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可见

看到很有感,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并没有逃过真香定律,现在“沦”为三天党,我以我为例,说说我的片面感受:
最直接的感受是:这样的设置人为推动了我的时间维度带着它所承载的所有空间维度开始运动流逝着了(看看我平时是多么颓废慵懒!),基于我一般记录的是色彩比较积极的东西(自我感觉啊),那些特别精彩、特别值得记录的东西、事情也总会变成昨天的,因此会转而给当下腾出多一点的关注度,不至于活得太麻木。我承认我的这种想法还是出于被浏览的心理机制,就是你设置三天可见并没有拦截你自己呀,可关键是别人看不到了,所以这个时候你发的东西,在心理意义上份量还是会减弱很多,所以才会造成流逝感。但终归来说,这种受他人影响很大的心理机制并不是个人生活的主导,大多时候发的那些东西不是想让别人看,而是为自己去记录,这也可能是时效性过了之后的所剩价值而导致的。(所以也能看到很无奈的点就是,本来人生是自己的苦难修行,却还要受其他人这么大的影响,太可怜了,而且社交软件还无限放大了这种影响,太可恶了。)

从另一方面想,他设置所有可见,全记录下来了,你一晚上细细阅读理解了一遍,你就了解他了?他的心就对你敞开了?一般的话,像我,最原始、最冲动、最真实的想法,要么就记在日记本,要么就记在一个谁都不认识谁的平台上,比如微博,这可能为是啥匿名程序就会有市场吧。社交软件仅仅是个平台,就比如微信,这个平台太复杂了,从父母到微商,有各式各样的人,朋友圈永远>朋友的圈。我忘了在哪听到“熟人社会”这个词,这绝对不是一个单一的温馨的词,举个例,一堆七大姑八大姨,你敢来不来就死呀活呀的?你小试发个“今天天气好阴郁,感觉抑郁到快要窒息~”,保管有二大娘问你妈孩子咋了,你妈马上就会夺命连环call,所以有那么一些真实情感为了不让别人有负担是会隐藏掩盖的,尤其是消极情绪;再者确实有的时候不想让看的人大有其数,讨厌的人,无所谓的人,“过去的人”(即为见证我一天不如一天,混的越来越差连个对象都没有的某一群人)。
所以就算所有可见也是片面的、平面的、带有主观能动色彩的,没有唯一指向性的。你说有哪一份实实在在的真感情就靠这点二进制乱七八糟地转换牢牢牵着?真的仔细想想,这类沟通平台有的时候反而变成彼此之间沟通的障碍了。
一打字就来劲儿了,不好意思。
说到底,不用太悲观,这种由于社交软件造成的距离感谁也改变不了,我也不是坚决批判这类APP,只是它肯定在某种程度上为的是经济利益而不是社会良性发展。社会朝未知发展谁也预测控制不了(我认为“集体的意志有些时候是愚蠢至极甚至是暴力的结果”这种观点似乎有道理),但可贵的是反省,并试图唤醒更多的人,走错路要及时回头,做错事要及时改正。把社会人格化一点就不会那么激进,社会这个孩子谁都希望他健康快乐长大,可谁也不知道他会面临什么,成长是慢慢的,不断改错的过程,接受错误,才能看清改正错误,并站在它之上,继续朝前走。像老师说的,要历史进步肯定会付出巨大的牺牲。
幸运的是我们能掌握的事情还是很多的,为啥这会儿建议都是“求求你做个人吧”,因为我们有这种能力。纯粹强硬幽默,但是应该有那么点儿道理。我们总有一些人会反省,再次强调,太可贵了,反省。我们看清了这个事实,即使改变不了大环境也可以改变自己么。你想去了解一个人或者他的境况,随时都可以和他聊聊天,允许的话坐一坐,喝点小酒啥的,绝对不会出现“迎接你的有猎枪”这种情况滴~这世道人与人的距离感这么强烈,你愿意走进他,肯定是感激涕零哇。也要相信,物极必反,真正隔绝到一定程度,一定会迎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太迟了,我不想再润色和该错别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