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哲思粽子先生的杂货记

《创造营2020》:当粉色少女心包裹上蓝色的热血,在battle

2020-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粽子先生
与您相遇几分钟,不多不少刚刚好。

01

“敢,我有万丈光芒!”

最近国内的女团选秀,热播之一的有腾讯视频的《创造营2020》了。

抱着看漂亮妹妹,赏心悦目的心态,竟然发现,这是一档粉色的女子热血竞技选秀节目。

经过这个周主题曲mv的c位之争,我彻底当成女子热血番来看了。

选择一天班、三天班还有五天班来学习主题曲舞蹈和歌曲,挑战的难度对应主题曲mv中不同的位置。

重点是自己综合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判定,然后去争取自己的位置。

整个规则就是告诉你,你要敢站出来,证明你比别人强,你跟别人不一样,你证明给我看你为什么值得一个中心位。

你给我看到你足够的能力和付出,我给你值得的回报。

这种自己填报志愿的感觉,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跪着也要走完的作风,一下子就点燃了我的中二之魂。

在这个“三观可以跟着五官走”的烦躁时代里,一个投资那么大的节目,没有选择“三个女人一台戏”,红楼梦里各种神仙小姐姐互掐,甄嬛传一样的勾心斗角来获取粉丝,让我觉得腾讯突然有点正经起来。

不虐观众,虐选手。“敢,我有万丈光芒!”。

我都怀疑这次的比赛策划是个五大三粗的老爷们把军训的剧本拿过来直接用了。

在陡坡上直接开始群舞,一开始就就强调了教练黄子韬确认了女生不要随便哭,剪辑的特点就是凸显女孩们坚强的一面。

在选秀节目中,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太符合的资本的意思的,毕竟数据显示,“虐观众”,这个操作,收获的话题还有热度,带来的效益才是更高的。

事实证明,在热度或者话题,确实是少了点。

对于选秀节目回归实力,正视“努力”这一人格魅力,对于流量时代来说,是个很大挑战。

不讨好,可是起码在看节目的青少年中,有着一定正面的影响意义。

当然,有正面意义就会有一定的思考。而思考,这对于习惯了时间碎片化的我们来说,不够快餐不够爽,自然爆发的关注就不够多。

《创造营2020》的做法,尝试多一些竞技感,少一些话题和魔鬼剪辑,就像是在对女性选秀节目的剧本核心,发起唐吉坷德式的挑战。

改变是有阵痛的,腾讯财大气粗,能承受。

02

漂亮的人的看起来总是毫不费力就得到关注,而普通的你得竭尽全力。

如何评价林君怡获得《创造营2020》主题曲mv的初C?

这个问题在知乎也是在《创造营2020》板块下的一大热议。

抛开问题表面,我们看看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其实是,你觉得这样一个“长相不是那么出众,身材不是那么好”女生,适不适合女团的c位。

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女生你“看得顺眼”么?

「她实力不错,但我不喜欢」

「没有观众缘」

「身材不好,腿粗」

「声音不好听」

「表情太用力」

「不吸粉/没有星味」

......

这个问题本身带有一定的傲慢。以上的评论的意思就是,她很努力,但不行。

不是专业追星,也不怎么专心粉某个男团女团,只看节目,看着这些评评论,有点感触。

这种在外貌和努力之间,默默推崇外貌之上的态度,暗贬努力的看法,即使在这个商品时代是对的,我也不是很认同。

更有人言语之中对于努力的态度是,只有相貌不好背景不够的人才需要努力。

我们忘记了,为了梦想,本来就是该努力的。

努力变成了一种低人一等的评价?这是我这个圈外人心里的不理解。

是不是光鲜亮丽的工作,只是适合那些好看人?你的努力,和你的颜值比起来,是不是一文不值?

林君怡,700天蛰伏,第二次再来,才站在了c位。没有匹配的讨论度,甚至也没有过多的看好。

对于样貌不够出众的人来说,你必须竭尽全力到达顶点,才有会有一定的讨论,才更多被人看见。

而漂亮的人,只需要微笑加个wink,就能被大家看见,就会有人愿意pick你。

她获得了最多队友支持得到的c位,在有些人眼里,就是个努力的安慰奖?

我觉得这值得讨论。

03

《世界奇妙物语2016春季特别篇》是日本富士电视台于2016年5月28日播出的电视剧,里面有一篇是《美人税》。

说的是日本政府迫于财政压力,开始对美人征税。理由是什么呢?

