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牌调解》节目收获很大。
这是2024年5月19日《金牌调解》中,胡建云说的一段话:“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会进入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家都在争论某件事情干,还是不干;要还是不要;行还是不行。但有分歧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一般就是在心里想你不爱我,在面上讲就是不要管我了。小张先生讲了,第一,我是个内向人,所谓内向的人,就是内耗的人。我有感觉,我有情感需求,但是我不表达。因为家里面没有示范和引导,所以当我需要的时候,我宁愿变成,一种情绪化的东西,或者自我谴责和否定,那么我想先跟父母说的建议,假如你们不在孩子面前,真诚的去表达情感,那么,孩子是接收不到的,你们家碰到事情的时候,并没有生命共同体的感觉,你的问题也许不对,但还是我们的问题,今天我们在这里呼唤的不就是共同情感吗?小张想想其实你可以自然的说出来,其实你是对父母的情感需求,从小是没有得到。
周海鹰先生,他讲自己的父亲鲁迅,他说什么是家,当我想到父母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和力量。当它是作为一个内向,并且可能是内耗的人在社会上尽自己的力量,想去拼搏的时候,肯定有很多挑战,很多难处,他的习惯是往回家找力量,但他表达是往回家找毛病。父母不是不能给你力量,但是他就是不习惯,不明白,怎么给?包括情感输出,你们都可以想想,我们不就是要来自家的情感支持吗?我们要表达成在当前的事情和以往的事情上,对错之分呢?你们应该是1+1+1大于三,一起面对生命的课题。小张,这里这个年龄段也是一个收拾旧山河的阶段,你别着急,其实你人挺好,没有不良嗜好,该拼的还拼了,你有内耗,但没有自卑。你对父母找茬,但没有不管父母。你就得学会先接纳当下,你现在很辛苦,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把自己和世界分开,单枪匹马,希望获得成功,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跟人是可以互向团结合作的,我建议你,你先不要急,靠一个人的力量去规划你所有的人生,那样当然很绝望,就是在生活痛苦中沉淀下来,明白了,抓稳了,坐好了,你越走越顺。”
听了以后觉得这段话很好,因此就记录下来,里头说了三方面的事情,一方面是父母的问题,一方面是儿子的问题,还有一方面是一家人要共同面对生命的课题。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的简单粗暴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痕迹,有的甚至会留下一辈子,以至于20多年过去了,孩子还是不能把心中的遗憾解开,充满了对父母的恨。更甚至于孩子这辈子人生过的不好,全归罪于父母导致的结果,而忘记了自己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家是一个整体,有父亲母亲,有孩子,更要有彼此之间共情的能力,特别是当大人的要有示范和引导的作用,不能武断的以自己的决定为决定,其实,还是当大人的能力有点差呀。
联系实际情况,身边的父母又发生着怎样的事情呢?小时候孩子还顺从大人的话,当孩子成长为大人成了家的时候,他就不会把大人的话放在心上的,当大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他会为了自己的喜好,武断的采取自己的行动,也就罢了,你自己对自己负责任吧。孩子就管个小时候,自己也老了,管不动了。就让社会教育你去吧,到社会上碰碰壁,才是成长的最好方式。
顺便问问孩子,当你想到家长的时候,是否觉得家长能给你自信和力量呢?他回答:“能”!这就够了,我就安心的睡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