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解第5讲 ——闻思修正法能觉悟的道理
妙果寺 则金法师
二〇一九年一月一十八日于妙果寺宿觉讲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
上讲回顾:藏识含义补充
今天晚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百法明门论》,上一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阿赖耶识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这样的一个情况。阿赖耶识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是我们这个三界唯一真实的因果缘起,也就是佛教里面讲的藏识缘起,或者说阿赖耶识缘起。除了这个缘起之外,其他的缘起都是假安立的。但是我们凡夫偏偏看不到这个阿赖耶识缘起,只有登初地的圣者、佛才能够亲自看到。所以我们众生对于生命的来龙去脉,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整个就是一个无明的状态。所以我们只有依据佛菩萨的教导去观修眼前的一切五蕴诸法都是梦幻泡影,这样的新种子熏回去,把原来那些认为五蕴都是真实的,有我、有我所对的一切法、这样的种子起现行的情况给改了。只有把这个情况给改变了,我们才能够突破五蕴的障碍,见到五蕴背后真实的心运作的情况。这就是我们通过修行可以醒过来的原理。
异熟识
阿赖耶识还有一些其它的名字,比如说异熟识。异熟识就是阿赖耶识别名,唯识论三曰:
“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阿赖耶识这些种子,它能够引起生死轮回。同时它可以把那些种子里面的善的或不善的业(不善的业就包括了恶业和无记业)都成熟为果报。
“异熟”主要有“异时而熟”的意思。比如说从种子到现行的果报是需要一个时间,另一个意思是“异类而熟”,就是说在种子的状态下的时候,它可以是善的或者恶的或无记的性质,但是它一旦变成了果报,这个果报就不能称为善或恶,所以“因有善恶,果为无记”。打个比方说,我们上辈子造了恶业,这一辈子做人很不如意,比如说六根不倶不全、残疾,或者说出现种种的厄运,这是一个结果。但是你不能说这个结果是善的还是恶的,因为它只是一个以前的善恶因所呈现出来的一个自然的状态。如果说恶因导致了恶果,那这个恶果又会是将来果报的恶因,那这样就永远没有改善的机会了,这个道理就说不过去了。所以我们通常讲的恶因恶果,这只是一个方便说法。应该说恶因苦果——这个果报会让你不舒服、不快乐,但是这个果报本身的性质是非善非恶的。这个道理清楚了,你承受果报的时候就会心甘情愿,并可在这个果报呈现的当下,转念种新的善因。这样就能改业了。
所以异熟识也是阿赖耶识的另外一个名字,它可以把那些因种变为果报。就像个电饭煲一样的,你把米放进去,通过一定的时间可以把米饭给你做出来。知道这个道理以后,我们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做了坏事却没有果报?不是没果报,是时候还没到。特别是从这个阿赖耶识异熟识的角度来讲,果报是以一生一生为单位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生投胎做人了,你投胎的那一刹那,成熟这一生果报的那一批种子其实已经综合组合好了。你投胎做人了,那么做人的这个过程就把那个果报不断地释放。就像电脑程序已经写好、编好了,已经开始运作了,它是以一生为单位来异熟的。所以我们以前做了恶,现在受果报。那你现在改恶向善,你不要指望马上就有善的果报成熟给你受用,一般是很难的,除非你做了非常大的善业,力量足够大时可以做一些改变调整。所以要等到下一生,或者说下下生、说不定哪一生,它自然会有善的果报呈现的,只要你去行善。
小结
1、阿赖耶识~藏识~如来藏~异熟识~一切种子识~心
2、一切我法二执杂染法的因、果。非万法的本体,待转。种现互依机制为真实存在的缘起机制。
