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你不努力干什么?
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优秀的人总是在努力地行动着,不知不觉,他便成为自己希望的那个模样。观看荣获国奖、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张斌的励志视频后,心中那个叫做梦想的小火苗开始缓缓跳跃。
张斌,中医学院11级针推3班班长,环保协会上一任会长。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总是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不二人选。但一个人的优秀,不能仅仅止步于学业,只成为同学口中的学霸。而张斌学长确实是个全面优秀的人才,他将多数人忽视的环协管理的井井有条,活动形式日渐多样,他把环协真真正正地带到了同学中间。我相信,“大医精诚”的理念终会带他走得更远。
辅导员张宏老师这样评价他,“真的舍不得他”,“人命在他手里我放心”。一个人要有多优秀,才会让老师念念不忘舍不得他离开;一个人要有多优秀,才能屡次成为国奖获得者;一个人要有多优秀,才能让老师落泪,说出那句“人命在他手里我放心”。他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又该如何存在?
多年以后的我们,会不会成为当初自己喜欢的模样;多年后的我们,会不会感谢当年拼命努力的自己 ?如今我们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学生,而我们都在做些什么?
来大学已经将近两年光阴,如今的我已不是当初那个懵懂执著的小女孩儿,不会再纠结自己浪费了多少时间在无聊的网络上,不会再为两次失利的高考掉眼泪,不会再日夜牵挂我最初的梦想。我承认,高中时代的我,心智不成熟,一心只想学习,而忽略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当最后我连优异的成绩都失去的时候,我说就这样吧,我会通过大学的努力,到达当初梦想开始的地方。而如今,时光带走了脸上的稚嫩,也带走了我当初的豪言壮语。高二时,吃过午饭我就会去教室静静地学习看书,在别人陆陆续续地来,又陆陆续续地走之后,我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回宿舍。时光荏苒,四年快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那些炎热的夏日午后,我扶着墙角不让自己踉跄在地上的模样,那时的我,身体很乏累,却从未觉得心累、从未迷茫、从未想哭泣,因为那些日子充实而美好,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是暖暖的,透着阳光里的清香。
即使曾经高考失利过,可在父母眼里,我永远是最优秀的孩子,他们始终认为我努力、节俭、坚强、勇敢。妈妈每次给我打电话,说的永远都是吃好喝好,不要舍不得花钱,不要学习太累,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天知道,我听到这些话时,有多想抽自己两巴掌,挂掉电话,却又麻木地玩起了手机,想着再瞅一眼微信,再看一条动态。看着瞅着,呵呵哒,一下午没了。久而久之,有时候终于拿起了书本,心里却牵挂着手机,即使那些消息无关紧要,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或者根本没有消息,但我的心已始终跟着手机,魂牵梦萦,日夜思念。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千万不要轻视那些恶习,如果你采取放养措施,终有一天,你会败倒在它的石榴裙下。
一直以来,我最相信的一句话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错,选择和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环顾周围,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见到。一觉睡到中午、起床到下午、饭都懒得去吃的姑凉;大早上起来就开始追剧,然后跟着剧情狂笑、哭泣,情绪360度瞬间变息的宅女;为了玩游戏而晚熬夜早赖床,习惯用语都透漏着网络游戏用词的宅男。当然,周围也不乏我羡慕佩服的“牛人”。她,凭着精明的头脑和优秀的交际能力做着靠谱的代理,除去养活自己还能有资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他,情商和智商都令人可望而不可即,不仅成绩优异,还是人人都喜欢的部长或者站长,工作能力让同学佩服,让领导喜爱;他,学习本专业知识之余,热衷于自己喜欢的领域,并言出必行,为之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小小年纪已有不凡的成就。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种人有梦想有目标,也有行动;一种人有梦想有目标,却没有行动;一种人什么都没有。我还属于第二种人,我正在努力改变。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都是有梦的孩子。抓着自己最后一丝梦想的尾巴,如同抓着救命稻草般,我想赶上梦想通往现实的末班车,在最美的季节里,利用丰富的大学资源,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于是,在学习之余,我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去学个证;在通常那个没有晚自习的星期五,我开始放下手机试着去看看那些有用的专业或者非专业书籍;开始忘记学分、奖学金,将精力投入到看似什么回报都没有却热爱的兴趣中去。
三、四月里的风最舒服,不冷不烫,不骄不躁。微风吹过,心都安静了下来。这个时候,别再窝到宿舍里面啃面包、刷微博、撸游戏了,不如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风景。在阳光投射到的教室里慢慢地喝一口凉白开,静静地看一会儿书,不经意间望望窗外那刚刚发芽的柳树以及柳树下那些花开正艳的桃花。时间,美得都想定格;生活,真的很温暖!
大学生,做你该做的,真真切切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