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理想法

【94:怯场】四分之三演讲者会怯场,你又是如何应对?

2023-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精读君通识词典

四分之三演讲者会怯场,你又是如何应对?

你好!我是精读君,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概念是【怯场】。

怯场指的是,临近或者身处某个场合,产生紧张、害怕、颤抖等心理和行为表现。

如果你曾有过怯场体验,请不要觉得自己特殊,因为即便是老练的演说家,也会怯场。

古罗马著名演说家西塞罗就曾说过:“演讲一开始,我就感觉自己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有调查显示,76%演讲者上台前都会怯场。

怯场有很多原因,例如陷入焦点效应,感觉自己每一点小缺陷,都会被别人倍加注意。不过,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是,准备不充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终表现如何,与我们准备充分程度相匹配。由于存在随机性、不确定性,为保障最终表现,往往需要我们做出更多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杀鸡备牛刀”。加倍努力才能做到,无论身处什么场合,出现什么状况,都能从容应对,也就不会怯场。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个经验法则,意思是,要经过1万小时练习才能成为专家。

以演讲怯场为例,我们需要自我提问:自己在演讲上花了多少时间,训练过多少次?如果没有超过平均水平,自己心知准备不足,自然会怯场。

无论是哪一种怯场,我们首先要自我诊断:我为此做了多少准备,只是必要还是足够充分?如果答案是不足,抓紧训练才是正解。

除充分准备外,应对怯场,也有一些方法可循。乔·科文是美国著名民谣歌手,在当众表演时,时常会紧张得声音发抖,手心出汗。

他明白这对于歌手来说是致命的,所以他一直想要找出解决办法。有一次他发现,自己创作的一首描写关于自己怯场的歌,唱出来后自己就不会那么紧张。

每当怯场害怕时,他总是先唱这首“怯场歌”,坦诚面对自己不安,不仅自己不再紧张,而且观众也反应热烈。

承认自己会怯场,接受自己会怯场,我们才不会陷入怯场内耗中,才会把注意力引导到演讲、表演等活动中,保持专注,甚至产生心流,也就自然而然不会怯场。

其实,适当怯场,适度紧张,能起到类似“热身”效果,让我们表现更加优异。怯场不是洪水猛兽,换个视角来看,这是我们接受挑战、挖掘机遇的信号。

“没有汗水,就没有收获”,“只有曾经非常努力,才会显得毫不费力。”平视怯场,充分准备,才是根本应对之道。因为怯场,放弃机遇,会让我们徒劳无功,并且更加怯场。

每天一个概念,每年一个台阶。我是精读君,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第94个概念【怯场】。谢谢你的陪伴!敬请关注,下期再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