这里把前面学的内容稍微做一个小结。阿赖耶识也就是藏识,阿赖耶识是梵语音译,翻成中文就是藏识,也可以叫如来藏(zang)或如来藏(cang),或叫异熟识,或叫一切种子识,或可以简单称为心。心就是一切种子的集合——集起名心。一切我法二执杂染法的因和果,通俗讲就是轮回的真实因果。我们不是在轮回吗?轮回怎么来的呀?就是阿赖耶识里面迷惑颠倒虚妄分别的那些心识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回去,成为新的种子。这样子相互地缘起了这个轮回的境界。但它不是我们这个三界六道万法的本体,它不是本体。一般讲阿赖耶识,很多人容易理解为:“噢,生出了这三界六道轮回”。不是的,它不是生出了东西,它只是一种运行的机制。这个本体是不成立的,为什么?因为它一直在变,知道吗?是现行熏回去新种子以后保存在那里,以后又现出境界。轮回境界是这样现出的,所以阿赖耶识不能成立为一个生出万法的那个根本,不是的,它是一直在转变的。
那你要想从轮回当中解脱出去,你就必须得转变阿赖耶识起现行的这个性质。原来是六道轮回、执著有我有法这样一个无明的熏习进去的种子起现行,你要怎么转它?佛讲了22年的《般若经》就是在教我们转——你要去观察五蕴皆空,就是你感知到的这一切,没有你认为的那个我和你所对的那一切法。从唯识的角度来讲,整个就是我们的心迷惑颠倒以后呈现出来的一个无明的梦境幻境。所以学唯识就有这个好处,它会让你认识我们的轮回是怎么一回事。认识清楚了,你就会心甘情愿地去提起般若的观照,观这一切五蕴都是幻觉导致的一个梦境。这个种子熏回去,熏到阿赖耶识里面保存下来,当熏的力量足够大,种子足够多的时候,它就开始发生作用,达到一个质变。质变就是把原来那些虚妄分别的、认为五蕴有的种子起现行的情况给改了,让它不起现行了;认为五蕴有的种子不起现行了,就是五蕴皆空的种子起作用了;这些清净的种子起作用了以后,就把原来五蕴障碍你的那个情况给消除了,就直接见到背后的心的真实情况。所以阿赖耶识是一个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这样一个循环的机制与过程。所以它是可以有机会转的。
新课学习
今天我们就学习新的内容,从《摄大乘论》里面,把阿赖耶识的一些情况的介绍提出来,我们加强了解一下。
【摄大乘论又若略说,阿赖耶识用异熟识一切种子为其自性,能摄三界一切自体、一切趣等。】
《摄大乘论》里面又简单介绍一下,他说这个阿赖耶识就是一切可以异时而熟、异类而熟的这些种子,为它的一个自体、一个自性,也就是自身的存在。所以它是以一切种子的集合体而成立了一个阿赖耶识的名字,这些种子 “能摄三界一切自体”,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嘛,就是我们的六道轮回。其实反过来说,就是说三界六道轮回一切法,都是依据这个阿赖耶识的种子在显现的。
这个《摄大乘论》把上面说的内容概括为几个颂偈,我引了其中几个跟我们关系比较大的了解一下。
1、种子特性
【外、内,不明了、于二,唯世俗、胜义。诸种子当知有六种。】
第一个就是介绍种子的特性,这些种子有什么特性?这里很简略的,他说,“外、内,不明了、于二,唯世俗、胜义诸种子,当知有六种”。是什么意思呢?
外就是指外法,外种子。比如说我们种庄稼,是不是要种子?我们树苗也要种子,反正外在的一切事情生出来,看上去好像也要有一个种子,有个根本原因。内种当然就是阿赖耶识种子。
“不明了”指善恶性不明了,这是讲外种;后面的“于二”是讲内种,它是这样错开讲的。那么外种的善恶性质是不明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之前跟大家介绍过,这个外在的因缘是假因缘,无所谓善恶的。你看上去是善是恶,其实那只是我们凡夫的感觉,本质上就是我们梦中的法,它没有什么善恶的,所以它的这个性质是不明了的。但是内种就有善恶了,什么是内种的善恶?这个跟我们一般想的又不一样。内种真正的善就是指佛法的种子,为什么?因为它可以破除无明让我们出离六道轮回的苦海,对吧?这个才是真正的善。那么恶种子是什么呢?就是世间法的种子,世间一切法的种子,就包括了你世间所谓的善恶,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这个都是恶种子。这些都是了义说啊,你们要知道这个分寸。
“唯世俗”,这就是讲外种,世俗就是什么?世间共许的道理,你世间人认为它是善的,它就是善的;你认为它是恶的就是恶的,就是世间大家遵守共同的规则就可以了,这个事情就说得通就办得成。所以世间是一个虚妄层面构建出来的所谓的善恶,这些种种的价值观念。那么“胜义”是什么?胜义就是指内种,是圣者所见的情况。只有登初地的菩萨和佛才能见到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真实的情况。
“诸种子”,这就是前面介绍的,后面继续介绍,“诸种子当有六种”,就是种子具备六种特性,是什么呢?
