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总是吃烂桃子?
最近对自己行为的觉察多起来,今天早上忽然发现我一个很奇怪的做法:吃水果总是先从烂的吃起。
见
最近家里有一箱水果,是比较贵的(一斤十几块就觉得贵了),前几天发现有几个快烂的,就把它们挑到一边,想了一会儿,扔了太可惜了,于是很自然的把烂的地方挖掉,洗一洗吃了。昨天回家,发现又有几个烂的,又是重复同样的动作,挑出来,挖掉坏的部分洗洗吃了(有几个坏的太多直接扔了,这都是我前几天挑出来的好的,唉,忘了吃,多可惜呀!)。今天早上看到水果,忽然想起自己重复了两次的动作,想到为什么自己总是吃烂了的或者是快烂了的水果?不是有句话叫做“宁吃鲜桃一个不吃烂桃一筐”吗?这时候脑子里忽然闪现出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吃蟠桃的画面:先挑好的吃,只要有一个稍微口感差一点就扔了。(当时看到电视的时候,心里想:太浪费了,这么好的桃子,活该他受罚。其实当时孙悟空因为没有被邀请,有泄愤的想法)我为什么总是吃“烂桃子”?
感
觉察到这一点,我被自己吓了一跳:我是知道“鲜桃”的味道肯定比“烂桃子”要好,现在也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在那些年代坏的都没得吃,还不要说好的了(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我也认可“宁吃鲜桃一个,不吃烂桃一筐”(打出来联想的词汇是“宁吃仙桃一个,不吃烂杏一筐”,看来我接受的观点也是以讹传讹啊。)当然“仙桃”和“烂杏”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其中的对比更加明显。一再的重复同样的动作,说明必有蹊跷。
思
仔细想来,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能吃到水果都是很奢侈的,过年的时候能吃到一个青涩小苹果就不错了。第一个印象是:家里的土豆都是存放在地窖里的,有时候发现有坏了的赶紧挑出来(这是我把烂水果挑出来的缘由,在重复童年的动作),把坏的部分挖掉继续吃。有人会说,这样既不科学也不卫生。在吃过树皮的老一辈人来看,以前一直这么吃也没事,就你们娇气。当然,将长了芽的土豆掰掉芽子继续吃也是司空见惯的。怕浪费了遭天谴(如果再有个六零年,该怎么办哟?老人们常感叹!)。
第二个印象是:烂掉一部分的水果总是母亲在吃,据说父亲好像不是这样的,要吃好吃的,嫌母亲做的饭味道不好时会埋怨几句(母亲说他是“好吃懒做”,其实“好吃”是有的,“懒做”倒是冤枉了他,为了挣点零花钱,一直都外出打工,最早叫做“搞副业”,落下了一身的病。)。原来是怕浪费,而且这已经成为习惯,总是先吃不好的。看来是童年或者说“原生家庭”给我的影响啊!
很多时候,我们的习惯来自于小时候的记忆和权威的期待。甚至我们的行为都在“自然而然”的“轮回”原生家庭的父母的动作。我们有多少这样的行为、想法、概念都不自知。
行
从觉察“吃烂桃子”的行为开始,先吃好的,烂的就扔掉。新的体验是改变旧习惯的开始,先吃一个最好的水果吧!
我吃了两个水果,您能猜出我吃的行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