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初级研修日记20
大学好友远道而来,三个女人四十岁的中年女人凑到一起,互相通报了一下近况,然后找到了共同的话题,聊起了三个青春期的儿子,最核心的是儿子们的学习成绩,单门或多门不约而同的挣扎在及格线上,学霸永远只是别人家的孩子,啥原因?基因问题?遥想当年,在那个没有家教没有培训班的年代,三个妈妈凭自己的努力顺利考上大学,智力应该不是问题。教育理念问题?我们三个这几年都在学习的路上,心理学是必修科目,,家庭关系处理的比较和谐,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爱和信任,难道是孩子们自由过了火?!环境问题?离开目前的环境,搬家转学貌似更不靠谱。讨论来讨论去,觉得还是应该回归到孩子本身。
许又新教授《心理治疗基础》:行为的目的分为内目的和外目的,目的和手段可以相互转化。如果读书为了避免惩罚和得到奖赏,为了谋求一份好工作等外目的,读书只是一种手段;如果孩子在读书过程中因知识的增长、对人生的体会和自我的提高而感到满意和愉快即内目的,读书这一手段也就目的化了。人生来就有好奇心,这是学习的一种初始动力。满足好奇心是我们学习本来就有的内目的。游戏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形式。如果家长和教师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对孩子干预过多,惩罚太多,而鼓励、奖赏、启发和诱导太少,学习就成了苦差。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最起码不要摧毁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这个理念,在现实层面怎么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树立自信心呢?
这一点李老师曾多次讲过:学习成绩是由过程决定的,学习过程由状态决定,状态由兴趣决定。教育中兴趣由关系决定(信其师,亲其道)。具体操作:孩子和老师搞好关系(难)——想尽一切办法让老师和孩子搞好关系(难)——想尽办法家长和老师搞好关系。这样看起来似乎比较好操作了,在选择孩子的课外辅导班的时候,尽量选择孩子喜欢的老师,这点是从我们家孩身上得出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