【刹那灭、果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刹那灭”,就是说没有哪一个种子停得下来、不变的。就像那个急流水一样,非常快地在变,唯识里面经常用“流注”两个字。
“果倶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因果同时。种子起现行,现行是个果,果当下熏回去又是种子,所以它是因果同时的。如果是说因果次第而生的话,就不成立因果关系。为什么?因还没生果的时候,它就不能成为因,对不对?如果说因生出了果,有果了,那么这个因也不成立了,因为因、果已经是两个独立无关的法了。所以先有因后有果,本质上这个因果关系是成立不起来的。这个跟我们平时的观念有点不一样。要注意听,先有因后有果,这是我们凡夫的逻辑,是没有经过深入去思考的一个迷迷糊糊的一个结论。先有因,这个因是谁的因呢?没有果,它怎么能叫因呢,对不对?你说因生出了果,因生出了果的同时,因已经不能为因了。那么这个时候果是谁的果呢?果也不能成立。所以我们世间的因果关系是说不通的。这个阿赖耶识真实的因果,是因果同时的。先了解一下。
“恒随转”,就是不间断的意思,种子会一直有。现行一产生了,又有新的种子了,新的种子将来一变成现行,现行又同时产生新的种子,它就是不断运转的一个状态。那我们学佛,这个清净的佛法种子熏进去,虽然说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比如说没有达到十分之一的时候,它不会让我们登初地成圣人,但是这个清净的种子还是会在你的心里面起作用的,也是在变化的。
“应知”,就是说要知道这些情况。
“性决定”,就是说种子的性质是决定的——你熏恶的种子就保持恶的性质;你熏善的种子,它就保持善的性质;熏非善非恶无记的种子,它就是非善非恶的性质。种子性质不会丢。虽然种子不断地在刹那生灭,但是性质不会变,这是一个方面。
“待众缘”,就是说种子起现行需要种种的条件。这个条件大概讲就是要与自阿赖耶识内在的种子,以及其它有情阿赖耶识的种子都有关。我们讲种子起现行是所有的种子综合作用的一个结果,这个所有的种子包括了自己的种子和别人的种子。因为大家的心是重合在一起的,你的种子起现行会受到别人的种子的影响,也会受到别人现行的影响。就像大海里面的一滴水,比如说起风浪了,这一滴水要跳起来,它是受到所有水的综合作用,才会起这个作用。当然你说我们分辨不出来,你分辨不出来是你分辨不出来,但是本质上它就是所有的海水在综合作用的一个结果。那么种子起现行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所有的种子综合作用的一个结果,包括自己的种子和别人的种子。
“唯能引自果”,就是说种子只能引发它自己的果报。因果不会错乱的,不会你的种子让我来受果报,我的种子让你受果报,不会的。或者说我熏进去的这一类性质的种子,它起了另外一类性质的果报,不会的。就是具体种子本身导致它自属的结果。虽然说很多种子综合作用,但是还是它自己引发它自己的结果。这个是需要了解种子的一个情况。
2、阿赖耶识总相(运行机制)
那我们看一下阿赖耶识总相的一个情况,也可以理解为运行机制的一个情况:
【坚、无记、可熏、与能熏相应,所熏非异此,是为熏习相。】
第一个是“坚”,坚就是坚固,一定有,决定有。
“无记”,就说阿赖耶识这个运作的情况,我们之前讲过,它没有说要主宰什么——我一定要善,或者一定要恶。不是的,它是无记性的,也就是说非善非恶的,或者你理解为它不主宰就行了。
“可熏”,就是可以受熏。你提供清净的种子,熏习清净的法,它就熏到心里面留下清净的种子;你给它熏污染的法,它留在心里面的就是污染的种子。
“与能熏相应”。“能熏”就是指现行。“相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能熏与所熏是同时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种子起现行、现行马上熏种子,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说能熏跟所熏是同时进行的、是相应的、没有错开。
“所熏非异此”,这里讲的就是阿赖耶识嘛,是所熏进去的东西,“非异此”就是跟上面讲的是相应的,没有脱离这些规律、这些情况。
“是为熏习相”,这就是熏习的一个情况,大概是这样子的。
3、闻思修正法能觉悟的道理
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一下闻思修正法能觉悟的道理。我们前面学习了阿赖耶识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这样不断的一个循环过程。那我们是怎么把六道轮回的虚妄分别的种子起现行的情况给改了而觉醒过来的呢?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
【《摄大乘论》所知依分第二:又出世心昔未曾习故,彼熏习决定应无,既无熏习从何种生?是故应答:从最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种子所生。】
这一段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人提出问题来,他说这个出世的心,就是从世间出去的这个心,以前没有修习过,没有学习过,因为从没有出世过,而这个心以前都没有熏习过,那么这个出世心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你没有熏习过,你没熏习过它从哪里来?
