需要去思考你能为别人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服务,同时你只有通过做你正真热爱的事情才能赚到钱。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格外的激动,脑海里已经开始幻想起来,我靠着工作一年积累的工资和工作外的时间进行学习方面的投资,让自己的某一项兴趣变成特长,开始能够将其转化成收入。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真的可以光是认认真真地生活,就赚到钱。为自己的兴趣工作,真的是一件想起来就激动人心的事情。
想着有那么一天,我可以天天待在家里自由的支配时间。早上五点钟起床,出去跑步锻炼,七点前回到家里洗澡做早餐吃,听着播客看着新闻。进入正式的一天以后,看书整理内容然后写推送,学习英语整理笔记输出内容。给自己定好的任务完成以后可以继续去学习其他的新技能充实生活,比如摄影,比如短视频,比如做菜。接下来再通过这些爱好去变现。
虽然很异想天开,但认真思考也是完全有可行性的。坚持先去发展一项技能,等到复利带来的效益显现出来并且可以持续为你带来被动收入时,再专注的去做另一件事情,学好以后开始变现,再去专注,再去变现,让生活慢慢地进入正循环。等到某一个奇点到达的时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不过呢,仰望广阔的天空,脚踩坚实的大地。动动嘴皮子的事情谁都能做的,想的那么好不行,还是要踏踏实实地迈出每一步。
希望我可以早日试想能够认认真真生活就有钱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