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滋兰树蕙,五育互渗2
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从“自我认知理论”到“全人教育学说”,众多的理论为构建 “五育融合” 的话语体系提供了支撑。核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个性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是包括劳动能力在内的人的“能力、志趣、道德和审美观”的发展,是智力和体力、审美与道德、劳动与发展的统一, 也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滋兰树蕙,五育互渗2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内在发展需要也是和谐发展的需求,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的个性的自觉发展,是人类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人的全面发展透过“融合、共生”的方法路径而实现,“五育融合”为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提供了可能。落实到教育上,就是基于核心的教、学、评一致性:学科核心素养,以学习开车为例(略)。
“全人” 即追求每个生命个体的真实人格品质发展(季羡林)学校要把师生看作完整的人 (人中人,幸福的普通人,“平凡造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关注其全部生命的真实样态,还原其生存和发展的本来面目,使“教育回归本质,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价值”。新时代的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五育并举为实现路径,既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又坚持全面发展的方向。学校要坚持全人理念,必须在传递知识技能的同时,注意涵养人格、启迪智慧、关怀生命,为师生的自我实现、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创造空间。唐江澎校长曾经提出学校要培养五者: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适性”即尊重和捍卫孩子每一个孩子的差异和自由,保护和呵护每一个孩子心灵,让每一个孩子都出彩。
适性课堂、适性学习、适性课程、适性管理、适性环境、适性评价等。
“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类的智能分为八种: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慧、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慧、生存智能。指出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对每一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各自在哪方面聪明及怎样聪明的问题。
全纳即每一个都不能少,追求生命群体和学校群体的品质发展(共同富裕:口袋、脑袋)。
全品质学校建设不是标高示范,不是给名校“贴金”,而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薄弱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幸福每一个家庭。任何学校都应有建成高品质学校的机会,任何学生都应有得到高品质教育的机会。全品质学校面向所有学校,给学校的基础建设提供行动框架,并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实践策略;全品质学校建设面向所有师生,给每个人提供体验成功、收获成长的机会。(以眉山苏祠中学退休女教师为例)
“奉心正道,其命维新。为师生卓越发展铺路,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当有智慧的老师,育有情怀的学生。学生有获得感,成就感;教师有尊严感,幸福感;家长有认同感,归属感;学校有责任感,使命感”——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办学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