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苦?

2017-10-01  本文已影响7人  壹贰叁肆魏碧智

又一个规培生自杀了。若不是医生家属,我会很难理解规培生自杀这件事件。因为在我看来,这就是个现成偏误嘛。哪个行业没有自杀的,只不过是媒体关注了这个行业,人们就觉得这是个问题了。

我是比较反感整天起来吐槽工作的人的,身边这样的人如果多了,会影响自己的幸福感。本来觉得生活还挺美好,听他们一说,瞬间感觉生活无望,还不如死了算了。更关键的是,他们抱怨一通心里舒坦了,身边的人听了半天硬是把好心情给听憋屈了。

曾在知乎写过一篇介绍电力行业的答案,顺道吐槽了下检修苦,评论区就有人说,检修还叫苦?输电专业才叫苦。然后有哥们儿又不乐意了,输电还叫苦?你来送变电干干。运行的赶快出来和稀泥,大家都很苦啊,你们总说运行不苦,其实我们也很辛苦啊。不论是哪个专业,都能举出一大堆自己专业辛苦的证据。后来问题因为关注的人太多,进来了许多外行业的人,然后有很多外行业的说,电力还敢喊苦,拿工资拿福利的时候怎么不见你们嫌多?然后各行各业的就开始互掐,你看,苦这个事情,大家都是在觉得别人过的很好,就自己很苦。

我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坚实拥护者,我始终相信价格和价值短期可能存在波动,但是长期来看一定是等同的。拿苦力劳动来说,很多人担心脑体倒挂时代的来临,但事实是,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的收益是随着年龄增长递减的,而大多数白领的收益是随着年龄增长递增的。而衡量一个人工作的价值,工资只是一方面原因,转行门槛、企业发展前景、职员本身能力这些都是包含在价值计算中的。职员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万的月薪,而公司只开了八千,中间这两千的差价就是隐形成本。比如说员工辞职在找工作的时间成本,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带来的平台效应,这些都可以用钱来计算。然而职员自己计算时仅考虑了自己的教育投入,其他公司的薪金水平等比较实质的东西,最后导致心理期望与公司开价存在差距。这样的计算方式和之前爸妈朋友圈大肆转发的iPhone成本只要1000元却卖5000元实际性质是一样的。很多东西我们没有拿钱去标价,不代表它不可以被拿钱衡量。

之所以医生、教师总喊着工资低,是因为这本身就是个薪资曲线前期缓后期陡的职业。好的教师、好的医生,现在都能得到非常丰厚的薪资。大部分人则将长期处于拿一个与自己付出不对等的薪金的阶段。从社会层面看,普遍给教师、医生高工资,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教育与健康,在公共政策中具有正外部性。普遍给予这两个行业高工资,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流入这两个行业。也能让业内工作者更多的将工作重心放在工作上,而非杂七杂八的事情。但是从个人层面来看,现阶段,北医的本硕博连读只拿三千元规培费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因为只要他们自身不要太不热爱工作,后期的工资绝非我们普通人能望其项背的。

我自己其实也刚从一个特别苦的阶段暂时脱离出来。也曾是每天牢骚满天,觉得工作中充满了不合理。但结果呢,除了给周围的人带来坏情绪,让自己处于一个可以被人理解的弱势外,并没有太多益处。牢骚可以发,安慰的话可以听,但真把自己苦太当回事,只能是恶性循环。所谓存在即合理,许多事情的现状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互角力的结果,并非我们看到那些很直观的原因。在我们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就要试着去改变我们自己。世界即便是错了,人类文明历程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生命才是多么短暂的一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