那么,他说应该这样答,“从最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种子所生”,最清净法界等流是什么意思?就是从佛的法界平等流出的佛法。这个佛法只有佛讲得出来,菩萨都不行,都不算最清净法界等流。哪怕等觉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大菩萨,都不能算最清净法界等流。只有圆满了的佛讲出来的法,才叫清净法界平等流出的正法,也就是佛法。听闻佛法就熏下去种子了。你以前没熏也没关系,你现在熏,现在就种种子。那佛为什么要来讲法呢?佛因为跟众生本来生生世世都有结过缘的,成佛要度众生也是他的本愿。
第三方面,我们心佛众生的心本来就是重合在一起的。所以佛只要一讲法,就一定有众生可以听到的,听到了就熏习进去了佛法的出世间的种子了。出世间的种子一熏下去了,如果你真的熏得够多的话,你这一生就会开发出出世心。你当生听,当生都有可能开发出出世心的。
后面介绍熏习的情况:
【此闻熏习为是阿赖耶识自性?为非阿赖耶识自性?若是阿赖耶识自性,云何是彼对治种子?若非阿赖耶识自性,此闻熏习种子所依云何可见?乃至证得诸佛菩提,此闻熏习随在一种所依转处,寄在异熟识中与彼和合俱转,犹如水乳;然非阿赖耶识,是彼对治种子性故。】
这里就提出另外一个问题:熏习来的种子,它是属于阿赖耶识的自性吗?或者换句话说,它是虚妄分别所摄诸识,就是凡夫迷惑颠倒的种子的性质吗?或者说它不是阿赖耶识的种子的体性、性质呢?如果说是阿赖耶识的性质,属于阿赖耶识的话,那么它怎么又能对治阿赖耶识呢?它自己都是阿赖耶识嘛!它就不可能对治阿赖耶识!因为佛法修行是要破除对治或者说转化阿赖耶识的,那么阿赖耶识怎么转化阿赖耶识?一样性质的东西它就转不了,对治不了。如果说非阿赖耶识自性呢?不是阿赖耶识的体性、性质,那么这种熏习佛法而来的种子,它依据什么表明它有呢?
“乃至证得诸佛菩提,此闻熏习随在一种所依转处”,这里就是回答,就是说你熏到了佛法的种子,一直到你最后成佛,这个所熏习的种子都在一个地方跟着转。在哪里呢?“寄在异熟识中与彼和合俱转”,就是这个清净法界等流的佛法种子,它就保存在阿赖耶识里、跟这个阿赖耶识种子在一起,一起随着在六道轮回。阿赖耶识种子都在变,都在转、在起现行!它是活动的嘛!那么这个清净法界等流熏习来的佛法种子,它就和这些阿赖耶识种子一起在转,但是它不失坏,不会消失。
这种情况就像水跟乳合在了一起。你可以把清净法界等流的种子当作水;原来阿赖耶识那些污染的种子就像乳、牛乳。那么这个清净法界等流的种子就跟牛乳混在一起,在那里转,在那里运作。但是水不是乳,也就是说熏习清净佛法而来的种子,它就不是染污的阿赖耶识,性质不一样;恰恰是对治阿赖耶识种子的性质。佛法种子是怎么来的?熏习正法。你原先认为五蕴是有的、有我有法。那佛法告诉我们怎么样?我法二空,是不是啊?那这个种子是不是恰恰对治你认为五蕴皆有的?恰恰是破坏那些阿赖耶识的种子的性质的。
【此中依下品熏习成中品熏习,依中品熏习成上品熏习,依闻思修多分修作得相应故。又此正闻熏习种子下中上品,应知亦是法身种子,与阿赖耶识相违,非阿赖耶识所摄,是出世间最净法界等流性故,虽是世间而是出世心种子性。又出世心虽未生时,已能对治诸烦恼缠,已能对治诸险恶趣,已作一切所有恶业朽坏对治,又能随顺逢事一切诸佛菩萨。虽是世间,应知初修业菩萨所得亦法身摄,声闻独觉所得唯解脱身摄。又此熏习非阿赖耶识,是法身、解脱身摄,如如熏习下中上品次第渐增,如是如是异熟果识次第渐减即转所依,既一切种所依转已,即异熟果识及一切种子无种子而转,一切种永断。】
这一大段话就把修行的原理又介绍一下。他说,“此中依下品熏习成中品熏习”,下品熏习就是正闻熏习,中品熏习就是思,闻思修嘛!下品熏习就是要听闻正法,那么听多了以后要去思考,就融会贯通啦!那么这个就成了一个中品的熏习。“依中品熏习成上品熏习”,有了中品熏习的成就以后,也就是得思所成慧以后,你就可以在定中去如理观修了,这个时候就得修所成慧。修所成慧真正的成就了就是醒来登初地见真相!所以说“依闻思修多分修作得相应故”。你闻思修,修到什么程度,你就得到什么收获嘛!你不闻不思不修就不得,就没有作用。
