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 | 谨以此片献给最珍贵的你
2018年的第一个月,《前任3》火得一塌糊涂,一度让我觉得,自己离大众主流审美越来越远了。人们抱着啤酒瓶涕泗横流的时候,我手捧大麦茶风中凌乱。直到风里响起清歌,我终于等来了属于我的文艺腔调——一部迟到六年的《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一词,取自清华大学校歌。歌里唱: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导演李芳芳说,“无问西东”可以这样理解:无论外界如何左右,都要保持对自己真诚,做真实的自己,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关于“无问西东”的深意,我会在文末与你分享我的看法,在此之前,咱们还是先说电影。
电影的卡司阵容堪称强大,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陈楚生,每个人都成功塑造了角色,包括演技备受争议的黄教主,和并非专业演员的陈楚生。
电影讲了四个青春故事,时间跨度很长,是我看过构架最大的青春片。四个故事看似独立,彼此之间却有微妙的、难以割断的联系。
二十年代 吴岭澜: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真实
陈楚生饰吴岭澜吴岭澜在清华读书,文科成绩出类拔萃,理科却惨不忍睹。
老师梅贻琦让他转系,可他说,出色的人都在学理。
梅贻琦于是问他,你求学的目的是什么。
吴岭澜并不能给出答案。
梅贻琦告诉他,对自己,要真实。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
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说白了,就是听从你的心。
后来泰戈尔来到清华大学演讲,吴岭澜听到泰戈尔说,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他看着站在泰戈尔身边、当时最优秀的那些人,瞬间不再为自己的迷茫而羞耻。
我们为什么活着,总不该是为了千人一面。
我们活得这么累,最终却只活成了别人的样子。
四十年代 沈光耀:这个世界缺少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王力宏饰沈光耀抗战开始后,梅贻琦远赴云南创办西南联合大学。原本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沈光耀跟随校长南下,在新学校结识了一帮友善的伙伴。
我很爱这段特别的校园故事,它离我们很远却也很近。那种对知识的质朴的渴求、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关怀,不就是校园本该有的东西吗。
西南联大建校时,经费紧张,校舍简陋。在雨季,雨点落在铁皮屋顶上,隆隆如雷,震天的响声让老师没法授课。老师索性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
静坐听雨。
文人的淡定从容让人羡慕。
沈光耀出身名门,是个富家子,却能与穷苦的乡下娃打成一片。
但他也有烦恼。
他想去航校,想当兵。一封家书寄回去,直接把父亲气病了。
母亲专程赶来云南对他说:我们想你能够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为人父母……我怕你还没想好要怎么度过这一生,命就没了。
这也许就是绝大多数父母的心声吧,我们都为人子女,怎么会不懂。所以沈光耀也懂了,他答应母亲,不会当兵。
然而日军一场空袭带走了他身边的生命,原本围绕这他的笑脸,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残躯。
那一刻他想起老师吴岭澜的话,“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真实”;也想起航校老师的话,“这个世界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他终于还是做了飞行员,开着飞机去贫困闭塞的村子,给孩子们投下食物。
沈光耀的故事,是无畏与同情的故事。
故事的最后他驾驶着飞机,一头撞向日军的航船,为自己的青春画了个壮烈的感叹号。他的青春盛放了,结束了,可他也永远地留在了青春里。
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课桌,而是整个民族都已经陷入危亡。
青春的身体里永远沸腾着热血,所以弃文从武,视死如归。
六十年代 陈鹏和王敏佳:是你的爱托住了我
章子怡饰王敏佳王敏佳本是个活泼美丽的姑娘,与陈鹏、李想一起长大。
陈鹏爱着敏佳,然而彼时的敏佳一无所知。
