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心理想法

伏尔泰和法国启蒙运动之波茨坦和腓特烈大帝【上】

2024-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别具一格格

伏尔泰和法国启蒙运动之波茨坦和腓特烈大帝【上】

对于那些无法会见伏尔泰的人只能与他通信。

1736年,他开始与腓特烈大帝通信、当时腓特烈还只是王子,不是国王。

腓特烈的第一封信就像个小孩写给国王的信,我们可以从满篇的赞美之词中一窥当时伏尔泰的名声,虽然那时他还没有写出任何巨著。

信中称伏尔泰为“法国最伟大的人,最伟大的语言大师……能够和这样一位拥有如此卓越成就的伟人生活在间一时代,简直是我的荣幸之一……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使人心花怒放的”。

"什么样的欢乐能够比得上心灵的欢愉呢?”

腓特烈是一个自由思想者,看待各种教义就像国王看待他的臣民一般,伏尔泰寄望于这位腓特烈君主能够使启蒙运动风行,而他自己也许可以充当柏拉图之于狄奥尼修斯的角色。

当腓特烈不接受伏尔泰对他的溢美之词时,伏尔泰回应道:“能够拒绝奉承的王子就像敢于否认教皇绝对正确的人一样少。”

腓特烈送给他一本《马基雅维利》,书中,这位王子用优美的语言阐述了战争的罪恶以及身为国王维护和平的责任,伏尔泰面对这位皇家和平使者几乎喜极而泣。

但是几个月后,腓特烈当了国王,入侵西里西亚,将整个欧洲化为血海。

1745年,当伏尔泰成为法国科学院的候补成员时,这位诗人和他的数学家夫人去了巴黎,为了得到这个其实不必要的头衔,他宣称自己是一个绝好的天主教徒,奉承耶稣会会士,大肆撒谎,总之,就像我们碰到这种情况的做法一样。

不过他失败了,直到一年之后才成功,他在欢迎宴会上的致辞成为法国文学经典之一。

他在巴黎停留了一段时间,游历在沙龙之间,写出一部部戏剧。

从十八岁写《俄狄浦斯》到八十三岁写《伊雷娜》他创作了一系列戏剧,其中一些是失败的,但大多数都获得成功。

1730年《布鲁图》失败了,1732年《艾利菲尔》也失败了,朋友们都劝他放弃戏剧,但是同年,他写出了《札伊尔》,大获成功。

1741年创作《穆罕默德》,1743年是《梅洛普》,1748年写了《西密拉米斯》,1760年是《坦克雷德》。

悲喜剧也同时在他的生活中上演。对沙特勒夫人的爱经历了十五年时光后变得稀薄了,他们甚至不再争吵。

1748年,侯爵夫人爱上了英俊的小狄子圣朗贝侯爵,伏尔泰发现后勃然大怒,但是当圣朗贝乞求他的原谅时,他又发了善心。

那时他达到了人生的顶峰,也开始看到死亡就在前方:他不认为年轻人不应该享乐。

“这就是女人,”他达观地说(忘了其实男人也一样),“我取代了黎塞留,圣朗贝把我轰出局。这就是秩序,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他为圣朗贝写了一段小诗:

圣朗贝,玫瑰花的生长都是为了你,

玫瑰的刺是我的;

花是给你的。

1749年,沙特勒夫人在分娩时去世了。

也是此时,她的丈夫、伏尔泰和圣朗贝同时出现在她的床前而彼此毫无责备,却因为共同的损失而变成了朋友。

伏尔泰竭力使自己通过工作忘记伤痛,他一度让自己拼命写作《路易十四的时代》。

但是真正解救他的是来自波茨坦宫廷腓特烈的邀请,附带三千法郎旅费的邀请是难以拒绝的,1750年,伏尔泰去了柏林。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