“又此正闻熏习种子下中上品,应知亦是法身种子,与阿赖耶识相违。”就是说你正闻熏习也好,思考也好,修也好,反正这一切下中上品的修习得来的,全属于什么?——法身种子,都是成佛的种子。法身就是以佛法为身。佛证的法身为圆满法身,就是说他所有的种子、所有的内容全是正智的、正确的佛法。不像我们是虚妄颠倒的阿赖耶识,他全是正智、正确智慧的佛法。所以我们从佛讲的法熏习进去的种子就叫法身种子,就是我们将来成佛的种子。这个种子与阿赖耶识是相违的,是两种性质的——一个是染污的,一个清净的嘛!一个是迷惑颠倒的,一个是觉悟的嘛!所以它不属于阿赖耶识。
“是出世间最净法界等流性故”。它是佛讲的,让我们从六道轮回的世间出去的最清净的法界平等流出来的这样的一种性质的种子、内容。“虽是世间而是出世心种子性”。虽然我们现在就在世间听闻到佛用五蕴的世间法构建的佛法,但却是让我们出离世间的性质,熏下了,就是出世间心的种子。
“又出世心虽未生时,已能对治诸烦恼缠。”其实这里的“出世心”要讲了义一点就是说已出世间了,就是出世间的清净心已经呈现出来了。就算出世心还没有呈现出来的时候,你这些熏进去的清净法界等流的种子已经能够对治诸烦恼缠,就是已经能够对治我们凡夫的贪嗔痴慢疑邪见种种烦恼。这个烦恼为什么叫烦恼缠呢?烦恼就像绳子一样,把我们给死死地捆住,让我们不得自在。而且你丢不掉,又拿它没办法,就像一个无赖缠着你一样,所以这就叫烦恼缠。但是哪怕你还没有见到出世心,只要你熏习了这个亲近佛法的种子,它就有对治烦恼缠的作用。同时它还“已能对治诸险恶趣”,就是让你在六道轮回当中不下三恶道,有这个作用。这个道理有点深,以后再说,先看字面的意思。
“已作一切所有恶业朽坏对治”。它已经有一些什么作用呢?就是可以对治你的种种恶业。我们说这个恶业是什么业啊?其实就是你阿赖耶识里面存进去的恶种子,它有力量嘛!它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负面影响嘛!那你熏习了清净佛法的种子以后,它就不知不觉已经在对治那些恶业,已经在消业障了。
“又能随顺逢事一切诸佛菩萨”。它还有什么作用啊?还有可以让我们不断地去遇到佛菩萨。因为你已经接受了佛法清净法界等流的种子嘛!说白一点,就是你跟佛菩萨、跟三宝结缘了。你结缘了,将来遇到佛菩萨,那不是就有依据了吗?咱们跟佛菩萨结下了缘,所以才能够学到佛法。学了佛法以后,将来跟佛菩萨见面的机会、遇到佛法的机会就又更大了。所以为什么《法华经》里面说:“若人入塔庙,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你就是入到寺院里面,看到佛像点个头、举个手、念声佛,你都已经跟佛菩萨结下了缘了。将来都会因为这个缘让你不断不断地接近佛菩萨,最后自己也能够觉悟,成为佛菩萨。这个背后的依据,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可以含藏一切种子,可以熏习一切种子。
“虽是世间,应知初修业菩萨所得亦法身摄”。哪怕你还在世间,没有出离世间,你所修习的佛法种子,哪怕你是刚刚开始修行的人,你所得的这些种子都是属于法身的种子。那么声闻独觉呢?他们所修得来的是什么呀?——“解脱身摄”,也就是说,声闻独觉,他们听到的佛法是小乘的佛法——人无法有,这样的种子虽然也是佛法种子,但是它不是觉醒的种子,它是从六道轮回里面休息的种子。所以它是属于解脱身的性质。没有真正觉醒,其实没有真正出世,只是在轮回当中长期地休息。
“又此熏习非阿赖耶识,是法身、解脱身摄。”就是说你熏习大小乘佛法,你熏习大乘的就是属于成佛的法身种子,你熏习小乘的就属于解脱身的种子,都是佛法种子。就这样“熏习下中上品次第渐增”,我们就不断地熏习佛法,熏、闻思修,慢慢地次第渐增。就是我们熏的越来越多,那个种子的力量越来越大,那这样子我们的境界就开始不断地增上。
“如是如是异熟果识次第渐减即转所依。”就这样就这样熏了,阿赖耶识染污的异熟果的心识种子,慢慢地慢慢地就被减弱了、减少了。减少了的过程就叫做转所依,因为我们整个三界六道轮回,全是依着阿赖耶识的种子起来的,所以阿赖耶识又叫所依嘛!一切法所依止的依据。那么这样子,我们熏习佛法,熏得越多,阿赖耶识的种子就越少,因为它是对治阿赖耶识的嘛!
