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有见笛(Dì)丨从巴洛克时期女画家的“艺术复仇记”,看生活经
美丽的三月是属于女性的,小编在女神节给看官们介绍了西方神话中一些迷人的女神,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也是一位“女神”级艺术家——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这位活跃于巴洛克时期杰出的艺术家,在那个女画家十分少见的时代,凭借着自己非凡的艺术天赋和不惧世俗的勇气,为绘画中那些美丽的人物赋予了新的定义,在艺术界中占据了一个最“特别”的位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国国家美术馆也即将在4月把这位女画家“带到”观众面前,拂去艺术史厚重的尘埃,让观者看到一个“全面的阿尔泰米西娅”——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讲故事的人、有经营头脑的人,充满智慧与激情、果敢的女性。
▲阿尔泰米西娅《Allegory of Fame》c.1630-1635,图片来源于网络
接下来,就跟小编先行一步,深入了解阿尔泰米西娅是如何将自己的画笔当作“武器”,用艺术在不公与绝望中重塑自己的人生。
卡拉瓦乔的追随者
阿尔泰米西娅1593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罗马,她的父亲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Orazio Gentileschi)是当时罗马城里小有名气的画家,拥有绘画工作室也开课教学,阿尔泰米西娅从小就随父亲进行绘画训练。父女俩心中共同的偶像就是17世纪著名的巴洛克画家、现实主义大师——卡拉瓦乔(Caravaggio)。
▲奥塔维奥.莱奥尼《卡拉瓦乔像》约1621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卡拉瓦乔追求视觉的冲击性,喜欢用对比强烈的明暗光线为画面营造舞台般的戏剧效果。他还喜欢把圣经故事里的人物放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场景里,让神圣的宗教画更“接地气”。
▲ 卡拉瓦乔《荒野中的施洗约翰》 c.1604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举个栗子,《圣马太蒙召》被安排在一个阴暗、简陋的室内,圣马太正在和他的同伴清点一天的税收,突然一束“聚光灯”打在了他身上,他惊讶地指着自己就像在问“确定是我吗?”。卡拉瓦乔通过增强明暗的对比,使得圣马太“被召唤”这一主题极富戏剧性,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引起轰动也引起了争议,当时有人认为卡拉瓦乔的画没有章法,也有人将卡拉瓦乔的艺术革命视为奇迹,紧随其后。后者则被艺术史学家们称为“卡拉瓦乔派”,阿尔泰米西娅就是其中最有天赋的一员。
▲ 阿尔泰米西娅《绘画语言的自画像》c.1638-1639,97x74cm,皇家收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阿尔泰米西娅《朱迪斯和她的女仆》这幅画中,可以看到她对卡拉瓦乔明暗处理法的吸收。 背景处犹如舞台幕布般的红帘拉开了眼前这一幕,蜡烛成为画面唯一的光源,它使观众把目光聚集在被烛光照亮的人物表情和动作上,画面充满紧张的气氛。
▲阿尔泰米西娅《朱迪斯和她的女仆(Judith and her Maidservant)c.1625,184x141.6cm,底特律艺术学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迪斯(Judith)是《圣经》故事里的女英雄,她凭借一己之力斩杀了敌军首领赫罗弗尼斯。阿尔泰米西娅不止一次地描绘过这个故事,但同样的场景,同样的情节,她笔下的朱迪斯却和偶像卡拉瓦乔所描绘的有所不同。在卡拉瓦乔笔下的《朱迪斯砍下赫罗弗尼斯的头颅》,朱迪斯被描绘成一位温婉柔弱的女子,极度狰狞状的赫罗弗尼斯变成了视觉中心,整个画面充斥着将死的痛苦和恐惧。而在阿尔泰米西娅的画中,除了借鉴卡拉瓦乔充满戏剧性的光线和强烈的色彩对比之外,她还展现出朱迪斯面对敌人坚定勇敢、毫无畏惧的气概。
▲卡拉瓦乔《朱迪斯砍下赫罗弗尼斯的头颅》c.1598-1599,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尔泰米西娅 《朱迪斯砍下赫罗弗尼斯的头颅》c.1614-1620,199x162cm,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此“暴力”的题材似乎是阿尔泰米西娅的心头好,她将女性视角代入了宗教绘画里,让女性成为画面的主角和命运的主人,迸发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出生艺术世家的女子为何会偏爱这类的主题呢?那就不得不提她年幼时那段痛苦的人生经历。
用艺术复仇的“女战士”
阿尔泰米西娅画中的“暴力美学”出自屈辱和愤怒,这位热爱表现女英雄的画家,曾是身心饱受折磨的少女。这要说到阿尔泰米西娅17岁时,那时她还在父亲的工作坊学画,在这期间她得到了父亲的指点,并将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运用得融会贯通。
