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故事我来听每天写1000字历史

黄老师讲周邦彦:疏狂才子的放浪一生

2017-11-22  本文已影响50人  夏默xl

周邦彦生于北宋末年,他精于词艺和词律,促进了宋词技巧的成熟,与苏轼,柳永齐名,世称“柳俗,苏豪,周律”,并开创了宋词的格律派,成为宋词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人,少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宋史,周邦彦传》),是一个柳永式的疏狂才子。

元丰初,至京师太学读书,元丰七年,向朝廷献《汴都赋》,歌颂新法,受到神宗赏识,从诸生中提拔为太学正。神宗死后,他被视为新党,外放庐州,溧水等地。

经过这次挫折,他的性格由疏狂变得谨慎,楼钥《清真先生文集序》说:“公壮年气锐,以布衣自结于明主……而考其岁月,仕宦殊为流落,……盖其学道退然,委顺知命,人望之如木鸡,自以为喜”。绍圣四年,新党重起,他被召回京师,为国子主簿,后又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职。

政和六年,被提举大晟府,大晟府是宋徽宗设立的宫廷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整理古乐、创制新调,供朝廷典礼的需要,并以雅乐匡正天下俗乐,周邦彦在大晟府任职二年,又被外放顺昌府(安徽牧阳),处州(今浙江丽水),宣和三年卒于南京(今商丘)。

黄老师讲周邦彦:疏狂才子的放浪一生

生平总结

周邦彦一生经历了神宗、哲宗、徽宗三朝,青年时代虽以赋歌颂新法,但不过是无名青年为博得皇帝赏识而采取的手段,并未热心支持王安石变法。他与新旧两党并无依附关系。

遭贬谪后,他从少年的“疏隽少检”变得“如木鸡”一样,对于朝廷的党争心有余悸。

他的《片玉词》绝大部分是描写艳情、离情、羁旅的作品,这和他长期或者倚红偎翠、浅斟低唱的放浪生活有关。据说他和宋徽宗都是京都名妓李师师的狎客,他在北宋没落前夜整天沉浸在吟风弄月之中,不能不说是重大的缺憾。

但周邦彦的创作态度是十分认真的。宋人王灼的《碧鸡漫志》里评他:“语意精心,用心良苦”。他的词的审美价值要高于思想价值。

黄老师讲周邦彦:疏狂才子的放浪一生

通俗点说,周邦彦是一个艺术家,在政治上并没有卓越的才能。就好比拿今天学校里的音乐老师突然教起了政治,仅仅只是凑个热闹、赶赶潮流而已,其本身对政治并无兴趣。

提到大晟府,可以理解为今天的中央音乐学院,专门搞音乐的地方。周邦彦能被提举大晟府,也充分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才华。

年轻时因其放浪性格,随意写文拥护新党被神宗赏识,后又因神宗去世太后不满新党被外放,再后新帝就位秉承父意维护新党又被重用,周邦彦的一生可谓是富有戏剧性,一切都因自己年轻时的放浪而起。

经历过被流放之苦后,周邦彦谨慎到被人称之为“木鸡”,对于平常人而言,有人称己为“木鸡”,定大怒,而对于周邦彦而言,却高兴得不得了。他笑道别人称我为木鸡,以为我傻了,就不会再迫害我了。由此可见,周邦彦因为被流放的挫折改变了很多,没有了年少时的疏狂。

最后,附周邦彦美词一首: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