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玩水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故事

在太原上学的那4年

2016-02-29  本文已影响9051人  梦焕读书

文/梦焕菇凉

中北大学全景图(网络)

1.

高考完,我差不多算是看透了,高考不难报考难啊。那时为了选学校,我盯在电脑前足足两天,硬是没选出合适的。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不留在陕西,去哪都行”。姐姐还在延安上学,风风火火请了几天假,思前顾后跟我敲定了“中北大学”,别听错了,不是“东北大学”。

哈哈,反正我是知道它在太原的,听有的同学说直到录取信息出来后,还疑惑“中北大学在哪呢”。敲定中北大学,悄悄告诉你,那是有预谋的,因为它在“太原”。这个名字,我太熟悉了,从小听到大的。早年间,父亲在太原当兵,呆了5年,那个城市算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那个名字也伴随了我成长的记忆。娇儿说,她当时选了中北是“抓阄”选出来的,要不然早去浙江传媒了。你呢?估计不是听到名字不错,就是随意选的吧,要么跟我一样是有预谋的。

我现在算是承认了,“幸亏这预谋,不然我怎么邂逅龙城,爱上上兰村帝国大学呢”。你还别说,四年前,我是真心讨厌这里的,第一眼,我都没看上它,它怎么能是我心中的城呢?我估计你和我差不多,不停的抱怨太原、抱怨学校的种种吧。

2.

新生报道图(网络)

11年的时候,学校七十周年校庆,所以延迟了新生报道,9月15日、16日才开学的。哎呦,记得够清楚啊,你猜,怎么着了,首次来龙城天公就不作美,下雨了,是大暴雨,而我被困在了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名的那条路上。

9月的北方早已褪去了躁动的热浪,北纬37的这座城更是清凉许多,在陕西还是短袖的天下,在太原我早已披上了长衫。初见,眼前的景象以海潮的速度席卷而来蔑笑着我,扭曲歪斜的拍打着我心中的那个城。少去繁华并无半点大都市的太原让我一时无措的不知该如何称呼它,我像是从山巅跌倒谷底的鸟儿,挣扎却无能为力。说实话,挣扎了许久我依旧没胆退学。

因为特殊地理环境,我等山里人都将学校称为“上兰村帝国大学”,每到周末都会乘坐坐骑大黄蜂835去市里浪。那人啊,排成长龙似的队伍。不过,最开始,835是进学校的哦,我们这群久居文韬2的妹纸就能轻轻松松的在五道门坐上大黄蜂。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835就再也不进学校了,而此时被取缔的454(小巴)才得以以“校车”小黄的身份疯狂的穿梭在校园内。454?你不知道啊?苗师傅,苗师傅你知道吧。当年就是他带领着454在滨河东路上满载着zongbei人出山的,那时候835是走村里的那条远路的,绕路,时间长,所以454的生意特别火。只要上了454,苗师傅就会用他的大手像摆放物品一样把你安置在车里最恰好的位置,操着一口太原话“zongbei(中北),zongbei(中北),走了哦(全部为四声)”。

835支公交车

在大家都以为这位校园风云人物“苗师傅”会随着454的退伍而淡去时,却不料他又裹挟着小黄(校车)再次杀进了中北。我曾以为小黄一定是没有生意的,然而,我错了。在学校把人文院和经管院搬迁到15号楼之际,我们不得不依靠小黄去上课,尤其是冬天,冷风那个吹,脸像被刀划过。那时候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大风一吹,刘海一会三七分、一会四六分,一会大背头,其间不时夹杂着黄土、树枝和小石块“,这貌似就是冬季的太原再真实不过的写照了。

苗师傅

带着小黄再次杀回的苗师傅好像没有之前那么”疯狂“了,不过,他的吆喝依旧响亮,只不过变成了“一块钱(四声)中北一日游哦,一块钱少走半小时哦(自行脑补音调)”苗师傅虽不是中北的,但也算是个中北人,他陪伴了中北的成长,见证了中北的发展,他是中北多少届学生一想起校车就能浮现的记忆。

纵使学校处在山里,但交通也算方便,但对我等懒人来说,山里人进城是很困难很麻烦的,加之我内心一直对太原有着强烈的贬斥,因此大一那年我只去过市里三次:到校、买票、回家。那时候心里总有一个念头“终有一天我要离开这破地方”。而今,是离开了,只不过再也不讨厌那个城市了。

3.

