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故事024:心流学院能带给你什么

2019-02-16  本文已影响4人  36fa20a5e7b7

今天是我们专访张医生的最后一期。张医生有着“多重身份”:

-“心流”的用户

- 脑神经外科医生

- 资深大学霸

-“心流学院”的顾问

上期访谈张医生为我们介绍了一些进入心流状态高效学习的方法。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点击链接回顾:

心流故事023:“心流”的秘诀:Oxytocin

心流故事022:关于大脑认知的那些误区

心流故事021:世界上最难的考试

既然张医生是咱们“心流学院”的顾问,那么今天最后一期的访谈,就由心流学院的负责人李斌来专访张医生,并向大家更加详细地介绍我们开办“心流学院”的意义。以下是专访内容:

李斌:心流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心流造物的李斌。今天由我来专访张医生!

  张医生为什么来心流造物备考? 

这一期的主题相当于是一个“番外篇”,主要想向大家介绍心流造物是如何与张医生结缘的。我记得当时还是(2018年)七月底的一天,当时我在家,是我们前台的一位团队成员接待的张医生。当时我就听心流管家说,“我们来了一位新用户,是从上海专程飞过来的!”,当时我听了感觉非常的振奋。虽然我们做的事情看起来比较的简单,但我感觉到了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我也非常好奇,为什么张医生一定要专程从上海飞来北京,找到这样一个空间来备考,而不是在自己的家里,或者在上海随便找一个图书馆来备考自习呢?

张强:我想,所有来“心流”的人,大概都跟我差不多。因为我们想要追求更高效的备考,而不是像自己在家里那样,复习没有效率。当然,我从上海来北京,工作调动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李斌:恩明白,我想,您第一次过来的时候一定是期待着在心流造物学习效率非常的高。到今天,您已经来学习了将近5个月了。这5个月以来,你感觉,在心流造物学习和在家学习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么?

张强:进入这样一个场景的时候,你会发现,别人都在学习,你会感觉你和其他人都是处于同样的一种学习状态,这个时候就会很容易地对自己产生“监督”这样的作用。这是在家里没有办法达到的状态。

李斌:也就是说,除了(硬件设施的)体验之外,周围的环境对于学习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

张强:对,因为如果你在特别杂乱的场景中去学习的话,你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当你在特别整洁的地方的时候,感觉就会完全不一样。比如说,我第一次来到心流造物,我发现这里的空间特别明亮、特别干净,还有很多其他非常人性化的设计,给你整体的感觉就是一种“你需要在这里好好学习”的感觉,所以你一进这样的场景,你就会产生这种条件反射。

李斌:对,其实我们为了让我们的用户学习效率更高,也做了一些细节上的创新。比如说站立区,让大家久坐之后可以站立学习休息一下;再比如,我们会刻意避免在我们的空间内部张贴标语或文字(例如“不许大声说话”等),就是一种非常纯粹的学习空间。

那么张医生,这些方面的细节,你觉得是否有哪些是让你觉得非常惊艳的呢?

张强:最主要的,我发现VIP区的椅子可以靠下来休息,这种感觉能让你有一个充分的休息状态,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

李斌:恩,你刚才提到,在这个空间里,大家的学习氛围对你的促进和影响是很大的。那么,你在心流造物这里学习的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有没有和其他来学习的小伙伴们交到一些朋友?或者是哪些其他的用户对你的影响比较大的?

