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之道》课程收获(九)——是否鼓励孩子当学生干部

2021-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领导力倡导者

今天早上,我和太太把一年级的女儿送到了学校,在回来的路上,太太叹了口气说:“咱闺女当干部,估计够呛。”我回应到:“不当,其实也挺好的。”太太很惊讶:“谁不想当个一道杠、二道杠的?你怎么这样说?”我说:“最近,我在金老师《突破之道》第19期课上,听到了一位资深学长(留美女博士)的分享,激发了我的很多反思,写成了文章“《突破之道》课程收获(二)——“别人家孩子”的三个致命缺陷”,已经发布在我的朋友圈了,你先看一下。”太太开始阅读我的文章。过了一会儿,她说:“你没写解决办法啊”。我承认,这确实是一个疏漏,因此有了这篇文章。我这里不再重复那篇文章的内容了,只是感叹“老天给你打开一扇门的时候,也偷偷地在前面的路上给你挖了一个坑。”正所谓“有利有弊,利弊相伴相生。”

当学生干部的好处当然有很多: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的荣誉;考试还有机会加分;获得更多同学的拥护;获得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等等。

当学生干部的坏处,似乎很少被人提及,真相也许是——风险挺大,至少有以下方面:容易让人骄傲;容易加重“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的人类执念;容易导致“躲在光环里向别人索取”;基于长期角色扮演的不经意地伪装;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同理心;形成工具化思维以及工具化人格等等。

这些风险和教育体制、师资素质有直接关系。老师的期望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学生干部的特质。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种现状必然性地激发学校模式的高度秩序化。过度强调秩序固然可以带来高效率,但是同时意味着个性和想象力的压制。学生干部是这种高秩序模式的捍卫者之一,几乎必然地会被压抑个性和想象力。通俗地说,学生干部一定不能上课说话、下课追跑打斗,一定要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学校规范和老师的期望。殊不知,上课说话可能是因为一个创意而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下课追跑打斗一方面强健筋骨另一方面训练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我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常常得到周围人的一个评价是:稳重、少年老成。当时我的父母和我自己都感觉不错,今天看很同情那个时期的我。一个正青春年少、敢想敢干的少年被改造成了一个“小大人”。我和太太分析到这里,太太忍不住说:“咱不当学生干部了!”我平静地说:“当,也可以;不当,也可以。”太太不解地看着我。

我继续说:“我们看清楚了这个事情的本质,其实就可以超脱了,用金老师的话说,我们位移了,即提升层次了。不当学生干部,没有关系,节约了很多精力,可以培养包括社交、演讲、沟通等技能;当学生干部,也没有关系,只是注意保持自己的个性,对老师不需要做到百依百顺,可以坚持自己的主见同时要学习更复杂的沟通技巧,学会向上管理。”

我说到这里,太太释然了,我忽然非常欢喜,因为想起了课上金老师讲到的位移的例子(左,也可以;右,也可以。都可以,无挂碍。),感觉自己也能运用一点课程所学了。

看清楚本质,解决方案会自然呈现。用更深层次的觉察让生命发生位移,跨越层次地解决问题的感觉真好。感恩金老师的课程,感恩各位学长的分享。

至于如何应对“三个缺陷”,可以对症下药。

缺陷一:表面的同理心,真正的自我中心

我们通常很能干,综合能力很强,因此常常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但是,解决问题通常更关注效率,完全不等于同理心,不等于关注对方感受。我们误以为自己很会为别人着想,真相很可能是我们常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解决别人表面遇到的问题而满足自己的一些虚荣心。

对策:不只是关注事情、问题,同时关注背后的人的真正的需要。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要更有耐心地倾听人的声音,真正学会设身处地地从别人角度感受状况、理解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是需要。

缺陷二:很难活真,常常活假而不自知

我们用世俗的标准衡量,都很优秀,常常担任某些职务。于是,我们扮演起某些角色。客观上,我们开始培养表演能力,以满足角色的要求。真相是,我们其实也是普通人,周围其他普通人有的优点缺点我们其实都有,角色扮演要求我们彰显优点隐藏缺点。我们某种意义上说是被逼的活假了还不自知。比如,高中时,我的学校严格禁止早恋,我是班长和学校干部,负责监督和参与落实该项制度,然而事实上我自己也有这种需要。

对策:1、学会角色切换,不要让自己长期处于角色状态,而失去了真我状态;2、即使扮演角色,也要学习本色出演,学会尊重自己的个性、捍卫自己的风格,须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生命因为这种独特性而光彩照人;3、学习更复杂的沟通技巧处理坚持个性与角色扮演之间的冲突。

缺陷三:几乎丧失了无目的主动沟通的能力

我们由于扮演了很多角色,绝大部分时间都活在角色里。每个角色都有其目标和职责,因此我们的基于角色的主动沟通几乎都是有目的的。长此以往,我们几乎丧失了无目的的主动沟通的能力。一旦拿掉我们身上的角色,我们几乎不会沟通。

对策:1、觉察角色的需要和自我的需要之间的不同;2、学会抽离真我,培养用行舍藏的能力,防止我和角色之间的病态共生;3、培养主动连接的能力,用无目的的沟通替代有目的的沟通,体验好关系本身带来的快感,学习女性沟通模式(即基于关系本身的沟通模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