▲阿尔泰米西娅《莎乐美接受施洗者圣约翰的头颅》c.1610-1615,84x92cm,布达佩斯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苏珊娜与长老》是阿尔泰米西娅第一幅以女性视角所创作的作品。“苏珊与长老”是早期艺术家们都喜爱表现的题材,阿尔泰米西娅创作的这幅画中,极有压迫感的构图,邪恶的长老处在强势的位置,而画中的苏珊娜在恐惧中只能闪躲,从整个身体的姿势都能看出画中人物的抗拒。小编已无从查证这幅画是否是那时阿尔泰米西娅内心的真实写照,在这花般少女的年纪,也成为她命运的转折点。
▲阿尔泰米西娅《苏珊与长老》c.1610,私人收藏,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1611年的一天,阿尔泰米西娅的私人老师阿戈斯蒂诺·塔西(Agostino Tassi)性侵了她,她失去贞操。后来愤怒的父亲将塔西告上法庭,在审讯的过程中为了自证清白,阿尔泰米西娅不得不一遍遍地讲述自己被施暴的过程,一位拿画笔的艺术家承受了类似夹手指的酷刑,同时还接受了极其受辱的检查。这也成为她人生中最黑暗、最愤怒的一段记忆。
在这之后,她创作了《母亲与孩子》。画面中描绘了一个坚强而备受折磨的女人,婴儿被认为是对塔西的间接映射。婴儿用锋利的牙齿咬伤了母亲,并死死抓住母亲的手臂,露出不屑的神情;母亲的表情则透露着无奈和绝望,正如当时的阿尔泰米西娅。
▲阿尔泰米西娅《母亲和孩子》c.1612,106.6 x 91.4cm,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这样的屈辱没有将阿尔泰米西娅击垮。她拾起画笔,将自己的愤怒和不满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在这之后,她的艺术创作中开始经常出现女英雄的形象。
▲阿尔泰米西娅《朱迪斯与她的女仆》c.1613-1614,114x93,5cm,佛罗伦萨碧提宮,图片来源于网络
《扮成亚历山大的圣加大肋纳的自画像》正是阿尔泰米西娅的自我写照。圣加大肋纳因为反抗罗马皇帝马克森提乌斯(Maxentius)迫害天主教徒,被困在车轮上遭受酷刑。画中的圣加大肋纳一只手放在酷刑器上,一只手握着一根棕榈枝,眼神镇定自若,表现出毫无惧痛苦的勇敢。
▲阿尔泰米西娅《扮成亚历山大的圣加大肋纳的自画像》c.1615-1617英国国家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加尔与斯塞拉》这幅画中,我们也能看到她的“复仇”。画面描绘的是一位以色列女英雄将敌人制服的场面,阿尔泰米西娅并没有选择把故事的最高潮部分画下来,而是截取了悬空的锤子即将落下的时刻。这样的处理使画面更富动感,并将观众拉进紧张的气氛中,实现了戏剧性的张力,这也是典型的巴洛克艺术的特色。
▲阿尔泰米西娅《加尔与斯塞拉》c.1620,86x125cm,布达佩斯美术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卢克丽霞》从另一方面映射了阿尔泰米西娅的心理状态。画面描绘的是一位古罗马的贵妇卢克丽霞,当时伊特鲁利亚的国王塔昆的儿子目睹她的美貌后起了歹心,他潜入卢克丽霞的闺房,用胁迫的方式夺去了卢克丽霞的贞操。卢克丽霞悲愤交加,请来了父亲、丈夫和亲戚等人,讲述事情的经过,愤而用短刀刺进自己的胸膛。阿尔泰米西娅想要表达的是,她就如画中人物一样,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誓死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贞洁。
▲阿尔泰米西娅《卢克丽霞》(Lucretia)c.1620-1621,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尔泰米西娅最终战胜了残酷的现实,她把自己磨砺成如画中的女战士、女英雄一样勇敢坚强。她的艺术天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过去的耻辱成为当下的激励,她在画中尽情宣泄自己的义愤与激情,成为佛罗伦萨炙手可热的艺术明星。
▲ 阿尔泰米西娅《Mary Magdalene》 图片来源于网络
1630年,阿尔泰米西娅搬到了那不勒斯,这位复仇的“女战士”似乎卸下了自己的“铠甲”。她的作品变得更加优美和“女性化”,并尝试了许多新的主题。
▲阿尔泰米西娅《Sleeping Venus》c.1625-1630,Virginia Museum of Fine Arts,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图这幅《拔士巴在洗浴》,画中的拔士巴正在梳妆,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此时的作品没有了早期“卡拉瓦乔式”的戏剧性,也不再是汹涌澎湃的情感喷发,反而显得更加柔和。
▲阿尔泰米西娅《拔士巴在洗浴》c.1645-1650,图片来源于网络
女性主义学者吉曼.基尔(Germaine Greer)曾将阿尔泰米西娅称为“伟大的特例”。在艺术史中,在那个以男性凝视为主导的时代,阿尔泰米西娅用自己的艺术天赋捍卫了女性的尊严,为女性艺术家正名。直至今日,她的绘画仍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和能量。
写手:41 丨编辑:耘菲
责编:蜜丝姜
监制:大G小r迷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