在中国,不少高校因其学校的特色景而观成为行人漫步旅游的胜地。“厦门大学”裹挟“山、湖、海”以特有的文艺气息登上中国最美大学首榜;武汉大学以樱花之意招揽一群浪漫文气之人。东南大学、云南大学、北大、中国海洋大学等等,每一个学校都美的独特,让人陶醉。而中北,这座隐藏在北方大山里的学校在这些曼妙娇人的学校中确实处于下风,其姿色实是难登大雅之堂。不过,它却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刚毅却不失烂漫。

学校没有让人流连忘返的胜地,也没有让人心有所念的风景。不过,有一样也许是除了中北,中国高校再不曾有的风景——铁路。对,没错,别惊讶,铁路确实是贯穿校园的。据说,解放前这条铁路是当年山西之霸“阎锡山”所修的窄轨铁路(校史馆为阎锡山办公地址),一直通向学校西侧的太行山内,到目前为止,这条铁路依旧通着,学生能看到火车穿学校而过是常有的事。听说,山里驻扎着军队,火车或许就是运送军需的吧。不过,四年来,我并没有真正看见过火车穿校而过,最多是在15号楼教室听到过它如雷般的鸣笛声。

中北大学火车

男生爱恋铁轨或许跟后面那个部队有关,他们总想知道山的后面到底隐藏着什么。不过,根本过不去,在铁轨进山处有“军队禁区,行人止步”的牌子,用栅栏围着。而对于我这样的装逼小青年来说,铁轨最大的用处就是来“拍照”的。傍晚时分,面对着挂在二龙山巅的夕阳,闺蜜在背后给我拍一个大大的剪影,清晰的轮廓,模糊的面容,这种感觉是我最喜欢的。去年毕业的时候,我们宿舍六个人对着呆呆的三脚架在铁轨上拍了一整个上午的照片,有亲密无间的,有潇洒自如的,有文艺清新,有帅气有范儿的……

铁路

除了铁路,学校的“红房子”也是超级有格调的。“红房子”又叫“鸽子楼”,它是当时苏联援建的,整体风格都是苏式建筑特有的,左右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其次是有“三段式”结构,小窗口、窄门。现在的红房子呢,并没有被废弃,还有人居住着,但大部分都是一些店家,打印店、快递点、小卖部、奶茶店。估计,同学们最熟悉的就是取快递,“金虎超市对面红房子第二排……”、“校捐助碑对面红房子第三排……”,鬼知道这些快递点在哪,所以取快递时总是兜兜转转找不到。

红房子(爱摄影的大海豚)

不过,红房子的奶茶店设计还是不错的,有非主流的一些装饰和涂鸦,那里总会有一些文艺的少男少女们过去喝茶聊天。据说,红房子内的打印店好便宜的说,不知是真是假。反正红房子边上有“核桃树”是真的,前年暑假留校实习时亲眼看到有人用长长的杆子把核桃打下来。

中北背靠“太行山”,所以学校是不缺山的。学校的“二龙山”在太原都是很有名的,市北的避暑胜地。二龙山可以说是中北历届勤工助学的学生一草一木建起来的,包括满山的松树、樱花和长廊。二龙山是石山,所以山上很少有草木,最多的就是学生们填土挖坑栽的松树。春日里,山上的樱花烂漫芬芳,夏日里山上的瀑布一泻千里,冬日里山上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二龙山常年郁郁葱葱,是太原周边游客的好去处,周末和节假日学校里总会涌进一批开车而来的游客爬山观景。清明时,学校大门都会被来往的车辆堵塞,去年时,我就被大波大波的大人、小孩等吓退在山脚。

