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聊聊“中英夹杂”的装X行为
欢迎关注VX: Miss 英语笔记
记得几年前,有个求职节目是知名主持人张绍刚主持的,我是张绍刚老师的小粉丝,好多年的那种,就是感觉说话犀利、逻辑好、并且自带阳光属性,就是特别有能量场的赶脚。
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胖纸曾经被卷入一场舆论漩涡上了热搜被骂。当然,他很坚强。
以防你get不到我的点:the rest is history,是英文中常见的表达,可以理解成:接下来的事情你就知道啦,不用我说了吧。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来为什么有些人“中英夹杂”,还有这到底是是不是装 X,哎呀呀,第一次用这儿词。
还有,再分享关于吴京的一些有趣的中英夹杂放松一下。
吴京转发了一位鸡汤博主写的“白羊座的爱”,还配上激动人心的感叹语:So TM true!
还有还有,so tm what 啊!”
这样的组合简直不要太有趣,自带欢乐:
——so tm true!
——笑tm死!
——So Tm 搞笑!
当然这样的聊天一看就是搞笑来的,但是!为什么?同样是中英文的组合,有的人被骂,有的人则显得很有趣呢?
测测你:
1. 能不能帮我review下我的paper, 下周要due。
2. 能不能help我看一下我的论文,next week 要交啦。。
3. 这句话可以稍微paraphrase一下,不要直接copy。
很明显,不解释。接下来,我们再科学说道说道,为什么会出现中英合体的现象。
1. 哪个更强势
说白了,语言就是能够指代世界事物(事物或想法)的一套符号,约定俗成的编码而已,因为我们有一样的符号,所以我们就能沟通。
如果咱们会中英文,也就是咱们就有了2套符号,那么,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脑子里肯定先有了事物 或者想法,然后在想用语言有符号表达出来,到底选择英文还是中文,很简单,哪个更强势就选哪个。
我们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词就会是我们选的。当然,有时候有些人会考虑到对方能否听懂,会刻意再转换一下,当然那另当别论。但是如果两个人是一个圈子都能听懂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牺牲沟通效率再做转化了,哪个词先蹦说来就说哪个就好啦。
所以,很多出国的人或者在国外环境待过一段时间的人,在一个阶段频繁应用英文,那套符号就在这个阶段相对强势,在沟通的时候暂时想不起中文来也是非常正常的。
2. 英文更简介、准确、传神
这种情况可能就跟一些网络流行语一样,表达更有力度且准确,比如什么“给力”。如果一个英文单词流传度很广,在圈内都有共识,那么它的本质就跟流行语没啥区别,属性是中还是英,不重要了。
我们会发现很多语言里都有外来词,这些词慢慢融入到这个语言体系里,语言是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是流动变化的。最最简单的就是sorry这个词,我们说sorry的时候,估计没人会说我们。
又比如,我们有时候会说一个人很tough; 意思比较多,可能有一点“强势,不好对付”,“能干,厉害”等,中文中可能没有一个词可以同时表达这样多的意思。两种语言本身就不是“点对点”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自然会有些词使用起来更方便且听的人能听懂,这样沟通出了沟通效率高也没啥其他问题。毕竟,我们应该也都体会过“词穷”的感觉,有合适的词,就用吧。
又比如我们形容一个人经常用 mean,可以表达“小气,刻薄”之类的意思,还可以经常用来回击和吐槽朋友说,“不要那么 mean 嘛”,这些常用词,至少在一个圈层内更好用,想到不更加符合语境的中文。
3. 中文中没有这个词
这个跟上面有点像,程度不同而已。上面是某个英文表达可能更恰当,这个就是只能用英文,中文里根本没有。
当然也有一些是中文里有,英文里没有。所以再一次印证语言的文化社会属性。我们拿中文举例,比如中文的 “剩女”在英语里就没有这种说法,有的话也只能意译。
每一套语言都有其自身的词汇、语法、逻辑、知识结构、思维模式。所以很多人低估了翻译这件事情的难度也是因为不太了解两种语言转化的过程,理解了这点,也就比较好理解“多一门语言,多一种性格”的说法。
Language is part of the culture, themeaning of any text,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nti -Picture a correspondingculture, words meaning ultimately only to find its corresponding culture.
希望这篇杂文对你理解语言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总结
——我的paper明天要Due啦。(人话)
——So TM 搞笑,no look no know, one look 吓 one jump (搞笑的)
-END-
欢迎关注VX: Miss 英语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