后来,陈鹏加入了原子弹的研制队伍,王敏佳却为了保护曾经的老师,被当成“坏分子”批斗。
李想原本可以救她的,却迫于形势缄口不言。敏佳默默承受了一切,在批斗会上被人拳打脚踢。
人群散去,她浑身带血地躺在雨里,面庞丑陋狰狞。
但她幸运地活了下来,醒来见到的第一个人,是心有灵犀般赶回来的陈鹏。
他们在雨中拥抱,虽然对这人间感到心寒,却在天寒地冻里,找到了属于彼此的一颗火苗。
他们为“王敏佳”挖墓立碑,只当她真的死了。后来李想在空坟前失声痛哭,陈鹏拽起他的领子,说了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黄晓明饰陈鹏陈鹏带着敏佳回到自己长大的村落,这正是当年沈光耀救济过的村子。
夜里,敏佳说,我一闭眼,就会一直不停地往下掉。
陈鹏说,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
之后不久,陈鹏前往大漠研制原子弹。一别多年,当陈鹏终于返乡,敏佳已经因为反右斗争而再度离开了。
故事的最后她说,我要找到你,是你的爱拖住了我,我也想照顾你。
在我眼里,这才是青春爱情最本质的模样,没有浮华的物质加持,没有狗血的堕胎失忆,只有简单的浪漫,真切的深情。
2010 张果果: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张震饰张果果张果果是个白领,每日要面对职场的尔虞我诈。
原本出于工作需要,他接触了一家人。这家人生了四胞胎,在北京生活艰难。
同情和善意让他想救济这四胞胎,却被上司“好心提醒”,这样做相当于认了门穷亲戚。
那时他已经离开原来的公司,完全没有义务再帮助四胞胎家庭,然而这个家庭已经离不开他的救济了。
同时,他仍被夹在上司们的勾心斗角中,焦躁而无所适从。
直到某个清明节,父母带他去给曾经的战友扫墓。战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他们,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是的,这位战友就是当年的李想。
由此,父亲对张果果说,人生的路还很长,去做让自己感觉开心的事情吧。
豁然开朗的张果果拒绝了上司耍阴谋的邀请,也倾尽所能去帮助四胞胎家庭。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让他觉得人生忽然变得轻松起来。
他的故事讲到最后,影片也到了尾声。在这里,他对四个婴儿说: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得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四段故事,四个年代,四种人生,却有一样的青春。
一样的“只问自由、只问深情、只问盛放、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电影成片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但出于种种原因,直到六年后才得以上映。其实很多影视作品是经不起这种拖延的,也许两年前的片子再拿来看,你就会觉得服化道落伍,违和感强烈,话题过时……但是《无问西东》没有,不论哪一段故事,都还是新鲜而有感染力的。
为什么呢?因为它的精神内核永不过时。
看这部片子,我笑了很多次,也泪目很多次,怀想了很多次,也哽咽很多次。
但是走出影院的时候,我仍听到这样的声音:
“这也太假了吧,怎么可能有人这么干?”
“这什么啊,前边根本没看懂……”
说实话,我为此感到难过。
社会是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浮躁且满是戾气,很多人已经不能理解赤诚与信仰是什么东西。也许片子里有种文人风骨真的离我们远了,但我们不该否认,它真真切切地存在过,而且曾支撑了几代人的青春。
《无问西东》的确有不足,配乐太满,剪辑也是减分项,有些桥段说教气显得浓了,但它至少成功展示了,知识分子代代传承的青春。
在文章的开头,我说我会给出自己对于“无问西东”的诠释。
于我而言,无问西东就是——不追问得失,带着爱与善意,做最真的自己。
所以最后,我想借这部影片,为文艺青年站台。
《无问西东》描绘出了我心中的青春、梦想和爱,它让我知道,真实就不会后悔,勇敢就不会遗憾。
在“文艺青年”这个词汇渐渐染上贬义的今天,在人们热衷于“毒鸡汤”式自暴自弃的今天,我依然会站在这里大声地喊,我愿意做一个他们口中“矫情到死的文艺青年”。
矫情怎么了,情感泛滥怎么了,理想主义又怎么了。我们只是多了些热爱与悲悯,只是珍惜每一次相聚离别,只是把青春过得赤诚,把梦里填了浪漫主义的绚烂七彩。
我们是无论生活怎样苟且,都不会扔掉诗和远方的一群人。你可以瞧不起文艺青年,但你不能阻止我们抱团取暖。
因为我们——
永远文艺,只问盛放,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