二龙山

据说学校还有地下靶场什么的,作为一个文科妹纸,我还真不知道在哪,学校有很多武器类专业,所以那个靶场估计是有的。但是,学校的各种牛逼的有历史意义的炮我倒是见过,在一号楼对面的房子里。这个,估计大家都知道,大一刚来,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去参观炮库进行学习,重点是穿上军训服与各种大炮合影,我帅帅的照片现在还在呢。请原谅我不是军事迷,所以也不怎么懂那些牛逼的大家伙。对了对了,外校的学生如果想来中北看武器,其实去足球场那边就可以了,露天坦克一枚,不是假的。

足球场旁的坦克(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了,听说学校的“科学楼”修好了,在东区篮球场后面。据说,楼体很霸气,远远超越了主楼的气势,只不过,我是没有机会享用了。五院(信通)足球场那边的樱花园也拆了(在我毕业后,我大人文学子和经管学子驻扎在了21号楼),移植到学校东北角的一大片空地上(附小后面)。想当年公益劳动之时,我等文科软妹纸摇身一变成汉子,把冬天捆在小树身上避寒的绳子取下来。孙悟空倒好,左三圈右三圈,一声“开”就进了妖怪的府穴,我们一圈两圈三圈四圈……绕的人都晕了。

新修的“科学楼”(中北经纬传媒)

4.

在山西呆了4年,直到走的时候仍旧留有不少遗憾。其中有一点是我最不能释怀的——去的地方太少。驻扎了4年,我仅仅只去过晋祠、榆次、平遥、介休,其他好玩的地方真真是只有羡慕别人了。14年放暑假时,小伙伴去了“偏关”,一饱黄河入晋第一湾“老牛湾”的霸气,体验黄土高原人的风俗人情。回来后,他满眼笑意的给我描绘了一幅我要后悔的死掉的美景,谁让我当时傻了非要回家才没去呢。后来啊,没忍住还写了一篇“梦回偏关”,可惜的是,原作遗失了。

“老牛湾”图片

有人说“不到晋祠,枉到太原”,看来晋祠足以代表太原的文化了。晋祠,我去过两次,一次是西安的朋友来太原,我作为向导去的,一次是广播站小伙伴三十多号人结伴去的。晋祠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的,中有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的英姿赫赫在目,建于宋代的鱼沼飞梁风华不减当年,博物馆内古树郁郁葱葱。

“晋祠”图片

平遥,同样去了两次。或许因姑娘本就是北方女子,所以这样的古城并没有让我有太大的震撼。不过,晋商着实让我佩服,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无独有偶的“票号”,本着“诚信”成为明清时中国最有名的商帮。现代的平遥,商业化比较严重,去了便会知晓。表姐说她最喜欢”在此的等候“的那个酒吧,我倒是没多大感触,不过每年九月份的平遥国际摄影展确实能出许多有质的照片。榆次老城和平遥差不多,在我这个眼拙的人眼中,它们是换了故事的古建筑。或许,当你了解了那些历史再回头去观摩、去细刻的时候,那些经过浪淘沙而存在的一切都那么独特。就像看完《走西口》时,我重审视了“晋商”一样。

平遥“在此等候”

寻寻觅觅四年之久,太原乃至整个山西给人都是质朴、厚实的感触,我宁愿忘掉那些由“煤炭”迸发的“暴发户”、“空气差”、“落后”、“煤老板”这些带有污蔑、冷嘲的字眼。一个城市、一个地域、一个文化,不该因它几十年不好的历史就否定它,不是吗?

(后面会依次把“榆次”、“晋祠”、“平遥”、“绵山”的游记贴出来,供大家游玩使用,在此不做赘述)

5.