在你没有真正醒过来之前,你会不断地这样子轮回;同时你又在熏习佛法。好,这样子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个是阿赖耶识的种子不断地起现行,它在用、在消减,它就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少;同时你在不断熏进去的是佛法的种子,你没有继续熏三界六道轮回无明的种子,那么这个情况,阿赖耶识这无明种子就会越来越少;同时那个佛法的种子不断地进去,佛法的种子不断地增加,这样的一个过程就会导致阿赖耶识种子不断地在减少,转到多少程度你才能醒呢?如果是说整个阿赖耶识以十为单位的话,转到十分之一就可以醒。其实这个十分之一的阿赖耶识,它不是说没有现行的阿赖耶识要去转,不是的。只在你这一生当中已经开始起现行的这一批种子,即这一生的异熟识,还没有变成果报之前,你用佛法的种子去对治它。对治到让这一生本来要现行的这一批种子不现行了,就可以觉醒而转六道轮回的命运了。也就是说我们只转阿赖耶识表面的那一层。只需转阿赖耶识要起现行的表面的一批种子,让它五蕴的境界不起现行了,就成功了。所以就这样子转凡成圣的啊!
“既一切种所依转已”。这里就是说把阿赖耶识那些种子开始转了,转了以后,怎么样?“即异熟果识及一切种子无种子而转。”这个话就是印度的习惯,他把动词放在后面,其实按我们中文的习惯就是说,异熟果的那些识,也就是阿赖耶识,你要把阿赖耶识这一切种子转到它没有了。就是按我们的语法,把“转”这个动词放到“无种子”的前面来,就是你要转到怎么样?转到阿赖耶识的种子没有了,一切种子断了。这个时候就怎么样?圆满成佛。是圆满成佛呀!不是登初地醒来。登初地醒来只要转其中的十分之一,所以登初地了以后,就可以谈得上真正地实修了,因为已经看得见种子了嘛!这个时候就从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一直到十地等觉,他都是在转化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转到最后一切种子都转完了、没了,阿赖耶识种子没了,这个时候就叫圆满成佛。其实转到第八地的时候,已经有一个质变了。第八地,其实所有的阿赖耶识已经转完了,但是我们用通俗话讲,转的那个程度、那个质量还不够,还不纯粹,还得继续转。 但是到了八地以后,他已经任运地转,叫无功用行——自然地任运地就在修行、就在转。就像那个船大海上行驶,快靠岸的时候,他不需要动力了,直接就可以靠岸了。
所以说真正的修行有三个质变,一个是转种子转到十分之一登初地,是一个质变;初地继续修,修到八地,八地是个质变;八地修到成佛,又是个大的质变。成佛了就是说所有阿赖耶识的种子全部彻底净化干净,全部都是以佛法为身,这个时候佛的境界就叫做大圆镜智、正遍知,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因为阿赖耶识的种子就是无明种子,无明会障碍见真相的,那把无明的种子全部消光了就没有障碍了,原理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说等觉菩萨还有一丝无明最后需要破,那一丝无明还会构成障碍。所以我们说业障是怎么来的?就是染污的种子,就是无明种子。
4、图解修行转所依的问题
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结合这个图讲一下修行转依的问题。
【图一】转依

修行是怎么一个原理呢?就是转依,转阿赖耶识种子。阿赖耶识种子又叫所依,我们转依就是转阿赖耶识的种子。转依又叫转染,又叫转凡,怎么转?就是要闻思修清净法界等流的正法,就是要听闻佛讲的正法,而且要正确地理解佛法,听错了不行。所以佛对我们的恩德有多大,大家知道吗?没办法讲的,他不讲法,你根本就不可能有觉悟、出离轮回的可能,所以佛的恩是无以为报的,是最大的恩!
