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季季豆瓣超9分,这部主角都是男人的美剧有毒!
当好莱坞将律师、警探、政客、医生的传奇演绎了一遍又一遍后,美剧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改变世界”的程序员和创业者们。码农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程序员都是社交低能儿吗?在高智商极客如云的硅谷打拼是怎样的状态?
在HBO的喜剧片《硅谷》(Silicon Valley)中,高智商屌丝逆袭的创业大戏拉开帷幕,一群社会经验为零、社交情商为负的“呆子”们在残酷硅谷中挣扎求生,顺便用辛辣嘲讽的方式将互联网IT行业的怪现象一一抖落出来。
从2014年第一季上映后,《硅谷》便口碑爆表,紧接推出的第二季、第三季以及2017年的第四季,豆瓣评分均在9分以上。今年回归的第五季剧情还是一如往常地出人意料,笑点无比密集,并且认真承袭了HBO制作的一贯作风,那就是毫无底线、节操乱飞、脏话满屏、内涵深刻!
随意感受一下,主角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定位:
拒绝女朋友的理由也是无比清新脱俗:
和人抬杠的时候是这样的:
这样无比重口、脑洞比天大的奇葩情节,在《硅谷》中比比皆是。
虽然有着情景喜剧的合理内核,《硅谷》同时也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故事主线:创业者Richard和他的码农朋友们如何在创业之路上化解各种坎坷。
主人公是一个叫Richard Hendricks的理工男,编程技术一级棒。在他木讷的外表背后,是一颗执着想改变世界的心。
Dinesh和Gilfoyle是跟Richard一起写代码的程序员,一对习惯互怼又离不开彼此的好基友。
Jared是剧中满怀少女心的小可爱,作为团队中唯一不会进行编程的员工,他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公司各种杂事。但也是他主动放弃大公司Hooli的高管职位,默默的来到Richard身边,用自己的商业知识帮助这个纯程序员的团队走上正轨。
乔布斯的忠实崇拜者Erlich是公司最早的投资人,他把自己的房子改造成孵化器,为这帮创业青年提供了食宿的地方。他的天分不在编程上,反而更擅长唠叨胡扯以及谈判交涉和发布会演讲。
虽然讲的是IT男创业的经历,但剧情并不是围绕他们怎么写代码、怎么想问题解决方案、怎么运用高超的技术水平解决一个个bug这些大多数观众不了解也不care的点,而是使重点聚焦在怎么把一个小公司做出来,怎么改变世界,实现所谓的“硅谷传奇”上。故事开始,Richard就发明出了一种非常先进的压缩算法,但直到两个硅谷行业巨头开始竞价买下他的程序前,他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算法的价值所在。随着无人问津的项目被大佬们争抢抬价,几分钟内,Richard的人生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然而,他立刻就要在一天内做出一个会彻底影响他职业和人生的决定:是把整个程序卖给大公司、直接让算法套现,还是保持股份、自己来发展?
这是《硅谷》最现实也是最有趣的一点,它让你意识到,没有什么事拥有绝对的对错,每个人都在不断抉择,不断试错。
在《硅谷》中,Richard是Stanford的辍学生,Dinesh拥有Yale、Caltech和Oxford的学位,Gilfoyle是MIT的毕业生,就连混不吝的Erlich也曾在Reed College就读,是乔布斯的校友。这样一群简历吓死人的家伙,却依旧拥有自己的烦恼和无奈。
即使手握最先进的算法,也要面临竞争公司逆向破解算法的险境;即便不善交际也不喜交际,在生活中也不得不面对各色人等;即便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当个好码农”的觉悟,也只能眼看着朋友变成敌人,也只能狠下心离开能力不够强的合作者;即便获得了无数人的称赞和肯定,事业也会如做过山车般忽上忽下,连续创业、连续失败。尽管我们并不都有主角们的高智商,但在《硅谷》中或多或少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硅谷》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每个人也都在自己的“硅谷”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生活总是五味掺杂,好在某个在意的人,一丁点可能性,一丝不甘心,这些都能成为帮你挺过去的理由。
最后以剧中金句结尾: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