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随笔48#教练1+2+3+4
教练的几点收获:
(一)一致性原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存生存方式,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每一种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都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不过,一致性应对照顾自己,他人以及情境,对的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则,是很多沟通大师推荐用这种沟通方式。
(二)二元对立:
非要分你我、对错,是“二元对立”(Binary Opposition)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保护了人类的脆弱性,基于过往经验在当下迅速做出决策,面对一头狮子是逃还是战?原始社会相对简单,也适用于“逃”和“战”简单思维,当然基于经验主义的简单思维,也保护了人类将基因安全传承下来。
随着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二元对立”的简单思维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应对世界的复杂性。甚至创造了自我分裂,使得人们无法实现合一性:身心合一、人与万物合一、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们不断用你和我、好与坏、输与赢、贫与富、真理与谬论…来定义和判断身边一切的事物。当我们抽离来看,这样的思维有些懒惰,流于表面;这样的思维太过自我,背后隐藏着欲望、冲突和危机。也基于这样的思维模式,人类频繁面对病毒、政治、战争、生态、经济…挑战。
“二元对立”思维本质
“二元对立”思维本质之一:用简单思维理解复杂世界。
遇到一件事,下一个简单的假设/判断,直接在表象上停止思考,假设/判断/标签就成了答案,有了答案就不用在探究了。缺乏对人性和对世界复杂性的理解,对世界和人评估标准单一。这是思维的懒惰和局限性的体现,这样的思维模式如同一个框,当你无法识别时就会永远在框内转悠。
“二元对立”思维本质之二:分别心和执着心。
我是最好的、我是美的、我才是对的…不符合我的标准都是错的,不该出现,要消灭。“我”比天还大,当人看不到“我们”,一心只有我时,一切都会变成问题,加强了“二元对立”,将自己禁锢在自己的思维定势中,无法得到自由。
引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524596494
(三)三脑原理:
三脑理论,顾名思义是三种脑,本能脑,情绪脑,视觉脑,现如今的人类都是三脑统一的并存指导每个人的思考和行动的。
本能脑(杏仁核),也叫爬行脑,1亿年,主要考虑安全。
遇到威胁时会抢夺身体的控制权,在意识之前形成反应,如打、跑、僵,这种直接迅速的反应,帮助了人类基因的传承,但也阻碍了我们理性思考,以至于人们遇到很多事情的本能反应,事后想来会觉得尴尬和羞愧。
本能脑更多或者说只能关注当下,也是人类24小时不停的默认模式,总能快速反应,现在是安全还是危险。
情绪脑(边缘系统),也叫哺乳脑,发展5000万年,与本能脑协作时间长,协作通畅。
最先考虑集体,最不喜欢变化,遇到事情时会首要分析,对集体(家庭)有没有威胁?跟往常是不是一样,如果不是意味着威胁,会产生情绪。
情绪脑对于语音语调较敏感,很多高级动物,如猫、狗等在这部分的大脑发展情况跟人类相似,例如猫和狗会用不同的叫声、语调来反馈需求,而通常主人也能够准确分辨的。如果人们能了解和利用这一点,就能时刻警觉是否被情绪脑和本能脑的协作抢夺了我们的主动权。
例如吵架时,吵架本身内容的杀伤力不如语气语调的杀伤力,很多亲密关系中,为什么吵架其实并不清楚,但对方沟通中的态度和语气确是对感情带来最直接的伤害。
情绪脑不像本能脑是时刻开启的模式,但它是触动即发的,且因为跟本能脑合作熟练,所以在遇到事情的反应过程中也能很快意识到情绪并采取行动。情绪脑本质会关注关系,但同样的关注当下和过去。例如发生一件事,会调动之前类似事情的情绪和感受,但情绪脑的判断是非黑即白的,判断一件事,是或非,朋友还是敌人,它喜欢明确。
视觉脑(大脑皮质),也叫理性脑,工作时间不过300万年,视觉脑占据了整个脑容量的三分之二,分为左右脑半球,有16万亿个神经元(数量超过宇宙中可见星星的数量)。视觉脑顾名思义,擅于视觉化,可随即抵达想象的画面和场景。但它不能区分“不要”这种否定词,举例来说,当我说“不要想粉色的大象”,你听到或看到这句话时脑子里不由自主的就会出现“粉色的大象”。知道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更加多的去想”想要的“,而不是”不要的“,对我们来说,才有意义。
例如,我希望自己不被车撞,那么脑子里就会出现被车撞的一系列碎片或立体场景,令我过马路更加紧张、恐惧,如果换成“我要遵守交通规则,环顾四周安全过马路”,才会真正对我们避免被车撞有意义。所以,多想想要的,脑海里会出现得到场景,怎么实现的路径,然后会真的实现,这才是吸引力法则的精髓。
视觉脑是懒惰的,也很容易被本能脑和情绪脑干扰或阻碍。我们了解之后,就能更多觉察,利用各种脑的独立功能,三脑统一的帮助我们做出更合适的判断,做更恰当的举动。我个人认为,这也所有科学科技进步的提纲挈领的追求,那就是“知道,然后善用”。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3867ad3a6d8
(四)对话四象限:
「对话导向四象限模型」?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模型。
将时间线和内容放在一起,就有了四象限。
可以简单称为:积极的未来 (Q1),积极的过去 (Q2),消极的过去 (Q3) 和 消极的未来 (Q4)。
![](https://img.haomeiwen.com/i5038726/2ae388359ef9e760.png)
应该关注哪个象限?哪个象限最有用?大多数焦点解决学习者/教练 可能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Q1(积极的未来)。事实上,光有Q1是不够的,Q2 Q3和Q4也有各自的作用。关键在于:你的对话是朝向哪个象限进行的?你可以拿出你的教练录像,坐下来观察:
√ 你的问题如何引导你的客户?
√ 尽可能多地将客户的回应对应到四象限地图中,保留他们的原词。
√ 在地图上的所有信息中,你选择对哪些部分做出了反应?为何这样选择?你是如何回应的?
√ 在你回应之后,客户的叙述和表达发生了什么?它们是否从一个象限切换到了另一个象限?它是否一直保持在那个象限?
√ 在每个象限中,还有哪些其他的响应方式?
「对话导向四象限模型」有什么作用?
四象限模型,是为了观察和反思而开发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观察需要一个观察对象,反思需要理解我们注意到的东西。可以应用于各种组织和专业背景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5038726/4a4c97bde38a8737.png)
转自: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27145-134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