我们听闻了正法以后怎么样?这个正法核心提出来就是五蕴皆空,就是唯心无境。我们原来认为五蕴是真的、是实有的——有我、有我所对的一切。概括起来就是五蕴,色就是所谓的物质现象,受想行识就是精神现象,概括起来就是精神和物质现象。那么这个五蕴里面的识蕴是什么?识蕴就是我们认为有一个能认识的主体、精神自我,或者说灵魂,那么这个识也可以叫认识、分别。识去认识外在的境界,产生了感受想法和种种心理活动。我们原来都认为五蕴是真的,虽然我们说五蕴中有假的东西,但还是以五蕴是真有为对照的。这样一个无明的我法二执的邪见,就导致了我们不断熏习阿赖耶识的种子到心里面;将来这些种子又起现行,又显现出六道轮回……轮回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而现在我们熏进去的佛法就是五蕴皆空(五蕴本来空,不是你把它弄空),那么这样子的一个佛法的种子熏进去了,就是法身种子、觉悟的种子、成佛的种子。五蕴皆空是二时《般若经》讲的道理,那么唯心无境就是三时唯识讲的道理。这个无境就是讲五蕴皆空,没有五蕴,唯心就是讲真实有的。你对这个唯心的道理理解得越清晰越深入,你就越心甘情愿破对五蕴的执着,所以这两个核心的法义都是佛清净法界等流的正法。
那么这样地熏,熏进去,当然是要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六根)来熏。这样熏,也要通过我们的意识的思维,闻思修嘛。这样慢慢地就通过这个现行七转识保存到阿赖耶识当中成为无漏的清净法身种子。图中的小点点就代表这个法身种子,同时跟这个黑种子都是在一起的,就像前面讲的水跟乳混在一起,同时在运作。但是这些种子恰恰又是对治阿赖耶识的,就相当于一个卧底、间谍,或者我们电脑运行程序里面的插件、木马,是要破坏这个轮回的程序的。
【图二】入圣

你只要去熏,熏的量足够大了,熏到了十分之一,这个时候就突破了六道轮回的那个阿赖耶识染污种子起现行的情况,那个程序就给改了,改成了清净佛法起作用。这个时候就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大乘的初地菩萨的境界。初地菩萨证到了这个境界以后,也就证到唯心无境了,或者说证到五蕴皆空了,这个时候他就没有那个六道轮回,也没有那些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的情况。阿赖耶识起现行的情况永远不会再有了,他就直接见到真实了,所以他的生命的天就亮了,永远地亮了,不会再黑了。他的生命就是那个清净法界的佛法在起作用,直接见到众生心、佛菩萨的心,直接见!然后在这种清明的觉醒的状态下,不断地对治这些原先留到心里面的污染的阿赖耶识的种子,不断地对治。他对治的过程当然是可以通过化身入凡夫的梦中,行六度、四摄,不断地这样子去修行,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实修。那么当他把这个十分之二的种子又转了以后,就登二地,十分之三就三地…这是一个表法,是一个大概的描述,但不能这么机械地对应。初地菩萨同时就有能力在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化身度众生。
答疑开示
好,那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先学到这里,下面有问题可以提一下。
则金法师:这个唯识是需要花一点精力去听的,而且听完了还要去思维,要去思考才行的。思考的过程,只要你如理作意,你熏进去的都是清净的佛法种子。所以我们修行,不要一上来就学什么不分别,一上来不分别你就傻了,佛法也学不了了。学佛法刚开始一定要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一定要分别的,我们能用的东西只有分别心、第六意识,除了这个我们其它用不上。这样子不断地去闻思正法、如理作意,这个过程就是下品的修习(刚才前面讲的),你就不断地去熏,只要你不断地熏,你就会慢慢从下品转到上品,所以学习佛法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原理,熏习正法就能成佛。熏到最后你把佛法的道理都融会贯通了,没有疑惑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练习不分别了。而且这个不分别不是刻意不分别,是你自然就不分别,为什么?你都知道眼前这一切是你做出来的梦,你有什么好分别的?你就成了一个观梦的人了,那样时时刻刻熏回去的都是觉醒的佛法种子了。那你观到一定的时候,你不就从梦中醒来了吗?因为你一直在梦中保持清醒,你不随着梦境去流浪,去迷惑颠倒了,那这个时候你不就是慢慢走向觉醒了?所以最后就可以醒过来的,就是这样的。学员:阿弥陀佛!师父您刚刚说的用佛法的正见的种子来熏平时的习气,那最后这些正见的种子是不是也是要舍弃的?
