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人事
记得去年一过完年,天气一路转好,风和日煦,建设南路的辛夷花几天之间就开得满树的绚烂,一线排开,甚是壮观。在那美好的时刻,心里想着是与人分享,于是发消息给好友,一位喜欢街拍的年青人,在这些街头巷尾,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经过他心灵和眼睛的深入挖掘,那些瞬间就定格成各种的美——历史苍桑的美,自然界奇妙的美。有时从他拍到的照片竟能获得一种心灵上的震憾——平常让麻木的生活给忽略了的。我似乎明白了艺术的敏感都来自极普通的生活。
今年的辛夷花又如期而至,早早地先把满树的花布满,不见一片叶,辛夷花是春天最早的使者,总是占得先机,只可惜今年几天暖日后,却遭遇到了倒春寒,一天天的冻雨,冻雨也是多年难遇,雨落成冰,将一朵朵的花苞冻都蔫头搭脑的,没了光彩。但对于辛夷花来说,无论明媚还是阴冷,她还得照样开下去。
这时倒是庆幸那桃树,早段时间去农村,经过一庭院,看到后院那湿漉漉的桃树杈,只是一味地吸足水份,铆足劲,只等那春雷和暖日。我脑海中顿时构思起一片桃花,耳中也蛙鸣阵阵。于是想起当年苏轼要离开谪居的黄州赶赴汝州上任时,也是寒冬腊月,他的心里早已充盈着灿烂的春天。这个时候,他随口吟出《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是多么美好,细雨斜风、淡烟疏柳、一杯清茶、餐桌上几盘时令蔬菜,将极普通的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而人的情感那种跨越时空的相通,也是一种美好。这时我也随口吟出几句,“冬日过田家,氤氲秃树杈,能思三月后,艳艳后庭花。”
辛夷花,我最初认识竟然来自王维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枝条最顶端的辛夷花,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花萼,红白相间,十分绚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诗人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的气氛,从华发写到零落,整体上又让你体会到一种人生的寂寞感。
我印象中的辛夷花是不同于桃花的,辛夷花花期长,让人长情,桃花易泄,让人落泪。
建没南路建设于八十年代末,而辛夷花并不是这个城市的木植,是从别处移植过来的,也才十年内的事,也就是说我能从生活真真切切地观赏到辛夷花,也就是只十年的事,脑海中的事物能够切身体会那也是一种美好,就比如古诗词写杏子的不计其数,“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红杏枝头春意闹,”以及“班班红杏子,交榴火,池台昼永,缭绕花荫里,”“竹粉吹香杏子丹,试新纱帽紵衣宽。”但真切的杏,我竟不熟悉,未免是场遗憾。
“自古悲秋惟作客,况今年少不如人。”我以前总认为秋风秋雨助秋情,秋天才是容易撩拨情感的。而今年我却对春、春花饶有兴致,也许是人的年纪已入秋,逆向而行,毕竟少时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以一种淡泊来面对春及春花。
年老思念少时的春天,那又是怎一种滋味,也是一种回忆的美。老家频繁入梦来,那时家乡的堤垸还不是很完善,整个乡村与天地自然是真真切切地融为一体,湘江涨水就涨吧,每年村庄都要淹一次,但生活也照样下去,因为涨水,七八家邻居的房子都特意建在比地面高的土丘上,家家都有地坪、有竹林,竹林外,在那不经意的地方,会安上株桃树,春天里,“竹外桃花三两枝,”屋舍旁一条带苔藓的小径,那幽静又清爽的感觉,都是那么熟悉。东家窜、西家出,随意一家,登几级麻石阶梯,走上台阶,便入厅堂,厅堂里八仙桌摆在正前方,左右有几张椅,都透着木的原色原香,三合土的地面,冬暖夏凉,而厅堂正上方,挂着几幅画,有一幅题《画》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那就是我最早对于春及春花的印象,朦胧地融入了到我的生活。
而今,我儿时接触到的那些人,大多已不存在于这尘世之中了,那些郁郁葱葱的竹林也消失不见,那些红砖汉瓦的老屋都成荒草萋萋。春花依然还是那般美丽,于忙碌的生活中去感受这一丝美好,这也许就是人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