张强: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你当时带着大家一起做的“心流番茄”(心流造物在几个月之前曾组织的,和用户们一起做“番茄学习法”的线下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可以和很多人一起“合作”做这件事。我之前在VIP房间的时候,我房间里有另一位小伙伴,虽然我不认识TA,但我就邀请和TA一起去做“心流番茄”,对方很“轻快”地就答应了。我发现,大家其实都是来这儿想要提高学习效率的,所以只要你提出,让我们一起“合作”做一件事情来提高学习效率,大家真的都非常愿意参与。

 李斌:对,你刚刚提到的“心流番茄”非常有意思。其实我们当初想要开始做“心流番茄”的时候也发现,很多用户其实早就知道所谓的“番茄工作法”等方法论,但就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真正地身体力行。而我们会在周末的时间,组织大家一起去练习“番茄工作法”,践行这些先进的学习方法论。而当我们的小伙伴们真正和大家一起实际练过之后,大家的反馈都是非常的好,因为之前也仅仅是知道,自己做也坚持不下来,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些学习方法论的先进,和对自己真正能起到的作用。因此,也再一次地证明了“践行”的重要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前几周正式向大家推出的新版块:“心流学院”。我们做“心流学院”的目的,就是想要把所有的学习方法论,“从理论走向实践”,我们要带着我们的用户一起来做。因此,在12月15号,我们“心流学院”的第一款产品“心流工坊”就正式向大家推出了。这款产品就是想让大家真真正正地把方法论践行出来,而只有践行了方法论,你才会发现,原来这个学习方法比自己原来想象得要有效得多。

迎新重磅:我们想用这种方式与您共同迎接2019

年末重磅!为了这款产品,我们打磨了四个多月

那么张医生,您认为对于咱们大部分的用户来说,到底怎么样才能真正把这些学习方法论用好、真正改变我们的行为、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呢?

神奇的记忆力和我们脑中的“拼图”

张强:现在方法论有很多,如果你真的想要践行任何方法论,首先,你需要长期反复地“记忆”这些方法论,并要坚持地和跟你一起践行方法论的人交流。如果没有交流这个环节,方法论你自己是很难践行下去的。但首先,你要能记住这些方法论。而在学习和备考的时候,培养记忆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李斌:那么所谓的“记忆”有没有什么科学的方法呢?我们知道,各种方法论体系、技巧现在都非常多...

张强:我觉得这要根据自己不同的学科来选择不同的方法。比如,如果你现在主要以“备考”为目的,那么你首先就要采用“题海战术”,但是一定要采取科学方法的“题海战术”,然后你要知道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在题海中穿插着去看书;如果你是一位职场的工作者,那么你就需要一些工具,比如说印象笔记,帮你整理你学到的各种知识;如果你是需要文字类的记忆,你可能需要“Anki”...因此,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首先你要明确你的目的,然后才能根据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论和工具。

李斌:我之前了解到,张医生您在备考的时候也用到了印象笔记来做知识的管理。那么您在用“印象笔记”的时候,跟平时自己没有用方法论学习的时候有什么差别?

张强:关于“印象笔记”,我主要是从“知乎”上“小能熊”这样一个学习平台得知。他们在里面就强调了使用印象笔记的好处。我发现最干货的内容,就是“如何用印象笔记进行知识管理”:你如何分类知识、如果把这些分类进行下去。而印象笔记主要做的是:

- 记忆的提取

- 记忆的收集

- 重复的记忆

通过把不同的信息放到“印象笔记”的“Inbox”体系,然后再放到不同的分类里,再进行不同的加工,这样你可以三次记忆相同的东西,等你再去提取这段记忆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看了四次。而如果你有四次在不同场景下,反复都看到了同样的东西,那么你对于一个知识的记忆就会非常深刻了。这就是印象笔记给我带来的好处。

而如果你看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只看了一遍,那么你以为你已经看了很多的东西,但实际上到头来你什么都没记住。而如果你用印象笔记,你可以多次在不同的场景看到它,这样你记住的信息量就会大得多。

李斌:也就是说,你使用印象笔记这套软件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你的记忆能力变得更强了,是这样吗?

张强:恩是的,印象笔记可以让你“最大化地”记住一样东西。

李斌:那么,在你接触到印象笔记并真正开始用这套软件之前的时候,你没有意识到还有这样好用的功能是吧?

