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面面观婚育杂谈我们爱写日记

孩子的快乐感去哪了

2019-01-22  本文已影响67人  空谷幽兰心

        快乐本身没有既定的标准,生活中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和感知都不一样。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快乐感越来越少了呢?

      最直观的原因是因为物质条件太容易满足造成的。80年代的我们,能吃饱穿暖就觉得很幸福,如果一个学期能添一两件新文具,那就是过年了啊,拿着新文具能炫耀半学期,而这种快乐的持久性是现在孩子完全没有的,因为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别说新文具,就是随便一件上百元的玩具,估计也新鲜不了一周时间。所以,人往往得不到的东西得到后越珍惜,太容易到手的东西不会太在乎。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和我孩子的故事:我儿子今年已经11岁了,那么我所说的物质快乐的梗,我也同样遇到过,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孩子对什么东西都很不在乎,有一次过生日,姑姑送了他一个智能机器人,价值上千元的东西,他新鲜了一周不到,机器人成了摆设,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一惊,也有点后怕。从这件事之后,我改变了对孩子的策略,每学期开学前,让他把自己这个学期的文具用品,一一列单给我,并逐项说明用途,我采购回来之后,由我保管,如果他铅笔用完了,拿用短了的旧铅笔找我换支新的去,本子写完了,拿写完的旧本子来换,总之都是以旧换新。就这样一年后,我发现他开始非常珍惜文具,而且每次换新文具都十分开心。不但如此,我发现他养成了一个自律的好习惯,对自己的东西越来越爱惜了。这种办法让我尝到了甜头,之后的日子里,我们每周末带他去游乐场玩,出门前讲好给30元每周自己支配,结果原来去游乐场50元都没玩开心的设备,现在把30元给他,他反而觉得钱太珍贵,精打细算的计划玩什么最划算,而且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很兴奋的讲述他是怎样完美的把30元钱花到极致的。我心里开始暗暗乐了。这还不算完,最后我和他商量,每周去游乐场时带上十份报纸,先去把报纸卖完,报纸的成本我出,卖了多少钱都归他,他当然开心了,第一次卖出去了3份,他拿着3元钱,舍不得买平时3元一支的雪糕,花了5角钱买了一支小布丁,吃得甭提多开心了,还拿着小布丁让我也舔上一口,母子二人这时的快乐是没人能体会到的。以后每周都去卖报纸或者家里的旧杂志,赚的钱都归他,我发现他不仅仅是找到了快乐感,更多的是成就感和自信感。

      我是一名80后母亲,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我更关注他的身心健康,希望能和迷茫的你一起讨论孩子们的那些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