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习笔记03-02如何放下纠葛

2018-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洪涛_4717
心理学学习笔记03-02如何放下纠葛

洪涛 2018.3.25

本篇是继续上一篇内容,探讨如何在我们的生命中展开自我2。

在上一篇中,已向大家交代了自我1和自我2相处的基本模式。大多数情况下,自我1在评判自我2(批评为主),且自我1总想控制全局。但是自我1的实际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实修,可以改善自我1和自我2的相处模式,当然这并不容易。大概率上讲,越年轻的人,越容易做到。

插曲:读到如上文字,我的自我2突然蹦出来一个念头“有些读者一定在想笔者今年多大?”如实的告诉大家,我今年31岁,按周岁记是29.5岁。为什么要些这段插曲文字,后面的会有交代。

回到正题,如何展开自我2,活出真我。

第一,学去除批判性。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去除心中的是非对错观,仅仅保留因果意识。在佛家中,有“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即去除所有的感官接受,去除所有是非对错观,看诸事只保留因果判断。落实到实修中就是自我2表达出来,不做对错评判。全部忘掉心中关于自身的缺点和优点的评判,只观察事实。永远记住,只观察就好了。能够做到这一步,并不简单。只能自己逐渐尝试形成习惯的思维模式。

第二,自我2能够直接理解的是图像。所以要引导自我2朝着我们心想的目标努力,就把期待的画面图像化。

举个栗子,我想让我的自我2去发现未来轻松赚钱的机会,那就现象自己有了足够的财富后的生活状态,越是有更多细节越好,最好加上更多触觉的想想。想想自己可以不用为了钱而从事自己不喜爱的工作,想想自己可以去海边度假,想想有个投资人追着你打电话。想一次还不够,要时常想。于是在日常庞大的信息量中,自我2会主动计算能够实现这个画面的信息,并对此产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就是落实行动。

这件事在我身上有实证。我因为想象了这些画面,于是在2016年的时候在得到上看到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经过5分钟的“犹豫”,立刻下单订阅。接着通过学习专栏知道写作是极少数没有资源没有投资的人实现财富自由的方式。于是,果断加入的007,于是果断坚持写作。当写作遇到困难时,就想想财富自由之后的人生,于是睡一觉之后自我2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写作的灵感、构思、金句全来了。植入一下硬广,各位看官如觉得小生的文章对各位贵人的生活和学习有帮助,可以帮忙打赏,1块也行。全当对小生的鼓励。

如上几简单的文字,即是对《秘密》一文的简要概括,够浓缩吧。

第三,信任自我2。放松,放下自我1,全然把自己交给为我2,就是信任自我2。

然而,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复被自我1占领的情况。首先发现这个情况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觉知力,参考笑来老师的“元认知”以及“如何提高元认知”文章,不断练习就会形成查看自我1的能力。当发现自我1占据自身的时候,不要评判,不要懊恼,直接忽略自我1,用心灵的眼睛描绘心中想要的答案,自我2又再次启动了。

当发现自我1占据自身的时候,不要评判,不要懊恼很重要。因为一旦批判自己做不好,自身就陷入了自我1中越来越深,无法自拔。笔者自己是吃过亏的,深陷自我评判到神经衰弱症,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调整过来。

第四,不带评判意识地观察变化和结果。当自我2在展开一系列动作之后,会有一定的结果产生。当结果发生后,我们要做的仅仅只是观察。仅仅是观察后,自我2会再一次自然而然的调动其强大的做自我调整。这种自我调整需要反复多次,当有一次做对了,自我2就会发出满意的回馈。在观察后,依然要坚持信任自我2,就不容易陷入努力过头、评判、思考的干扰模式。这些模式会给我们带来严重挫败感的。说到观察,自我2会自然而然的观察每一个要素,做出必要的改变,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的发生。

再讲一讲控制自我1不去干涉的小窍门,就是把自我1引向对事请结果影响甚微的点,让他操心不重要的事,给自我2腾出掌控重要因素的空间,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很通俗的讲,安排“老大”出差干活,“老二”做为第一代理人,就自然而然的掌控朝中大局。没想到可以用政治斗争的思路处理自我意识吧。举个例子,第一次上台做演讲的人是超级紧张的,如何克服演讲恐惧,有一大堆课程。核心就两条,第一演讲前充分的材料准备,努力做到就好。第二,在演讲台上,放松且专注。放松是解开自己对我自1的粘着,让全身肌肉放松。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演讲这件事上,而放弃对台下观众可能存在的对自身表现得评判的关注。当演讲者开始演讲的时候,就可以“抛弃”台下的观众了,专注而放松的把自己用心准备的内容表达出来就好。

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插曲”。当我的我自2有一个灵感的时候,我尽量让“它”表达出来。这样,人性中强大的自我2会渐渐表现出来。

最后,补充关于写作的一点感悟。回想自己为什么写作?做了将来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将来更加自由。通过长期写作创造价值,给大家输出对生活有帮助的东西,同时丰富自己的人生。一路艰辛,唯有不断给自己打气。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W.Timothy Gallwey《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感谢作者的智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