张强:恩。在我小的时候,如果你问一些“学霸”,问他们“如何才能学习好”,他们可能会说:“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复习、每周再总复习”...

你感觉他们可能说的是“废话”,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你反复记忆一件事情的过程。只要它符合“Ebbinghaus记忆曲线”,那么它就是一个最佳的记忆过程。所有的软件、APP,原理都是要让你反复强化地记忆一件事情,你才能把它记住。

而为什么“鸡汤”不容易被记住?因为什么“鸡汤”、“哲理名言”,都非常的碎片化。你只看到它们一次,而当你再次见到这句话的时候可能是多少年之后。所以你没有反复强化记忆的过程,也没有办法将他们植入到你自己的潜意识,也就没有办法把它们用到实践中,你就会觉得:“这些东西太没用了!”

李斌:恩,就是你需要把这些方法论反复地用,你才能印象非常深刻。

张强:对,除了“反复地用”,你还要让信息反复地迭代,修改之前的认知。通过“印象笔记”,每一次看到一条知识,你都可以进行一定的修改、补充。当你几次修改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把它修改得很好了,而且你也就抓住这条知识的关键词和本质了。所以,很多人说,一开始学习的时候感觉书读得“越来越厚”,但读着读着,就会发现书“越来越薄”了。就是因为,你已经抓住它的关键词了。

李斌:对,确实。在学习方法论的领域有一个概念,叫做“知识效应”,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学习,都是基于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向上“叠加”,

如果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越多,那么我们后来的学习就会越来越顺利。

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拼图”:框架已经有了,而你只需要把学到的新知识像拼图一样填充到框架的空缺部分,然后这个拼图的图像就会越来越完整,你拼起来就会越来越顺利,而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你看到的画面越来越清晰,你也就会逐渐意识到,之前的哪一块拼图拼错了,需要单拿出来再放到正确的位置上,这就对应着我们学习的知识在不断地迭代、升级,而且这个过程是在加速。

张强:恩,是这样的。

  个性化的方法论和“心流学院” 

李斌:那还有一个问题。方法论毕竟是一个很标准化的东西,可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那么,我们怎样把统一、标准化的方法论个性化地用在不同人的身上呢?

张强:我觉得,不论是怎样的方法论,最终都要从人的大脑构造这方面去考虑。不论你用什么样的方法论,你最终的目的都是想要一些信息,把这些信息最终转化到你的大脑里,还是一样的,就是:重复记忆。那么哪些方法是你更舒服的方式、用哪些方法能更方便你重复记忆,那你就选择哪些方法。

如果,比如你平常喜欢做一些用手写的笔记,但是手写的笔记有一点坏处,就是你手写的话,那么你一开始就没有进行分类,当你分类的时候,你就已经记得“满满”的了,没有办法再进行二次分类、三次分类。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用印象笔记的原因,因为它可以让我从最开始就对信息进行分类,也方便日后的查找。

李斌:恩对。我问这个“个性化方法论”的问题,其实是因为这也是我们打造的“心流学院”与其他做方法论的平台最大的不同。比如说我们刚刚推出的“心流工坊”,其中最大的“卖点”,就是我们会针对你的实际情况,在课下为你专门定制一个个性化的“Follow-Up”环节,也就是跟进服务:我们会根据我们所掌握的各种方法论再结合你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和你探讨,解决你个人的实际问题。

迎新重磅:我们想用这种方式与您共同迎接2019

最后,我还是要再和大家介绍一下:张医生是我们“心流学院”的首位专家顾问!之后,如果你是“心流学院”的用户,如果你对学习效率、时间管理等方面有任何的问题,我们都会请张医生来进行专业的指导,我们心流造物的团队,也会倾尽全力地为您解决。

那么这个系列的“张医生专访”就全部结束了。让我们再一次感谢张医生,为我们带来了满满的干货,也希望大家多来参加“心流学院”的课程和培训,为我们捧场!

咱们下期交流再见!

张强:谢谢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