归属感这个东西该怎么讲呢?反正,刚来中北我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感触,或许你现在都大四了还没有这种感触,兴许,这种“以它为荣”的归属感是需要在你毕业后才会有的吧。

汾河(中北经纬传媒)

12年的暑假,我和J同学买票一起回家,记得是晚上的火车,下午5点从学校出发。835吱吱呦呦的跑在到桥东的那条村道上,蹦蹦跳跳的绕个弯就隐在路旁的绿荫中了。午后的夕阳一泻千里的洒下金色的余晖,我伏在打开的窗沿上,看着慢慢后退的路景。远处一排排白杨树将田地格成大大小小的方块,大片的杏园里还挂着早已熟透并未跌落的黄杏,近处一垄一垄架起的葡萄架下缀着圆滚滚的绿珍珠让人看了直流口水。兴许是好久没见过这样的世外桃源了,竟一时欣喜的赞叹起来。顺着村道835转了一个弯,跃上了一座桥,桥下余韵中的汾河波光粼粼,岸边犬牙差互的土丘逼的水流弯弯曲曲,土丘上的柳树下,星星点点的坐着垂钓的人儿,怡然自得的看着缓缓向前推开的水纹,等待鱼儿上钩,水中高高低低的水草竟也随风舞蹈开来,真是一副醉人的画面。就是这些,我曾经蔑视的风景开启我接受这座城的心路。也许,人就是这样,当你开始打开心扉去接受一件事情欣赏一座城的时候,其实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遭。

汾河

13年,清明,在D姑娘的提议下,六个人去了一趟山东,三天假期奔波的去了三个地方:泰山、曲阜、济南。山东确实不错,泰山雄伟、孔庙儒雅、大明湖浪漫,但是当我疲惫的颠簸到太原时才觉得心安。也许对于再好的地方,我都是过客,而太原才是回归我心底的依靠。 很多时候,有的城说不上美与不美,有的人说不上好不好,就是一种感觉,就是一种看到便觉得心安幸福的感觉。

6.

我不算什么吃货,所以对吃的不太感冒。不过,说起吃,身在山西,我对“醋”还是很有感触滴。山西人的饭桌上少不了“醋”,吃饺子蘸醋,炒面里放醋,估计也只有米饭才不会放醋吧,而陕西人呢,恰恰相反,偏爱“辣椒”,对醋没一点兴趣。记得大一时,一陕西妹纸国庆专程回家就是为了带一瓶“油泼辣子”。

暂且把我当做个例吧,我乃陕西妹纸却钟爱山西之醋。山西醋酸的醇香,不似陕西醋酸的那般酸杏儿的刺激感,寝室妹纸虽来自不同地方却“无醋不欢”,我们四个人去饭店吃饭就能解决老板一瓶醋。寝室北京姑娘爱吃醋已经到了在餐厅吃西红柿鸡蛋面还要放两大勺醋的境界,她总说“要是餐厅能把醋卖给她一些就好了”。

我道行太浅,对太原的特色吃食了解甚少,也只是知道过油肉、栲栳栳、刀削面,其他倒不知晓。不过,在中北,同学们聚餐貌似永远都是各道门的“功夫小厨”,五道门的“妈妈菜”、“东北菜馆”。我尝过一些还不错的吃的,五道门的烤鱼、麻辣香锅、瓦罐、煎肉……,不过,我从来都不记名字,我只知道店在哪(哈哈)。对了,听说三道门的“湖南蒸菜”也不错,不过,大东区妹纸怎么可能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呢。夏日里,五道门的大院是最红火的地方,烧烤配啤酒喽,大院里一到晚上就是人间仙境,烟雾缭绕。毕业季这里除了最开心的欢笑、最搞笑的劝酒,最多的就是流泪的告别。

人人都说文韬餐厅的饭菜最难吃,然而我这个忠实的粉丝依旧秉着“不是吃货,就不挑剔”的理念陪伴了它四年。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雅贤阁确实比文韬好,中北的米饭确实比面条好。

7.

兴许,人就是这样,当一切成为回忆时你才能明白它有多重要,当一切成为再也不可能时你才会极力的去追忆。对太原,是这样,对青春,我依旧是这样。也许,你跟我一样恨不得告诉所有人“我是中北人”,期待那些曾经全部裹挟而来。

终究,我是喜欢这座城的,终究,我是怀念这座城的。

有人说“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而我,希望多年后当我再想起那座城,想起那些人时依旧是笑意满面。

(以下是我手绘的几张漫画,原图可微博寻找@梦焕菇凉)

本文已入驻快版权“原创作品转载平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