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生活工作点滴

猪队友可能是你自己“培养”出来的

2017-10-24  本文已影响37人  只想当个小透明

    最近朋友频繁对我抱怨她的组员不干活,所有事情都依赖着她,她都要累死了,身累,心也累。

    朋友还在读大四,专业名称我倒是不太记得了,只知道她的日常就是剪片子,写新闻之类的,这不,最近就有很多作业,要完成好几个短片的拍摄和剪辑,这种大作业自然要分组的,而她自然而然就和自己的几个室友分到了一组,按她的说法就是:“没办法,大家自然而然就是这么分的。”

    结果就是,大家都依赖她来完成作业,交作业的时间要到了,却还有好几个片子没剪完,她都对组员发火了,可是人家一句“我不会”就让她无话可说了,让组员干点简单的活吧,一个个又磨磨蹭蹭的,气得她不知怎么办才好,只能找我吐苦水,我虽然很理解她,却也是爱莫能助啊。

真的不可以主动选择组员吗?

    想当初刚进大学接触到实验课时,我们也都要分组,少则一组两个人,多则一组五六个人,最常见的是一组四个人,我们又刚好是四人寝,于是大家自然而然的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分组,一开始的实验课简单,作业也简单,但是依然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在一个团队中,哪些人是实干家,哪些人是纯粹来打酱油的。等到了大二大三,实验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课程大作业也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打酱油的依然还是只会打酱油,但是实干家却不会带着他们玩儿了,因为谁也没义务把写好的实验报告借你抄;熬夜查资料、做PPT,你却早早地睡觉了;上台演讲被老师批评了,你却在台下庆幸还好不是自己上台。总之,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了。

    于是我发现到了大三大四,大家不再以寝室为单位分组,基本上都是强强联手,那些剩下的人只好自己组队,所以每次交作业的时候,有些组作业交的又快又好,有些组则是在最后期限草草了事。

    我们完全可以自由选择队友,不用在明知这个人什么都不会做,也什么都懒得做,甚至根本没有集体责任感的情况下,还碍于情面的不敢拒绝,大大方方地、礼貌地告诉他,自己已经和别人组队了。

千万不要自己“培养”猪队友

    我了解我朋友,她是一个很强势的女生,从小就是班干部,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很不错,也因此她能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大腿”,大部分人都是愿意抱大腿的,乐得轻松。但是有些人在尝到了被大家抱大腿的滋味后是会慢慢陷进这种“满足感”的,会觉得自己很厉害,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强势,许多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觉得交给别人做反而不放心。

    没能力的队友当然高兴了,自己不用出力;但是如果你太过于强势,太过于不信任队友,不肯放权的话,连有能力的人也会慢慢地不愿意出力了。最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猪队友。

    在团队工作中,要分工均匀,不要能者多劳,不然要团队意义何在呢?

每个队员都有能力的团队才是一个稳固的团队!

    在一个团队中,不能只突出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只要有一个人厉害就可以了。朋友的遭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她确实很厉害,她什么都会做,但是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为了高效地完成任务,我们需要团队,这就是团队的意义!

    我的大学时代,老师们都会鼓励我们申报课题,申报课题之后就是没完没了地去实验室做实验,一个课题组通常是4-6个人,其中不乏为了加分来打酱油的人,按照老师的话就是“不能浪费资源嘛!”

    所以经常就是一个课题组6个人,其实只有2个人在干活,很多人连课题什么时候结题了都不知道,我自己也是,当组员的课题就不太管,自己当组长的课题就比较上心。但是也有例外,在这个课题组中,我不是组长,我也不是出力最多的人,但这个课题却是我大学生涯里花费最多时间和精力,思考最多的课题,最后的毕业论文导师也选择了这个课题组的导师,而我们课题组也成功的完成了省级和国家级的大学生课题结题。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有一个好组长和一众好组员。

    首先,我们课题组成员的选择是我们组长经过仔细挑选的,我们的组员都是比较认真负责,有比较好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也就是说,我们都不是那种会厚着脸皮打酱油的人;

    其次,我们组长会把任务都分配下来,今天谁去实验室,明天谁去实验室,虽然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有分配不均匀的时候,但是大家都能互相理解,自觉干活;

    最后,组长有带头榜样作用,虽然组长不说,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课题研究过程中,活干得最多最杂的,还是组长。

    好的团队不外乎要有好的领导者和有能力的队员,但一个好的团队是需要建设的,需要磨合的,从组建团队,到工作分配、角色的安排,无一不需要谨小慎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