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清静.....在世的我们,何处觅清静…….20

2018-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亲爱的_南_

【莜然❤️随感】~90-26~分享-

.....清明,清静.....在世的我们,何处觅清静…….

2018-4-5,星期四,武汉阴雨寒冷

于右任先生的一篇诗作《望故乡》(又名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每次到石门峰名人纪念公园扫墓,都要经过这块石碑…我总会站在那,念一遍于右任先生这首诗…

《望故乡》为于老一生中的峰巅之作,也是他的千古绝唱。先生欲将血泪寄山河。这是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激情山河的千古绝唱,令世界中华儿女裂腹恸心。不论是人生功业还是书法成就,于右任都令人隔着历史长河而长久仰视。

在于右任先生墓前有幅对联,“西北望神州万里风涛接瀛海;东南留胜迹千年豪杰壮山河”。

4月11日,1879年。爱国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生于陕西三原。

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于右任先生是清光绪年间的举人,早年曾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先后创办复旦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重要奠基人之一。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作品名称  清明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杜牧

清静,指天气晴朗宁静;心性纯正恬静。 见《史记·龟策列传》:“新雨已,天清静无风。”

《北史·苏绰传》:“心不清静,则思虑妄生。”

清明种下一粒清静的种子

这个清明突然极想知道清静应如何…何处觅清静……

老子提出:“清静”是世人修身处世的准则。“清静”可以消除浑浊,可以战胜燥热,可以遣除贪欲,可以避免烦扰之事;进而使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老子的“清静”之说,为后世建树了修身处世规范,同时也是为后人开拓了一条保健心身、益寿延年的通道。

.....清明,清静.....在世的我们,何处觅清静…….2018-4-5,星期四,武汉阴雨寒冷

【转载-阿依莎的优美文字】林清玄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人能快樂的歸去,

死亡就不能殺人,

反而是人殺掉了死亡。”

生死是我們唯一不能左右的事,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

坦然而快樂地告別。

別讓猝不及防的離別,成為永遠的遺憾。

父母健在時,讓他們放心,

父母歸去後,讓他們寬心。

比起死亡,我們更害怕失去。

梁漱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鰥寡孤獨,人生之最苦,謂曰無告。

無所告訴,便為最苦。

所謂親人:形骸上日息相依,

神魂間尤相依以為安慰。

一啼一笑,彼此相合答案;

一痛一癢,彼此相體念。”

或許我們的世界真的很小,裡面只有我們互相深愛著的親人們。但是生死無常,不能左右,離別的疼痛會讓我們去反思接下來想要去過什麼樣的生活。

清明清明,清生命之惑,明生命之理。

死者已逝,生者戚戚,

很感恩有這麼一個節日,

讓我們所有人在百忙之中能團聚在一起,

讓清明的雨捎去我們對故人的思念。

正如史鐵生所說:

生死是困境,

誰也逃不過,

唯有愛才能溫暖死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