则金法师:好,请坐!现在在我们凡夫境界,你只能是用我们凡夫的能思议的语言去这样表达佛法。一旦你熏习正法,熏习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从梦中醒来登初地的时候,初地以后的境界就不是凡夫能思议的了,已经发生质变了。那个时候你说他还有五蕴皆空的种子、佛法种子的观念吗?他不需要这个观念了,这个念头都已经离开了。他是现量见到真实,就是说他回归了真实本身。真实本身是离言的——离开了语言的。语言概念是我们凡夫的法尘,是我们凡夫的境界,他是离开了凡夫的概念的。但是我们现在讲法,你只能说他登初地以后,他生命在起作用的就是正法的那些佛法。佛取了个名字叫法身,法身是什么?以佛法为身,就是觉悟的真相,以那个觉悟的境界为他的这个(身),其实说身是不恰当的,佛都没办法,只能说个身,其实不是身的。《楞伽经》里面有讲“以智为体”,他就是真实智慧本身,这个地方已经没有办法用凡夫的语言去表达了。从我们现在的角度,你可以理解为它就是真实性本身,但是这个真实性本身是我们现在没办法思议的,说不出来想不到的。
我们现在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从凡夫证初地。怎么从凡夫证到初地,是对我们凡夫现阶段最有意义的。那怎么证初地?就是通过熏习佛法五蕴皆空去破坏我们原有的那些认为有我有法的无明的邪见。证到了五蕴皆空以后,你自然见到真实了,那个时候见到真实了,所有的事情都不需要操心了。我们现在需要操心的就是怎么从凡夫证到初地这个阶段,那这个阶段佛菩萨已经给我们明确的教导了,就是正闻熏习、闻思修正法。这个正法就可以把我们从迷惑颠倒的梦境当中带到觉醒的彼岸,它就有这个作用。虽然它是用我们凡夫的语言,用凡夫的境界构建的、安立的,但是它就有把我们从这个迷惑颠倒的状态带到觉悟的彼岸的功能。这个道理其实也不是我们凡夫能够思议的,你只管学习正法就对了。
所以你看佛讲了二时、三时,三时讲唯心无境,明明都说了这个唯心的心不是你凡夫能够见的,阿赖耶识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谁见过呀?他都说了阿罗汉都见不到,但是他为什么还要说?他这样说了以后你凡夫才会死心塌地去破那个境,要不然他就会把那些感知到的一切境界当真的、不放,不放就醒不过来。所以佛讲了二时的《般若经》,讲了五蕴皆空以后,还不够,有些人就不放心——我感知到的一切境界都是空的,都是不存在的,那还有什么东西是真的?真的没见到过,他就不敢放。那到了三时的时候,佛又开出一个方便,真实有的东西是我们圣人见到的那个心,这个心真的有,你放心好了。你那个心所对的一切境界,你现在感知到的身心世界,这些境界真的没有。他把这两件事情讲清楚了,讲圆了,你服了、认可了、接受了,其实还是为了让我们死心塌地放对境界的执着,所以你接受了心越真实,你对境的虚妄就越彻底地认同,唯心无境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张力。你对唯心的道理理解得越清晰越深入,你对无境接受起来就越彻底。真的彻底地接受了无境了就可以醒过来,因为见不到真实,就是因为我们认为有境界,被这个障碍住了,那我们把这个境界一放,当下就能见到真实有的情况。一旦见到真实有的情况,这个时候不需要说话了,跟凡夫也说不出来。但是佛菩萨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都心心相印了,他也不需要说了,他还要说吗?说出来的东西都不是那个真实情况本身。我们说杯子,“杯子”这两个字跟杯子有关系吗?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说只要是说出来的东西,它都是方便。
所以整个三藏十二部都是方便,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从这个迷惑颠倒的状态当中彻底觉醒过来。所以我之前就跟大家介绍过,佛法不是要在语言体系里面成立一个真实境界让我们去追求去执着的,成立不出来!真实情况是没办法用语言讲出来的,但是他必须得讲,所以他讲出来的东西就是一个地图、是个模型,那么你顺着这个地图,顺着这个模型你去观察去修行,最后你就可以见到真实性本身了。所以佛法就是为了引导我们去破妄的法,他没有把真实情况真正的能够讲得出来,所以对于佛法的性质,它本身就是凡夫境界的材料。这一点要清楚地了知,这样你就不会被那些语言文字所欺骗,就会死心塌地去破妄。
学员:阿弥陀佛!请师父开示一下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
则金法师:好,请坐!分段生死是指我们凡夫的一期期生命这样不断地生生死死,也就是六道轮回。变易生死其实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就是说菩萨的境界会随着他修行,他把阿赖耶识无明的种子不断地对治、对治,随着他对治的增加,阿赖耶识种子越来越少,菩萨的境界慢慢地得到提升,这种情况也属于一种变易生死。还有一种变易生死,就是说从登了初地的菩萨开始,他可以随意地化意生身,之前介绍过的,他可以出意生身去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同时化身度众生。那么这样的一个身体,他也示现有生有死,但是是变易出来的,是他变化出来的。他变化出来了,然后这个身体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这种功能是凡夫不可思议的,你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因为不是你凡夫境界,是初地菩萨的境界,圣人的境界。所以这种示现化身的生死,也叫不思议变易生死。这个只有登了初地的菩萨才行。世间人修四禅八定、出神通、乃至阿罗汉出意生身都不算,他们这个境界都不能称为不思议变易生死。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