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美人能在生活中获得很多特权,比如会有男性主动请吃饭,即使惹出什么乱子也不会被骂等等。正因为美人们获得了很多好处,所以应该被征税。

把美貌作为商品,而进行的脑洞剧。

「美人税」主演:佐々木希

艺人是最接近这个“征收美人税”的商品属性的,而女团更是这样。女团的存在,一定程度确实是在消费女性的身材和样貌。

付费的是观众,而且是大量的素质不一,年龄层次比较年轻的观众。

不得不承认,有着年少轻狂便签的,这样一群主体消费者,必然是有着最毒辣的眼光,最挑剔的审美。

而选秀节目,就像是个商品展示柜,女孩们一个个上台表演,然后看看谁能打中更多人的痛点,然后形成一定的粘性用户,也就是粉丝。

对于偶像来说,粉丝可以是一切,流量可以为王。

然而,即使女团有着一定的商品属性,她们还是活生生的人,而在我们社会,是抵制把人过分作为商品的。

所以有段时间,市场的大量涌现的小鲜肉,在资本的选择下进入影视行业,然而他们没有提高整个影视行业的业务水平,这样一群人开始饱受争议。

一方面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可是获得了很高收益,一方面,他们在资本的影响下,把努力的实力派维护的市场,搅乱了。

可是也怪不了他们,其实很多都是资本的选择,他们有点像肯德基的鸡肉,速成口味一般,可是吃多了会腻。

不是他们不去成长,而是资本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成长。

毕竟,流量这个东西,新人出来就会被瓜分。一个偶像最好的流量时代,不一定是你业务能力最好的阶段。

腾讯这一次的节目,场景什么的都是满足少男少女的消费习惯的。无论是迷之滤镜,还是满出屏幕的少女心,基本都是对于各个消费群体的口味计划过得狙击。

当粉色少女心包裹上蓝色的热血,在battle中出道,就是它的主题。

努力带来的实力,对于女团的意义,在这个节目中被策划放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方。

美貌给了一些人便利,可是美貌上差一点人,通过努力有实力了,也能有机会,不服就battle你。

04

这样的设定,我是喜闻乐见的。

像王菲,也是艺人,也有自己的商品属性,可是你会发现,她不怎么受制于她的粉丝,她就是一副,我爱怎样就怎样,你喜欢就喜欢,不喜欢拉倒。

这样的艺人,在欧美比较多,比如Nicki Minaj(麻辣鸡),一言不合就开怼,看谁不顺就撕谁。

在亚洲的偶像文化里面,绝对不可能出现在女团身上的。

亚洲文化中的女团,一个很重要的“女孩性征”,就是极度的“自我克制”,也就是顺从感。

无论你之前的表演是如何的甜美、性感或是炸,表演结束后,你必须重新回到“女孩特征”的身份里,并且臣服于主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弯下腰对消费者致谢。

女团和王菲他们这样的差别在于,他们身上的商品属性和商品创作者属性的比例。

王菲和Nicki Minaj(麻辣鸡)这些人,她们有着自己的音乐性很高的唱片作品,这是她们努力后长年累月实力的爆发。

消费者认可她们创作的作品,所以她们本人的“老娘作风或者婊气”并不会影响她们的商品贩售,会变成一个优点。

商品创作者在消费者心里,是比商品高出不止一倍的价值。

看脸是会腻的,而且每年有那么多更加好看的人。可是优秀的作品,却不是年年都有的。

对于粉丝来说,自己的偶像是个有实力的人,品味上就是比一些只看脸人要高贵。这份高热一等的感觉,会让粉丝更加关注偶像的作品,而不是偶像本身。

但是这类型的偶像的产生,所需要的时间成本是很高的,而且需要偶像本人有一定的天赋,且有不被资本冲昏头脑,能静下来努力的心态。

资本市场基本是不会等你的。

很多时候,资本就是一切,在流量为王的口号中,偶像会被过度透支。

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更高更好的学习性输入,只有不断的对外输出,这是灾难性的透支。

如何从一个商品变为商品创作者,这是艺人能拥有自我的决定因素。

粉色的少女心是粉丝的买点,可是蓝色的追梦热血是偶像的自我。

粉丝和艺人两者间的碰撞,应该还会更加有趣的。

艺人和节目应该进步,作为粉丝我们也应该要进步。


“评论可以说说你的意见。”

-End-

文 | 小粽子先生

图 | 网络

关注我,@小粽子先生,一起聊温而不沸的日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